APP下载

习近平哈尔滨工业大学贺信精神提升东北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2022-12-28徐苗苗

关键词:贺信东北地区东北

刘 冬,徐苗苗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211106)

2020 年6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百年校庆发来的贺信不仅在哈工大师生中反响强烈,在东北地区其他兄弟院校,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群体间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哈工大贺信精神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这个“不可替代”的“关键课程”,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探索东北地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关于东北地区整体性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却鲜有关注。实际上,东北地区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基础雄厚,依托贺信精神,发挥协同作用,东北高校能够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发挥自身独有的特色与优势。

一、习近平哈工大贺信精神的育人价值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阐释和研究[1]。深刻揭示大学精神和大学气质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国青年的时代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哈工大贺信着重指出的扎根东北、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是培养青年学生政治素养的必然选择

东北地区高校数量多,学生体量大。学校风貌、学校气质和学校精神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现实教化功能。贺信精神有助于培育东北高校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贺信精神通过国之重器的打造,集中回答了“科学发展为了什么”这一学生常见的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东北高校青年学生以此为起点,扩展广博的科学视野,鼓励他们培养自身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更有助于形塑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贺信精神有助于激发东北高校青年学生科研报国的热忱。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东北地区历史上蕴含着抗联精神的爱国红色基因,新时代涌现出了刘永坦、黄大年等一大批不问名利、许党报国的优秀科研学者。贺信精神中对于爱国奉献精神的着重提及,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自觉通过科研活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不断用科学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更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使自身发展与新时代建设同向同行[2]。贺信精神有助于塑造东北高校青年学生的时代精神。当代青年学生道德素养涌现出多元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面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为落后的现实状况,东北高校道德素养教育需要探寻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才能使得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出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引导东北高校青年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性的生活方式,真正成为有家国情怀的新青年。

(二)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是提升思政课理论深度的必然要求

当前,东北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使用的教科书是国家统编教材。这为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但是理论的骨骼需要用鲜活的现实血肉内容去填充与丰满,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理论内涵,明晰理论指向。东北高校处于相似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之中,将扎根东北、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的贺信精神内容有选择地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的理解。

(三)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效果的必然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当代青年群体政治认知能力,养成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树立正确政治价值导向的关键渠道[3]。促进主渠道与主阵地有机结合,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高校思政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4]。思政课程理论性与概括性极强。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和学生无法产生任何关联,即使教师非常努力,也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使理论深入学生的意识形态。以贺信精神为依托,挖掘东北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故事与校园人物,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就是探寻青年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事件、身边人物和身边话语。探索和融入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热情,进而辨别是非、凝炼价值。

(四)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社会价值的必然趋势

高校与地区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不可割裂。青年学生需要社会实践的锤炼,东北地区的区域发展也需要青年学生贡献智慧和力量。贺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青年学生以更加理性和辩证的眼光客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使其为地区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拓宽地区接纳和信任青年学生的现实渠道,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多了解东北、融入东北和建设东北的实践机会,实现高校与东北地区间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贺信精神提升东北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的途径探索

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需要创新多种教育途径来发挥贺信的导向、凝聚与熏陶作用。

(一)整体性融入:实现从形式融入向实质内容的转换

立足时代,融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程,需要注重把握贺信精神的整体性意识,注重对贺信中的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的整体阐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在把握贺信精神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教育思想,具体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中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和青年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为基础,把贺信精神同统编教材现有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育人局面。

(二)主题性融入:实现从表层融入向深层挖掘的转换

运用合理,融入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青年学生的思想信仰问题,提高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于素养,外化于行动。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不能因追求特色、讲究差异而违背基本的教学目标,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单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猎奇”心理。要在找准理论切入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贺信精神的政治意蕴和深刻内涵。同时需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在完成统编教材基础上,以理服人,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讲好扎根东北、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的故事。

(三)链接性融入:实现从他人经验向自身特色的转换

挖掘特色,融入适恰。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程,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拿来主义”。教师应在深刻把握贺信精神内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挖掘贺信精神与教学内容的有机契合点,找准贺信精神与高校自身文化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创造性转化,构建创新性发展。价值导向上,立足于时代精神,讲好新时代故事,将贺信精神中的知识性因素和价值性因素有目的性地融入教学的相关环节,理论论证深入浅出。内容上,要求立足于本校实际。贺信精神不是在思政课程的每个章节和知识点中都能运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中实际的章节内容和结构体系,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历史、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制定教学案例,使其生动活泼,不假大空,不为了融入而融入。表达方式上,立足于学生认知特点。精准分析授课对象的代际特征、理论需求和认知习惯,切准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运用他们喜欢听、能听懂、听得进的语言,具体阐释贺信精神,生发文化情感。

(四)协同性融入: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力的转换

合理运筹,融入综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打造立体化的育人方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并进,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科研报国等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本硕博思政课程之间统筹安排,建构梯级的育人思维。不同年级思政课程融入贺信精神的分工明确统筹安排,又协同一体,紧扣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实际,避免机械叠加或牵强附会。既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又不忽视实践教学平台。课堂教学中融入贺信精神相关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课堂研讨、主题发言、情景戏剧等趣味性强、感染力高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切实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对贺信精神的认同感。

以整体性、主题性、链接性和协同性方式融入,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贺信精神与思政课在思想层面、道德层面和信仰层面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贺信精神,把科研报国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贺信精神提升东北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保障条件

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政课程需要以特定的条件为前提。如果这些条件不足、不到位或无法保障,即使教师个体有意愿进行课程创新尝试,也难以产生更广泛的示范效应。

(一)以系统的顶层设计统筹优化全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它的设计、开展、实施与评价过程中,顶层设计发挥着引领和指导的重要作用。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对于“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推进是提高东北地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必要手段,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校园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5]。这客观上需要东北高校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要求,以系统的顶层设计统筹优化全局,在组织、学科、队伍、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发展规划,制定制度支撑体系,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二)以共享平台打造思政共同体

加强校际合作,打造地方性特色共享平台。身处于同一地区,为东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享平台的打造奠定了现实基础。东北各高校针对自身具体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会进行侧重点各异的教学资源探索。通过搭建教育资源网络化共享平台,才能真正促进地方性教育资源共享,才能整合多角度教育资源,完善全方位沟通,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资源共享,打造思政教学特色案例库。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各学科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依托大量现实案例。通过整合区域高校教学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实际效果的案例资源联合库,搭建高校内部平台与地区交流平台的双重沟通模块,促使东北各高校间的案例资源实现内外部的双向流通,提升联合共享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思政教学特色案例库应该发挥多方特色资源优势,为东北高校教学人才队伍的打造提供资源保证。

拓宽合作渠道,打造教学科研共同体。引导东北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一方面,在学习领悟贺信精神内涵和运用适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代际及认知特点,恰当设置贺信精神切入要点,合理设计融入环节;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特长,充分利用贺信精神交流平台,集体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以科研反哺教学,以科研促进交流[6]。科研成果不仅可以为贺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以自身扎实学识引导青年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学生自身的见识和学识[7],而且能够提升东北地区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影响力。

(三)以强大的支持力度保障课程效果

近年来,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与宏观指导下,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贺信精神融入东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需要对东北各高校间的资源进行有益整合和共享,更需要实现东北地区校内外资源的有机对接。据此巩固“主渠道”课堂教学实效性,打造特色课后实践。这客观上要求东北地区各地方党委和政府需要向所在地高校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支撑,引导东北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参与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搭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共享平台。

猜你喜欢

贺信东北地区东北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贺信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贺信
贺信
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