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结构探微

2022-12-25刁俊文税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子系统要素动力

刁俊文,税强

(重庆师范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文学院,重庆 401331)

天地英雄气,时代出英雄,“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1]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在大力尊崇和致敬英雄个体以及整合和传播群体性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将新时代英雄精神学理性阐发为“以爱国、奉献、奋斗和敬业为核心的引人向前的精神力量。”[2]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富强之期许,民族复兴之希冀,人民幸福之依托,对其进行英雄精神培育是理论必然与现实应然之间共同发力的结果。而当前,学界虽对于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研究有些许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只是就事论事,对其理论和实践维度缺乏学理性思考、多视角考量和系统性探索,易导致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工作出现边缘化、单一化、空洞化。本文借助于系统动力学的一般原理,从多层次、多维度、多功能的角度来探索英雄精神培育的结构体系,通过阐释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之义、动力系统之维和动力系统之能,为全面系统深入到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研究,提升英雄精神培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

动力一词,原本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名词,从其学科术语上讲,“动力则是一种矢量或向量。”[3]而今愈多学者把它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域、论域和场域中,用来研究某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构成及其多个元素向着目标方向产生作用力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就是一个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要素部分结成的有机整体。那么,借助于系统科学原理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可以发现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是由主客体在一定内外条件的驱动下,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和运行机制,整合各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系统。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合力是指不同个体、组织或集团在条件规定的社会交往中为达成一致的目标,就必须使用一定的作用方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一种能达到最佳优化效果的多个力的矢量和。因此,动力是合力系统形成机理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梳理动力之于整体系统的逻辑,可以给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下一个定义: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是指多方面的培育主体带领大学生走进英雄、培育其英雄精神的同时,培育主体与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立场、意志品质和行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作用力,以及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系统。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一方面,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并不是“一己之力”,也不是几个机械的、孤立的作用力,而是由社会、高校、家庭等诸多因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让其拥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英雄气概,赓续党的红色基因,传承人民的英雄血脉。另一方面,英雄精神培育动力系统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也是培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关键动力,其是一个动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显而易见,各个作用力或者要素的效力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作用,整个系统结构的合理组合程度内在规定了培育动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由此,为了更加深度地分析和认知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就要充分了解其系统结构下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子系统内诸多组成要素,以便于寻找培育动力系统结构的空间排列组合及其功能。

二、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的维

动力系统的基础研究就是对其系统进行结构性分析。而系统的结构,是指各组成部分的要素与内部结构子系统的关联总和,也就是说,研究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的前提是分析其结构的子系统和组成要素。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作为一个多维度、多元素的系统体系,可以从以下三重维度对其系统内部进行结构分析,即内在维度、外在维度、整合维度的三维结构。

(一)内生性动力子系统

在各种的动力系统类型中,有一种动力子系统是起决定性和根本性作用的,可以说是培育的原动力,或者是内生性动力子系统。内因是反映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变化发展的根据,其内因揭露的是培育动力系统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内”在动力系统中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培育主体;二是受教育的主体,即英雄精神培育的客体。两种层次的“内”要素共同组成了内生性动力子系统,而内生性是由其动力结构要素的内在需要和逻辑有机构成的。

第一,主体的动力结构要素。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其主客体双向互动、相互成全的过程。英雄精神培育的主体是指专门从事于英雄精神理论挖掘,系统阐发且传播英雄文化的人员,其实质是引发、激发和推动培育客体自觉认同教育主体所传授的观念文化、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行,并把英雄的知情意行内化为主客体的主观意识,再转化为一种反作用于社会的现实力量。因此,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主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主体概念,培育主体包括高校党政领导机构、高校党政管理机构和院系、教师、英雄主体,这四个三级指标要素共同组成了主体的动力结构。其一是高校党政领导机构要素。高校党政领导机构作为顶层设计的执行者,又是所在高校不断发展的决策层和领航员。这一主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整体规划和协调统一,确立英雄精神培育的理念、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培育体系。其二是高校党政管理机构和院系要素。高校各党政管理机构和各学院(系)要全面贯彻落实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相关工作,并有效组织安排全体师生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中来,这是主体动力运行的第二道工序。其三是负责英雄精神理论教化与实践教导相结合的教师要素。教师是英雄精神培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长时期直接地与大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既是精神种子的播撒人,也是精神种子的培育者。其四是英雄主体要素。英雄是英雄精神的本体依托,英雄精神是对于英雄在知情意行层面的真实写照,让他们作为培育主体,是针对大学生最好的动力“药剂”,能够让“英雄”这个概念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第二,客体的动力结构要素。培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在英雄精神的培育工程中,培育客体就是指大学生。大学生是内生性动力子系统的结构要素之一,其作为英雄精神培育动力的主要来源,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方面来自于大学生作为社会存在一份子的生存、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需要。需要是引起大学生产生一切行为举止的内在动因,而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与需要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和自然联系,由此,大学生多方面的自我需要构成了培育客体的内在主动力。另一方面,英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成为他们立足于社会的精神家园,不断推动他们进步与发展,并转化为大学生的物质武器。

