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12-21蔡源徐翠香王蕴弢姜丽红詹书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协同

蔡源,徐翠香,王蕴弢,姜丽红,詹书汇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8)

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代表人物,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都是当今高职学生学习的典范。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才能更好探索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其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指明了具体路径[1]。职业院校可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主动与符合相应要求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双方共同搭建“双元”协同育人集成平台。通过这一共同集成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培养活动。将工匠精神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贯穿育人全过程,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在学生中形成“突破常规、敢创争创”的浓厚“双创”氛围。

化学工业是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背景及技术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中,需要从事化学工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生产工艺。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了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但相关文献报道大多关注“双创”教育的不足,如“双创”课程流于形式与专业融合度不够等,对“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探讨不够深入,未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忽略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以化学工程类专业为例,在工匠精神引领下,介绍校企“双元”育人协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和措施。

1 高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但各学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实践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不够,尤其一些偏向理工科的学校和专业,缺乏人文精神类课程建设,导致学生思想上接受工匠精神的教育机会较少,不能更好地用工匠精神引导学习或实践活动。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追求合作形式的新颖,却忽视合作的本质:双元育人追求短期内产生的效益,忽视合作的长久效益;追求合作学生的就业率,忽视双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2-3]。笔者认为,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办学基础较为薄弱,实验实践条件跟不上行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导致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

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探讨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4-5]。在此背景下,探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十分必要。

2 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意义

高职院校追求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双元育人的研究,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6-8]。同时,研究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9-10]。本课题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同育人,为我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发展理念。本课题研究小组积极探索了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营造创新环境、创业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工作要求的融合,依据校企融合“双元”协同育人理念,与学院周边知名化工企业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集创新创业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践实训基地。

3 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

3.1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通互融,提供思想教育和实践平台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抓住大学生这一成长规律,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侧重点的实践体系,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和担当[11-12]。通过实践体系,使学生接受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熏陶,在追求卓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将这些精神转化为他们的工作品质,不管是在校内的实训、实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以这些精神为指引,从而真正培养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化工类技术技能人才[13-14]。

3.2 校企融合,共同搭建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集成平台

聚焦绿色化学工业产业生态链,依托行业企业,在现有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围绕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导向及新技术发展风向标,以企业生产研发项目为实训教学项目编写蓝本,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实训中心,搭建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集成平台。

3.3 校企融合,推进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以“双元”协同育人基地为平台,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有效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探索“1+X”证书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采取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双导师”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3.4 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以“协同创新小组”为抓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以符合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协同创新小组”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通过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协同创新小组搭建,校企“双导师”培养,研究项目拟订、实施过程和技术成果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环节来达到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3.5 校企深度合作,依托研究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研究项目的选择应针对行业内的普遍性技术问题进行应用研究,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为目标,重点考察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与探索性。

4 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实践

4.1 汇集多种资源,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注重挖掘身边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搭建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可借助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优势,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和校友资源,加强对大国工匠、优秀校友等典型人物的宣传,使身边榜样成为学生前行的力量。充分运用校友企业、实习基地等,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机会,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2 搭建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集成平台

校企融合,依托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形成“两基地、三部、六中心”一体化的绿色化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集成平台。聚焦区域高端产业,打造以学校为主体的绿色工艺、先进装备、过程控制、分析检测、信息技术、通用技能等实训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工艺、先进装备、成果转化等研发部,再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及产业孵化基地,提升创新育人成效。

4.3 构建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及动手实践能力。

4.4 构建以“协同创新小组”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利用高校通识教育、技术基础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再根据所属专业不同,开展技术提升教育和创业教育。然后依托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小组”的模式,利用“双导师”负责制,全面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物制作、成果总结、交流汇报等能力,接着将完成的项目作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最后遴选优质竞赛项目,在产业孵化基地(省级科技创业园)落地孵化。

5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关注热点。各高职院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90后大工匠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工匠神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