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宏大与幽微的时空里捕捉诗意
——评李亚伟组诗《河西走廊抒情》(评论)

2022-12-21谢腾飞

星星·散文诗 2022年26期
关键词:王二河西走廊诗学

谢腾飞

李亚伟的组诗《河西走廊抒情》已经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生涯的代表性作品,这似乎可以成为一种事实被我们所体认。这组诗已经在不间断地阅读与批评中显露出了一些经典化面相,比如宏阔的历史视野、鲜明的独创气质以及大胆的诗学探索等,都是为人所称道的。诗人在这组诗中艺术处理的经验,已经部分地溢出了我们惯常的诗歌想象;诗中呈现出来的精神探索与诗歌表达,呈现出一种理想诗学世界的独特张力,这得益于诗人本身独特的生命经验与诗学探索。诗人曾多次游荡在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遗存以及现实生活之中,在与河西走廊的历史时空不断遭遇的过程中,他在这组诗中建构出了关于河西走廊的诗学世界,创造性地将或宏大或幽微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了诗化处理,并由此确立了一种独特的抒情逻辑。全诗由二十四首组成,形成了多声部的结构,诗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韵味与反思气质、张扬生动与迟疑徘徊,都为我们理解这组诗打开了新的视野。全诗的叙事能量与思想重量是诗人在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坐标系中寻找他自身的位置所获得的,我们也得以收获一种丰富的阅读体验,跟随诗人的脚步在河西走廊那宏大与幽微的时空中捕捉诗意。

《河西走廊抒情》的写作可以看作是诗人的一次诗歌行动,是诗人在巨大的历史场域里进行的一次抒情。诗人仿若历史的舞者,用灵动的语言、飞翔的感觉以及宏大的意象建构出了一种空间的诗学,不仅激活了我们关于河西走廊的历史想象,也借由河西走廊这样一个由古而今的载体寄寓了更为广大的思索与诗歌愿景。在李亚伟的诗中,“河西走廊”是对象,也是方法。经由诗人对河西走廊的想象与言说,我们体悟到了作者那自我确认的“侧身站立”的抒情主体,或者诗人形象。他在诗中写道:“雪花从水星上缓缓飘向欧亚大陆交界处,西伯利亚打开了世界最宽大的后院”。寥寥几笔就将诗的视角引入到了更为宏大的境界中去,正是跟随这种视野,我们得以发现一个置身在宏阔空间中的河西走廊,以及人的形象。

正是诗人用双脚去丈量河西走廊,用心去理解这个空间中人的命运与历史的丰富,才在诗中将河西走廊的独特性与丰富性完整地呈现出来;那些如风往事并没有随风飘散,而是活在历史与当下的诗歌里,经由诗人的笔触,被召唤、被铭刻。在这组诗作中,我们每每被其中的空间意象所吸引,那些自然的与历史的意象令人心驰神往,在丝绸之路重新被开通的时代,盛大的与荒凉的并行不悖,诗人也只有行走于这片大地才能完成其生命的确证。祁连山、乌鞘岭、凉州、甘州、嘉峪关、瓜州以及敦煌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成为了诗中人物形象的故乡与异乡,可以说《河西走廊抒情》建构出了河西走廊的诗学形象,荒原与生命、虚无与实在都是互为确证才得以成立的。当诗人“感到了祖先们用过的大地还存在,看见过祖先们身边飞过的燕子还在低飞,感受了俯视过祖先们的天空还在俯视着我们”,既说明了历史具有连续性,又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失落感蕴含其中。当诗人借由王家三兄弟的形象来识别那匹“穿过时光的白马”时,整组诗的诗意具有了一些哲学的意味,那永恒的月亮与巨大的亚洲同在,但清晰的大地却又不断怀念着其实早已模糊的甚至是远去的历史。

这组诗歌在宏大与幽微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抒情主体化身为一个漫游于河西走廊的行吟歌手,以其现实的深度决定了诗歌的语言深度,诗人用词语“链接”起了历史与当下。诗人坦言:“《河西走廊抒情》是一首诗的格局,我在不同的空间描绘和书写,在不同的时间布局,让它们前后呼应,去来勾连。”这就可以理解我们为什么可以在诗中既感受到一种时空跳跃感,又能感受到一种时空的连续性。诗中的王二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中出现,但我们会觉得王二还是王二,王二是一个大写的、整体的诗歌形象。诗人好像掌握了时间的秘密,成为了一个可以随意“修改时间”的人,使得王家兄弟的生计、爱恨、成败以及情仇,得以在不同的时间旅程中展开。

李亚伟的这次创作也是在触碰河西走廊以及更大范围上的文化密码,诗人好像化身为记忆的召唤师,通过召唤出历史的意象来碰撞当前的社会现实,从而抵达历史的纵深,体认一种依然呈现的文化传统,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说《河西走廊抒情》是诗人基于对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的充分理解而完成的一部作品,这提升了整组诗作的质感。作者在创作谈中指出,“用河西走廊这个神奇的点来探讨人类情感和生死秘密,抒发我——作为个人,对这些情感和秘密的感受”,不仅将“河西走廊”作为抒情的对象,也是作为一种方法。诗人用诗歌还原历史的细节,还原河西走廊的世道与人心,探讨人类的情感与生死,这又使得整组诗具备了更为丰富的解读意蕴。

诗人在诗中写道,“祖先常在一个亲戚的血管里往外弹烟灰”。这是诗人历史飞跃的一种表现,诗歌的超越性与创造性就是从这种飞跃性中产生的,同时这也是诗人体认传统的象征。通过体认传统,诗人在诗中得以重新想象历史,建构其整体性的诗歌视野,而历史与文化记忆就是这组诗鲜明的精神坐标系。或许如汉娜·阿伦特所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达到纵深”。《河西走廊抒情》正是通过重构人在历史中的细节与记忆,确立了一个抒情主体的纵深。当然,整组诗的感情强度与思想深度都是被那诗句间的湿度、温度以及风度所定义的,这是我们再次阅读李亚伟这组诗歌时须要注意的。

猜你喜欢

王二河西走廊诗学
起床有妙法
背诗学写话
在河西走廊聆听
继续向北
河西走廊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王二割寿材
河西走廊风情
王二卖瓜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