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研究生大型仪器教学中的探索

2022-12-28李哲煜陈忠林

关键词:扫描电镜区块仪器

李哲煜,孙 凯,陈忠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随着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可持续性教育、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知识的输入、输出、学习、整理与改进构成教学体系的生命周期。“互联网+”教学成就了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协同转变,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的发扬承载,助推了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教学中的大型仪器教学作为特殊形态的基础教学,已经成为研究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研究生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推动传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将促进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向长足的、良性的生态循环发展。

一、研究生大型仪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型仪器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通常采用先讲后做的教学模式,即先讲授原理加演示操作,再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由于大型仪器的特殊性,尤其是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受仪器数量及场地条件限制,课堂占用时间较长,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有限,不能获得充分的实践;实验演示样品单一化或标准化,使实践教学针对性差,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研究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大型仪器实践教学中缺乏主动性、走过场、易遗忘[1-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却往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教材搬家。师生互动交流减少,知识获取不是理想化的循序渐进,而是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信息量的增大,学生思维跟不上信息呈现的速度,会导致知识难以被其及时消化理解。学生变成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缺乏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基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线下实体课堂的容量与形式,主要包括慕课、SPOC、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慕课不设门槛,难度与学时差距大,针对性弱,互动度低。SPOC 设置限制准入条件,学习强度、学时数和参与度弥补了慕课的不足,但往往教学节奏快、学习压力大,易造成消化不畅、巩固不足。微课以知识点为单元,学习时间短,注意力易集中,便于理解。但微课通常知识散碎,缺乏主线,导致重难点等教学环节不突出。翻转课堂采用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自主学习在先,课堂互动及实践在后的教学模式,首尾呼应,任务明确,针对性强。然而在线平台无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真实有效,线下课程往往成为线上课程的补充。

大型仪器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教学中更需要实际操作、个性实践,不仅原理部分十分重要,样品的预处理、实操上机更是环环相扣[3]。越是精密的大型仪器操作越复杂,多媒体课堂及线上课程往往只能起到基础教程的作用,并且需要加工与取舍。学生操作大型仪器的经验尚浅,往往怕字当先,怕调参数,怕误操作,更怕独自操作,盲从多于自主;操作技能具有短期效应;实操课时有限,后期使用频率低,会造成短练问题[4-5]。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技术”为例,针对大型仪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设计灵活教学模式,丰富并合理有效地统和资源,进行多元化教学,解决他主学习、断片学习、孤独学习和短练学习等问题,打造创维环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发展。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区块化云端,打造资源精准在线补给

大型仪器设备大多操作复杂,功能繁多。课上的实际操作与演练,信息量大,通常具有短期效应,学生很难在一次教学过程中学会并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容易有所丧失,记忆模糊,出现“断片儿”现象。构建iLesson平台,打造区块化云端资源环境,把实验全过程区块化,把复杂的操作分解,或按步骤分解,或按功能分解,使问题或操作简单化。分解的区块小单元以微视频、微表单的形式存储于云端,并相互关联,然后以二维码的形式附在仪器的相应功能区。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用上网去搜,直接按需扫码即可随时调取,精准在线补给。

以扫描电镜实验教学为例,构建扫描电镜的iLesson云端教学资源平台,扫描电镜的实验全过程按照主干流程设置七大区块:实验基础,实验前处理,实验室准备间操作,电镜开机及检测,能谱采集,电镜关机,实验记录与报告。各大区块分解成小单元:实验基础中包括扫描电镜工作原理与结构、能谱原理、离子溅射原理;实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制样方法与镀膜;实验室准备间操作包括实验室温湿度环境的监控与管理,气瓶的监控、更换与标识管理;电镜开机及检测操作包括开机方法,仪器真空度与电流电压的监控,能谱与电镜的串口连接,卸真空,上样,抽真空,样品台操控,加电压,找样品,工作距离的合理设置,参数调节以及拍摄;能谱采集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及报告输出;电镜关机包括样品台位置的初始化、电压设置、样品台下样、各级软件的关闭、关电脑以及仪器的Standby 操作;实验记录与报告包括实验前后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仪器的真空状态和电流电压,实验报告的填写方法,实验总结与问题反馈。

区块化云端为信息化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搭建了系统的资源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自助的个性化学习。区块化云端造就人性化的实验场景环境,有效解决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过程中的“断片儿”问题及后续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与分解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有效且可持续地提升实验技能。

