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2-12-15冯恺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插条土球成活率

冯恺

(古浪县马路滩林场,甘肃古浪 733100)

在绿色中国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林业工程质量和造林效率已成为林业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人工造林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的苗木培育机制,加强技术管理,筛选合格的林木品种,优化移植方案,做到适地适树,以发挥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 常规型苗木培育

1.1.1 整地。为了提升苗木培育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育苗地。整地时,要施足底肥,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做好沟畦,方便圃地排水和灌溉,以满足不同生长期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此外,选地整地时要综合考虑圃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促使苗木有序生长。

1.1.2 品种选择。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园林环境和土壤条件,综合考虑林木胸径和树型。一般情况下,园林绿化项目中的幼苗培育不宜选择胸径过大的树种;人工造林育苗时,一般应根据立地条件、降水量、光热条件选择容易成活、适应性强的树种,如柳树、杨树、银杏、杉木等,便于后续造林管理。

1.1.3 播种育苗。播种前,应做好消毒工作,及时对种子进行催芽,始终保持外界环境水分充足。在播种过程中,应精准控制播种范围,严格根据播种区域的气候条件控制播种时间。同时,还应把控好苗床温度,如果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可以覆盖地膜保温,为种子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在苗木培育期间,要精准施肥,施用经过发酵处理的肥料,并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追肥。此外,还要做好林木移植之前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土地规划,设计定植穴的大小,选择最优运输路线。如果采用大苗移栽,应附带土球,降低树木根部水分的蒸发量,注意减少运输时间,避免苗木水分损耗过大。

1.2 大苗培育

1.2.1 圃地选择。大苗培育必须选择pH值适宜、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位置优越的圃地,在育苗之前施足基肥,打畦做床,以提升保苗率。

1.2.2 移植时间。一般北方地区在早春土壤解冻之后(4月左右)进行移植,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可以选择秋季移植,有利于根系恢复。移植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免阳光直射,不宜在雨天进行,以免影响苗木根系舒展[1]。

1.2.3 移植方法。技术人员应根据苗木的培育年限,综合考虑其生长系数、根系发育情况、须根发达状况和苗冠开展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株距和行距。一般阔叶类苗木行距大于针叶类苗木,有助于其枝叶生长,侧根也更发达。在移植之前,为了降低蒸腾速率,可以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修剪,长度维持在15 cm左右即可;杨树、国槐等树种,可以通过截干方式降低蒸腾速率。移植过程中,一般选用穴植法,定住栽植点,之后进行开沟植苗,必须做到苗正,移栽深度要比原苗圃深度多3 cm左右。对于侧根不发达的树种,可以选用沟植法,以提升苗木成活率。

1.2.4 抚育管理。在大苗培育管理中,有些苗木可能出现不良干形,比如侧枝粗大、低矮尖削等,此时应进行人为干预,对苗木进行截干。可于初春季节,对顶芽瘦小的苗木进行截干,使其重新长出强壮的主干。截干措施可以彻底改变苗木干形,常用于槐树、柳树等阔叶树。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可以在截干之后覆盖4 cm左右的细土,防止伤口干燥。此外,可以利用修枝的方法,修剪细弱的梢部,预留苗木主干,调整竞争枝,抹掉剪口芽以下的芽苞,剪除过密枝条,确保苗木在秋冬季节之后可以正常发芽。

1.2.5 树冠整形。为了满足园林绿化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改变原有苗木树冠的不良形状,可根据用途将其修剪成扇形、塔形、球形、伞形,并对枝条进行短截、拉枝、摘心、疏枝等,按照预设方案,为其规划固定的生长方向;同时,除去侧梢萌发的新芽,确保其余枝丫可以正常生长。其中,在疏枝过程中,主要剪掉病虫枝、穿插枝、直立枝和下垂枝[2],避免枝条过密,影响树冠通风和光照,达到平衡树势的目的,最终优化树形。

1.2.6 起苗包装。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应根据苗木根系增幅和长度确定是否附带土球,以确保苗木根部完整。一般阔叶树、常绿树应附带土球,土球直径约为苗木直径的10倍左右;刚出圃的苗木可以不附带土球,但必须确保随起随栽,避免苗木失水干枯,影响成活率。在假植过程中,应选择排水良好、背阴的区域。栽植地土壤湿度维持在60%即可,如果土壤过干,应适当浇水;如果土壤湿度过高,应适当整地翻土、深耕,之后进行栽植。