(二)外生性动力子系统

外生性动力子系统是引起培育实践活动变化的外因,涉及的是英雄精神培育的外部条件,它是培育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内生性与外生性是动力系统结构矛盾的两个方面,从性质上看,两者没有重要之别,高低之分。所以,要求我们必须从介体和环体两个维度来深入分析培育的外生性动力子系统,而不能对其“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否则会导致英雄精神培育活动“无的放矢”或“一叶障目”。

第一,英雄精神培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介体的利用。从其内在逻辑来看,首先,英雄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内隐性,需要诉诸于一定中介的外显性,将其本质的精神取向与性质反映出来。其次,英雄精神作为社会的主流精神文化,需要通过中介来广泛传播,使其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最后,英雄精神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形式,需要一定的载体亦称为介体以实现客体的主体化,实现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培育过程。介体就是让培育主体与培育客体相连,并实现主客体间性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媒介。它是由此及彼的桥梁,在外生性动力子系统中起着信息传递作用。介体的动力结构理应包含着三方面的指标要素,其一是培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在增强大学生对于英雄精神的理论认知方面,要突出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其二是培育手段、工具以及方式等介体要塑造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立场、意志品质和行为表现,使这几方面朝着英雄精神的内在要求良性转化。其三是拓宽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渠道,全方位更深入地开展英雄精神教育。

第二,环体即培育的环境。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环体是指影响大学生群体英雄精神塑成、发展和英雄行为践行的一切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根据一定条件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反过来改变一个人。从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4]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环境与个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环境亦是如此,良好的稳定的培育环境能够使得大学生英雄精神的培育实践顺利进行,反之亦然。英雄精神培育的环境按照范围大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培育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培育实践所面向的国内社会大环境,以及面向的国际复杂环境。中观环境是宣传英雄文化,传承英雄精神,弘扬主旋律的网络空间环境,具有某些特殊性。微观环境是指以家庭家风建设、高校校风建设为主的小环境,具有直接性的特征。

(三)联动性动力子系统

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是各种动力要素相互作用、各种培育主体相互融合、各种实践逻辑相互衔接的过程。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各种要素、各种主体以及各种逻辑是否能够良性互动,是否能够不自觉地或者自觉地整合为一种整体性力量,在于培育系统中联动性动力子系统发挥其实效性作用,确保供给培育动力系统可持续的运转动力。

动力作为“力”的一种样态,是具有能量大小的矢量。这种矢量反映的是动力是否过大或者偏小,动力强度是否偏强或者较弱。如果出现量度或大或小,动力强度太强或太弱,都会对于英雄精神培育产生力量相反的负向动力,会阻碍乃至于限制培育的运行及发展。基于此,联动性动力子系统的自然结构有两个作用方向:一是面对动力乏力性的特征,会有克服其乏力性的三个环节,以改善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动力培育,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不是瞬间获取的,而是需要长时期耐心地培育,方能形成。其次是动力开发,本源的开发就是要激发出内生性动力子系统中各要素的合理需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5]因此,动力开发的基础就是回应和满足培育主体、客体的利益诉求。最后是动力反馈。如果不进行动力反馈,就难以估量各个子系统的动力量的情况,也无法提供适度动力。二是保证培育动力系统稳定性而需要的动力适度要素。由于培育多方动力之间的力量不均,力量对比不平衡,就会导致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局面。这种局面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因动力紊乱,而形不成合力。因此,要保障多方动力能够合理存在,又能够使动力之间有机衔接,整合成一个整体系统。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给动力系统一个着力点和缓冲区,一方面,依靠动力调节来让动力系统结构达到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动力保障是维系外在动力与内在动力之间的机制纽带。两方面共同遵循动力适度原则,以解决动力紊乱、动力失衡、动力内耗等为手段,从而达到保证培育动力系统稳定性的最终要素目标。

三、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之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6]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培育动力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功能就是在此联系、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生成。而不同的功能是由不同的要素间、结构间与系统间的联系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且科学理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之能,就必须从该系统的内生性动力子系统、外生性动力子系统和联动性动力子系统出发,考量英雄精神培育动力系统的多种功能。