(二)建立实时在线多元化共享平台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室与实验室,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是单向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融入大型仪器实验教学。建立实时在线多元化共享平台,学生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计算机旁,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时进入共享。微信、QQ 等交流平台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课程信息发布与共享;慕课网课平台注重学生对实验基础理论的通识学习;在优酷、哔哩哔哩等平台上使用在线资源,加强学生对仪器原理与操作流程的整体认识,促进理解与感悟;自建iLesson 云端资源中的区块化微视频、微表单,从图片、文字与影像上辅助学生对实验细节的学习和巩固。

多元化的线上平台丰富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学习、有感悟、有实践、有巩固。多元化共享延展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保障线下实验操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积极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

(三)量身定制方案化教学

与本科教育相比较,研究生教育更加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打破传统的统一规格化的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模式,上机样品不是使用标准样品,而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检测的样品。在实践教学中打造个性化学习模式,通过QQ 或微信线上讨论,以及线下面对面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和课题要求,建立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设定实验目标,并通过多元化在线资源,提前把握仪器原理结构、信号采集及分析方法,作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配合以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最终获取可靠数据,达到实验目的。结合扫描电镜教学,实验前,确定样品的来源、加工制备以及预处理手段。根据目标样品的形态特点、导电性、磁性、热稳定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做好样品从取样、清洁、装台到镀膜的前处理,并注意微生物、灰尘、水汽和油脂的污染控制,以满足扫描电镜的观察条件。实验过程中,结合仪器的原理和特点,操作方法得当,优化实验条件及参数的选择与配置,选择信号探测器,匹配适当的工作距离,调节加速电压、探针电流、光栏、亮度和对比度等条件和参数。拍摄时,注意样品导电性、热稳定性、磁性、环境噪音与震动等对样品成像的影响,采用合适的扫描模式、信噪等级等进行拍照,以获取优质的高分辨图像。对应扫描电镜图像以及目标元素,选择能谱的扫描方式,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元素分析。

量身定制的方案化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培养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获得更优质的自主与能动的特色智育。

(四)在线个性化陪伴教学模式,打造有温度的教学

研究生的科研历程通常不是群体性的,而是相对独立的。独立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进展的程度。在教学中,创造独自操作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独立上机的应变能力,将成为大型仪器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建立无教师环境下的在线个性化陪伴教学模式。实验室监控摄像系统高清配置,实时开麦在线,手机客户端可在线实时远程监控。在教学中,设置教师不在学生身边的实战场景。教师在演示实验后,置身仪器教学场地之外,训练学生独自操作,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监控摄像系统和教师交流互动。通过个性化空中陪伴,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正确表达,促进人机熟悉与磨合,消除学生对仪器的恐惧感,体验、适应并排解未来独自实验操作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为今后独立操作作好铺垫。如果在实验操作中,仪器出现错误提示,教师通过监控教授学生常见小问题和故障类应急处理方法,培养学生遇事不慌乱的心理素质。每一名学生都在教师的陪伴下完成操作,然后又辅导和陪伴学生完成操作,在个性化陪伴模式下,实现了见习、实习和成果转化三步骤,使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通过个性化陪伴实战场景训练,学生将加深对仪器的理解,加快操作技能的掌握与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独自操作和导师陪伴操作,把握学生对仪器操作不易掌握的难点、问题的共通点,有的放矢,改进教学。教师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通过实验室监控影像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与学生实现可视化互动,实时指导,解决问题,进行在线个性化陪伴,培养学生的独立与自信,增强其主动性与能动性。个性化陪伴场景线上指导教学构筑实时在线指导与补给,使相对枯燥的大型仪器教学成为有温度的教学。学生在温暖相伴下,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的输入与输出,通过学习巩固并强化教学效果,形成师生跨越空间的知识与技能的传递。

四、结论

研究生大型仪器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其教学中更注重实际操作,个性实践,学以致用,及时转化。本文针对研究生大型仪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区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多维交互教学模式。区块化云端资源的精准在线补给,多元化教学时空的延展与跨越,辅以针对性与有温度的个性化陪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知能力与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开发,使大型仪器信息化实践教学有效、高效、长效,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教学可持续性的、良好的、生态化的智慧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扫描电镜区块仪器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扫描电镜在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PSO-GRG的背散射模式扫描电镜的数字处理及应用
扫描电镜法观察鸡蛋壳超微结构形貌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