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2-12-16李思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加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也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构建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德育实效性。文章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必要性等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具体实际发现当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认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管理衔接机制、课程整合不足、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等四个主要困境,并针对当前现实困境提出了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四种基本对策:加强思想动员、推动体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健全激励与评估机制。文章通过对相关对策的梳理与探究,以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思政;高等教育;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196-03

一、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是国家人才建设,人才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1]。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是当前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等多个领域,既具有人文学科的审美功能,也具有自然科学的技术理性素养,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探索两者协同育人机制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性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审美观念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契合,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提升,也注重在学生实践中对学生道德审美观的培育。因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自然学科的技术理性,也具有人文学科的审美判断,所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目标要求学生既掌握科学技术,又要将知识内化为道德文化素质水平目标,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化与外化,科学性与历史性的研究范畴相一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遵循“实践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价值理念,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取向不谋而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方面具有共同点,且在育人价值取向上高度一致,所以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科学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辩证地结合起来,能够大幅度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巩固和发展高校德育体系[2]。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指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市场的日益开放,西方各类思潮不断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特别在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影、动漫等大众化的视觉文化产品充斥在大学生周围,极大影響着大学生的审美判断,使个别大学生忽视集体主义,过多强调利己主义,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功利化、自由化的审美观念会大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长此以往,会影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为当代社会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性人才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价值取向必将影响到社会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因此,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技能育人、文化育人的同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加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育人体系当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审美观。

(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3]。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政治性决定了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它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协同育人着重强调了其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渗透功能和说服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学生将专业课的学习外化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内化为道德观念,使专业技术学习与道德品质升华互为统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4]。

(三)扩展育人途径的现实要求

传统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育人体系往往强调对学生专业性、技术性的培养,在乎技术工具的理性,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价值觉醒的培养。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过于强调理论灌输,忽视了技术理性和实践的价值,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形成了“孤岛效应”,育人途径较为单一,不利于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脱离了实践和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会陷入虚无,不能实现其科学性与历史性,而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则会陷入技术理性的陷阱无法自拔,没有价值引领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则没有了价值规定,会陷入自由主义化,沉没于现实主义,丧失超越性[5]。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协同育人建设,有利于打破单独专业“闭门造车”的孤岛效应,发挥各自所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学生的个体意识当中,然后再使个体意识外化成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行为,这样就能极大扩展高校德育途径,有利于构建立体的高校德育体系。

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困境

(一)认识不统一

当前,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规划。当前部分高校的工作重心、精力、资源、政策都还没有全面地向课程思政方向发展,协同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基本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6]。部分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淡薄,责任感不强,不愿协同工作,“闭门造车”的现象还存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思维方式的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对待协同育人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不统一,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施造成很大的阻碍。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衔接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协同应是一个包含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因为其涉及许多主体,如相关部门、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效能,成为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7]。目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还存在相互独立现象。相互独立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在如何实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如何挖掘德育要素、发挥德育功能、构建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建立统一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理队伍,为协同育人的推进提供保障。

(三)课程整合不足

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目的和使命的具体表现,课程内容是学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要素按一定的层次构成的。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零散、孤立、无序的特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而忽略了思维,没有充分地发掘、整合这些资源,从而无法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整合上有时相互矛盾,缺乏有效的内容教学合力。

(四)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合作教育机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评价教学。它能有效地发挥指导和激励的功能,促使教师转变“重智轻思”的观念,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明确思政的教学目标。二是在教学评价中实行“课程与思政”的结合[8]。本文对“同向同行”教学中的合作、教师合作、教学内容融合、学生获得感的评价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课程思政协同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处在初步建设阶段,相关的评价工作尚在探讨之中,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评价体系。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奖励”等方式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但其“惠益”和“功利性”严重,严重影响了思政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改革和完善。总之,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把重点放在突出的协同问题上。

(一)加强思想动员,加强团结合作

高校要从大局出发,正确理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之间的关系。深入教学基层,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面了解当前教学任务与思政课教学合作的现状。以此为依据,通过组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联合推进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合顶层设计,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动员,提高广大师生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认识,逐步消解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促进师生、教学、管理的良性互动。

(二)推动体制改革和加强行政协调

高校的专业管理资源是不可分割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多层次、纵向协调的管理体系。建立党委、行政、教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体系,保证各行政主体、各部门分工、各岗位职责有机统一、协同育人。二是重视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加强合作。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通过组队、结对的形式,在思想观念、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在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之间存在学科壁垒和体制障碍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德育体系。

(三)强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协调发展

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从六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政治要强、感情强、思想新、视野宽、纪律严、性格端正”六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协同工作机制。第一,搭建“大思政”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现场观摩,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帮互学、互助合作;第二,在学校内部组建教师协作学习小组。例如,在思想挖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开展高校思政课师资培训班。同时,也可以组建“教师+小组”的学习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勇于奉献、有能力的高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四)健全激励与评估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周期较长,成效较差,因此,要坚持“以建促建”“管理与激励并重”的思路,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以评促建”制度。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督导,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定期、不定期的教育督导制度,保证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渠道畅通。二是以评价制度为依据,与课程思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等的合作教学模式相结合,并与评价相融合。三是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建立多元、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合作是一个全新的、牵涉到各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教育主管部门、党委、行政、教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摸索、总结、凝结成一套“同向同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六、结语

当前,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健全协作教育机制,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Z].教育部,2020-05-28.

[2] 张威,娄君庭.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向度[J].改革与开放,2022(10):50-56.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0.

[4] 张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9.

[5] 许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4):92-94.

[6] 韦诗业,李素芬.新时代思政課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36-39.

[7] 杨帆,耿瑞.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46-49.

[8] 林永民,赵欣,赵德信.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现路径[J].教师,2022(8):6-8.

作者简介 李思齐,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