(一)内生性动力子系统确保培育系统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本质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与英雄模范相一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从而增强其在振兴中华过程中的精神力量。因此,英雄精神的培育具有基本的育人功能,而育人功能要依靠内生性动力子系统才能生成与发挥出来。在内生性动力子系统中包含着培育主体与培育客体两大结构要素,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两者共同促使系统功能生成。培育主体在子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主体的引导力是育人功能生成的起点,客体的内驱力是育人功能所指向的终点。

一是主体的引导力。主体引导力主要体现在高校党政领导机构的统筹力、高校各党政管理机构和各学院(系)的执行力、教师的主导力和英雄模范的示范力。首先,高校党政领导机构的统筹力表现在对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统一,确立英雄精神培育的理念、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顶层方案,从而形成有办学特色的培育体系。其次,高校各党政管理机构和各学院(系)的执行力表现在贯彻落实领导机构所制定的教育计划,具体负责课程设计、培育开展和监督等教育活动,准确执行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相关任务,直接推动开展英雄精神培育活动。再次,教师的主导力是主体引导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动力要素。教师通过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传授和弘扬英雄精神。一方面,教师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7],确保育人的政治导向功能。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的对象化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性与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着培育客体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主体引导力的大小。由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克服做英雄精神的“留声机”“传声筒”,即又片面又刻板地传播英模事迹,阐发英雄精神。同时又要克服弱化大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建立互动并进共同体关系,加快推进育人功能的生成。最后,英雄模范的示范力。英雄模范是时代楷模、社会榜样,他们在生活中起着突出的示范作用。通过英雄模范的以身示范,将其崇高精神品质灌输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做到有效辨别是非,让历史虚无主义的谣言不攻自破,确保育人的道德教化功能。

二是客体的内驱力。从语句构成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宾语,因此,英雄精神培育的全部落脚点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客体是根本驱动力所在。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过程是客体内化外化的双向运动,也是客体内驱力的实践表证。从内化过程来看,是个体生存、发展与完善自身的精神需要所构成的。血性、阳刚、强悍等意志与归属的需要与英雄精神教育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能够增强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接受度。实现自我的需要促使着大学生追求更高精神境界,即英雄人物真、善、美的高尚人格,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富强有机统一起来,能给青年带来足够的崇高感和满足感。从外化过程来看,是知情意行层面相互作用,矛盾运动而产生和发展的。英雄精神作为一种正向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大学生践行英雄行为,相继追捧和效仿英雄模范,成为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新青年。

(二)外生性动力子系统确保培育系统的转化功能

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是内化思想与外化思想相互转化的统一过程,动力系统仅依靠内生性动力系子系统,是无法实现内化与外化的双向运动的。其必须发挥外生性动力子系统的作用,即介体的联结纽带、信息接收和信息加工作用,以及环体的支持平台作用。从而确保培育动力系统的转化功能,社会意识才能向个体意识发生转向,呈现出一种内化-外化-新的内化的螺旋上升运动,这就完成了从内化认同再到外化践行的客观转变。

一是介体的传递力。介体传递力主要有三种作用方式。首先,发挥知识分子群体作用,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论说服力是指主体通过传播、宣讲某种理论,从而使灌输对象产生积极影响,内化为对象自身的思想、观念,主动认同该理论的内容。英雄精神培育的内容就是培育主体向培育客体所传授的理论、观点,要能够形成介体传递力的作用方式之一就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知识分子群体作为英雄精神的课题研究者、理论阐发者、培育实践者,应致力于抓住英雄精神的根本,使得英雄精神理论本身足够彻底。知识分子群体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英雄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培育内容要富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导向性。其次,准确选择培育方法,提高培育的艺术感。方法就是一门艺术,准确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提高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艺术感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遵循培育方法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时代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教育与自我领悟的运用、注重现实引导与虚拟体验的运用、注重英雄叙事与价值观培育的运用、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的运用等综合方法。最后,拓宽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渠道,加大精神的传播力。虽然传播力的力量之源来自于理论本身,但是传播力的效果或者说传播的效力主要来源于渠道。在现代社会,拓宽英雄精神培育的渠道,就必须借助于载体的传播和叙事。需要大众传媒与人际传播相结合,形成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与英雄事迹的舆论建构新机制。