1.3 容器育苗

1.3.1 播种。容器苗包装运输方便、造林成活率较高、育苗过程不受季节限制。容器育苗一般分为传统容器育苗和可降解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可降解容器育苗方式。该育苗方式主要采用植物纤维类型的培育钵,采用低床育苗方法,保证局部集中灌溉,苗床宽度60 cm左右、深度30 cm左右即可。育苗时宜选择乡土树种,在初春季节播种,以人工方式进行催芽,不必等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根据穴深合理调整栽植数量,穴深1 cm以下,可以播种小粒种子5粒,之后用育苗基质覆盖;穴深1 cm以上,可以每穴播种3粒大粒种子,覆土0.5 cm左右。

1.3.2 灌溉除草。播种之后,在4月上旬浇解冻水;当苗出齐后,可以通过喷灌方式及时为苗木补充水分,必要时可采取覆土防寒措施,并搭盖75%遮阳网,避免苗木受到阳光直射,降低苗木水分蒸发量和蒸腾量、抵挡风蚀。在苗木除草过程中,最好选用人工割除方式,尽量做到快除、除了、除小。当苗高超过30 cm时即可出圃,出圃时土壤含水量必须控制在20%左右。如果含水量过低,苗木不容易成活;如果含水量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易挤压变形,同时增加运输压力,也为上山造林带来困难。

2 造林技术

2.1 集水造林技术

集水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人工商品林培育。根据集水造林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整地,可使林地具备良好的集水功能,充分利用地表径流渗透量满足林木生长需求。该技术常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有效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造林苗木的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北方地区可以将集水造林技术和抗旱造林整地技术相结合,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机械开沟法、径流集水法开垦荒山,在坡度30°以下的地区,实施土壤深耕,深耕超过20 cm;也可以开挖鱼鳞坑,呈“品”字形排列,将表土填入坑内;还可以采用大坑整地法,在半阳坡和阳坡挖长、宽、深分别为 2.0、0.8、8.0 m 的“品”字形大坑,尤其在丘陵区和缓坡区,通过该种整地方法可以提升土壤保墒能力,阻碍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2 插条造林技术

插条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易生根树种人工林营建,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作插穗,直接插于造林地。插穗一般选用1~2年的枝条或苗干,生根力强的树种(如柳树)可以选用3年的枝条或苗干。插穗长度为30~70 cm,直径因树种而异,如采用国槐造林,直径必须达到1 cm以上才可以进行插条造林。插条造林一般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整地,使土壤疏松,既便于插条,又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该地区在杨树人工造林过程中,常采用打孔插条造林技术,选择尾端直径3 cm、头端直径5 cm左右的枝干,打捆浸泡于水中24 h,之后取出晾干。从苗圃中取出的枝条,必要时可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整地之前要浇水保墒,结合深耕施基肥,栽植密度3 345株/hm2,株行距比例为1∶3。注意插条深度,一般露出地面2~3 cm即可。插条后3周左右是杨树成活期,应每隔13 d左右浇1次水,提升杨树成活率。

3 注意事项

3.1 苗木运输

苗木起运时,最好采用起重吊装方法进行吊运,对树干进行包裹,用汽车运输。如果林木根部带有土球,可用木板夹紧或者用绳束缚,避免根部受损,影响苗木成活率。如果在严寒季节和极端天气运输,要采用防冻保护措施和遮阴措施,运到种植地后立即定植,确保林木朝向与在苗圃生长期间一致。

3.2 病虫害防治

当前我国人工林多以单层纯林为主,尤其是商品林,结构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低,加上部分地区适地适树原则落实不到位,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树势逐渐衰弱,病虫害频发。为了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及时监测和预报,加强病虫害管控,优化林种配置模式,改善林分组成。利用病原微生物,通过生物防治法降低森林害虫发生率,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可控状态下。如果是较为狭窄的林区,可以采用独立式、单元式防护结构进行物理灭虫。

此外,可以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树种进行基因转化,开展抗虫育种[3]。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应适当间伐,避免林分密度过大,以满足林木对光照的需求,提升林间透风度[4]。注意引进森林抚育人才,尽量引进高科技、专业性、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做好当前园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提升其工作责任感,提高其苗木培育水平。

猜你喜欢

插条土球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北方大规格雪松移植技术要点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葡萄硬枝冬季贮藏方法优化
3种保护剂对60Co-γ射线辐射栀子的保护效应
金花茶树带土球全冠移植与养护要点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杨树扦插育苗中应用试验研究
树木移栽装卸及运输技巧
浅探城镇绿化移栽大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