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研究

2022-12-21邵蒙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生职业

邵蒙蒙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据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且呈增长之势[1]。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成为国家、高校和毕业生等共同关心、协同发力的重要问题。党和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高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招聘宣传,开展求职简历设计大赛,搭建各类求职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则克服困难,提升核心素养,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人生理想。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结合学习专业和个人实际情况,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各类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途径。推进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大学立德树人全过程,创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保障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基本路径和重要载体。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出现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理念,早期代表性的理论有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舒伯的“生涯发展论”等。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是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是指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的谋划和设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就按部就班地按规划实施,而是一个既有前期规划又有具体调试的发展过程。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特殊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功能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基于自身特点、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对未来职业发展所做出的方向性规划和预期性安排。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基于所学专业和个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学业进程、专业匹配和职业方向,有计划地提升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从职业发展全程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和探索阶段,这一时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目标和科学的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久性影响。从教育功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项基本途径,更是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观的重要形式。因此,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是正确择业观的外在表现和行动结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增强专业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更直接关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各领域、各层级、各阶段迅速发展,特别是逐步构建起贯穿大中小学的职业规划发展教育体系。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基本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范畴并制定指导性文件,如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在规范课程建设的同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还积极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2009年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普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承办的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已成功举办16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特点和属性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师资专业性、指导系统性、规划动态性、教育全程性等主要特点,且必须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专业属性等相结合。职业规划是一个科学指导、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发展过程,既需要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需要实践中的职业探索[2]。就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已经普遍开设,但教育水平和结果参差不齐。如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把它当作一项“软性”任务来做;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多数高校由辅导员兼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3];缺乏实务的职业规划教育见习体验,而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职业规划报告等[4];缺乏全程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侧重于大三、大四学生,而忽视了对大一、大二学生的教育;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理解为一门考察课程,忽视了自身职业规划、职业匹配、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当前制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应成为破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难题的切入点。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就业的作用

专业学习需要教育,职业规划同样需要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校普遍开设、日益重视的重要课程,正是由于其对大学生的专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引导作用,即教育大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培养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大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从而使个人职业目标设定更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从社会现实来看,破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对于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2.1 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职业发展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摆正择业观是找准职业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要求。高质量的求职就业与职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科学的指导、专业的设计和具体的实践。职业定位是整个职业发展过程的起点,职业发展的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职业发展定位反映出个人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职业是不同领域内劳动创造价值的活动载体,纷繁复杂的职业岗位反映出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关键在于增强自我认知。职业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职业定位,即职业要求与自身能力的契合度。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是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定位,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的,即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现实需求,理性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将其作为大学阶段学习奋斗的动力,坚持靶向思维、对标找差,从而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和就业满意度。

2.2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

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需要正确的就业理念予以引导。就业是实现大学生自身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实践形式。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就业质量。就业是劳动的载体,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大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终究还是通过求职就业来检验。从社会就业层面看,一方面国家、社会及企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又无法实现充分就业。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不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5]。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实现多元化、多领域的有效就业,特别是要打破对行业、地域、薪资等限制,充分实现合理的就业。

2.3 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与专业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专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专业的实现。高校设置的专业一般都是针对国家和社会所需求的职业。充分就业是衡量高校专业开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数和基本指标。从大学生求学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进学习动力、把握学习重点。大学是职业发展的黄金储备期,大学阶段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水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好,越有助于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目前,高校普遍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认知,并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增强大学生匹配职业目标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提高就业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从而端正求职动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3 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就业的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顺利助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实现充分就业,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虽然高校都有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机制,如组织各种校园招聘会,运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但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助推学生充分就业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促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一个亟须探索回答的现实问题。新时代,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源头发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探索。

3.1 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象的全面性

职业生涯规划伴随人的一生,很多人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设定未来的职业目标。相对学生成长成才而言,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熟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受年级、学生干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6]。其中大一学生在自我认识、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侧重大三、大四学生群体的现象。但实际上,大一学生职业目标的确立与否会直接影响四年后的毕业求职。从上海、浙江等地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纳入中学教育内容,当然教育的侧重点和目的各不相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应注重全面性和全过程性。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覆盖全年级、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7]。大一阶段是大学生职业唤醒阶段,注重与专业认知相结合,侧重加强专业认知的教育,重点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育;大二阶段是大学生自我认知阶段,注重与自我认知相结合,如通过实践和相关职业测评,初步拟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大三阶段是职业见习阶段,注重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增进对职业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的职业调试;大四阶段则是职业实现阶段,注重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侧重于求职技巧的培训和就业信息的宣传,疏导学生的求职压力,正确处理好毕业、就业与职业的关系。总之,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形成从职业唤醒、自我认知,到职业见习、职业调试,直到求职就业、职业实现的全程、完整、动态的教育过程。

3.2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的专业性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是由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兼任,部分院校由学校就业处教师负责全校学生的授课任务,在教师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且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系统的理论培训。部分兼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专业学习,只能在摸索中开展教学,自然会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教学的成效。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构成双向互动关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尤其是专业的专职教师。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前提条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种方式,即培训和兼职。

一方面,打造一批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采取人才引进方式,招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才补充师资队伍。而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对职业规划教育的从教者,定期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培训,并采取考核方式保障培训结果的实效性。专任教师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职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创新;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专业指导、专员培训等,逐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此外,聘请相关职业人员担任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所学专业的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3.3 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

从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来看,主要教学形式是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性。为提高教学成效,职业规划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理论教育之外,更需融入实训和实践等方式。职业本身就是实务性较强的工作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巧和职业能力。这就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必须多样化,从而契合教育内容的多重性和教育对象的多元性。

一方面,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利用互联网平台,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测评,撰写职业规划书。组织简历设计比赛、面试技能大赛、职业规划展示比赛等模拟活动,以此激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兴趣和思考,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未来职业的机遇和困难,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鼓励大学生依托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个人职业发展定位,积极参加校内外岗位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打造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等平台,通过校企联合,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试自己的职业定位。

4 结语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使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从而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当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以外,各级政府也应参与其中,从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为刚性指标,真正发挥其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生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