二是环体的支撑力。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一定在环境中运行,不能脱离、偏离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进行运转。大学生英雄神培育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支撑力。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国际复杂形势的环境倒逼,尤其是国外反动势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越走越稳,脚印越来越实,他们不会乐见其成于这种良好局面,一定会制造麻烦,挑起事端,这时候就呼唤且需要有英雄站出来,特别是青年一代;国内良好环境的孕育,国内的大环境从上而下都在唤醒民众对于英雄精神的集体记忆,比如英雄精神纪念活动的相继举办,特色红色旅游逐渐普及化、大众化,以及在英雄制度层面,“人民英雄”创新性地成为国家荣誉中的英雄表彰制度。[9]国内环境的良好支撑,能够孕育出中国未来的英雄。其次,从中观环境来看,网络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空间,网络环境的支撑力需要靠完善网上舆情监督机制来借力。只有这样,中观环境才会让大学生神清气爽。从微观环境来看,家风建设要以阻断英雄精神代际传承倾向性弱化为目标导向,使得大学生群体对英雄的情感从陌生和疏远,回归到熟悉而亲切;校风建设要依托于师德师风塑造,学习英雄的观念和争当英雄的事迹成为良好校园文化支撑,形成具有“平凡英雄”特征的学风、师风和校风。

(三)联动性动力子系统确保培育系统的张力功能

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之所以能够运行顺畅,它必然有一个运行规律或者是结构调整,这个功能就是张力功能,即系统要素矛盾过程中能够相容存在。而联动性动力子系统就是确保系统发挥张力功能的运行纽带,通过使用动力的加速力和动力的缓冲力两把钥匙,来打开如何维持“乏力性”和“超负荷”间合理张力的大门。

一是动力的加速力。加速力是指当某物体运动的力量不足时,给予力量的聚合和填充。换言之,英雄精神培育是一个时间周期长的实践活动,难免存在一些培育效果不明显,动力不足的现象。需要通过动力培育、动力开发和动力反馈三大环节来形成加速力,共同促使动力系统达到适度的量度。首先,从动力培育的角度来看。动力培育所指向激发主客体的潜力,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是多方面、多维度,需要寄托于培育的手段使动力有所维持和发展。其中,将英雄精神培育的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这是培育动力行之有效的方式。“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是具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是‘体’和‘魂’的关系。”[10]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和共同点,既要发挥英雄模范及其精神的生动之“体”的作用,又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之“魂”的功能。使得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源源不断,永不衰竭。其次,从动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动力开发的实质是唤醒主客体的活力,回应培育主客体的利益诉求和现实需要,达到启动、激发动力的目的。一方面要形成利益需要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为手段,以外在目标善诱与内在动力开发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良性竞争是合理获取自身利益需求的社会交互形式。培育主体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英雄精神培育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实现培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助推动力加速。最后,从动力反馈的角度来看。动力反馈环节是联动性动力子系统的“节拍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培育主体要及时通过动力反馈来获取培育效果的信息,如果培育效果不明显就进行动力加速,培育效果过于饱和就进行动力缓冲。从而把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落到实处,了解大学生的接受情况,求得实效。

二是动力的缓冲力。缓冲力是指当物体或者系统处于高速运转时,受到作用力之后,速度变慢,延缓力的作用,而这个所受到的作用力就是缓冲力。动力的缓冲力实质上是一种推进而不是阻挡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构造要素,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动力调节和动力保障。其一,培育动力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有可能要素间冲突、矛盾,而导致系统动力过剩、动力紊乱、动力耗散。动力调节则是动力系统相对稳定性的体现,就是让一个杂乱无章的运行过程,变成一个自然有序的运行过程。在调解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主体与培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平衡培育介体与培育环体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同时,内生性动力子系统与外生性动力子系统要功能互补,育人功能通过转化功能从量变到质变,转化功能再影响育人功能上升到新的量的积累。其二,动力保障是维系培育系统的环节,保障培育效果得以体现的过程,是内在动力维系外在力量维系的统一体。一方面,内在动力维系体现在思想保障上。践行英雄行为要以英雄精神为先导和内在根据,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实践的效度和广度。因此,要强化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意识,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育人先育德的责任和担当。此外,要树立英雄精神培育的社会共同体意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外在力量维系体现在制度保障上。制度保障是确证思想理论的东西通过政策和落实责任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政策指引是一面旗帜,指引着培育活动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哪里又作用于哪里。要旗帜鲜明地治理与英雄精神背道而驰的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等乱象。同时,要落实培育主体的责任,培育主体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敢于亮剑,敢于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

总之,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多功能系统结构。内生性动力子系统是培育系统的内在基础,决定着其他子系统的作用方位和价值向度。外生性动力子系统促使着内化和外化,为内生性动力子系统提供外在支持动力。联动性动力子系统是发挥前面两种动力子系统作用的整合要素。三者贯穿于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全过程,确保着培育动力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保证培育效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子系统要素动力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一种基于NB-IoT的公路雾灯自动指示系统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