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物、介引与名词状语
——从命名理据看介词的功能

2022-12-13周日安陈伟伦

关键词:词类及物动词介词

周日安,陈伟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词的语法分类,叫词类。汉语以功能为主要标准来划分词类,包括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等。汉语词类命名,表意特征明显:从词类名称能大致联想到词的性质与功能。例如,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或心理活动。又如,数词表数目、量词表计算单位,代词用来代替。但也有些词,字面很难看出命名理据。比方,何谓介词?“介”是什么意思?对这个问题,大学里绝大部分中文师范生和学科语文的教育硕士,以及为数不少的中学语文老师,都难以回答。要弄清这个问题,最好从“及物”这个概念说起。

一、及物

及物与不及物是动词的属性,据此可将动词一分为二。及,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本义是后面的人伸手抓住前面的人,引申出达到、够着、赶上、靠近等含义。所谓及物,字面理解就是,动作涉及施事以外的其他事物,即动作的控制、处置、管辖能抵达、落到对象事物之上,简言之,就是能直接带宾语。而不能直接带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

动词及物与否并无客观的必然标准,主要源自民族或地域的约定俗成——即语言的社会性。不同民族语言中相对应的动词,及不及物,有时可能相反。例如:

(1)吃荔枝 吃大碗 吃食堂 吃包月 吃父母

汉语里,“吃”是二价动词、及物动词。除了能带上受事宾语(荔枝)外,还可以带工具(大碗)、处所(食堂)、方式(包月)、来源(父母)等做宾语,即“吃”这个动作的管控力,可以直达这些语义格。英语里,除了第一个外,eat 这个动作不能直接落在后面的四个语义上;就它们而言eat 是不及物动词,需要在加入with、in、by、on 等介词。又如汉语说“谢谢你的伞”,英语说成thank you for your umbrella,动作thank 的语义也不能直接落在umbrella 之上。细细品味这组例子,就能感受到汉语的简洁和英语的精细。

动词是否及物,跟语义有密切关系:不及物动词添加语义,可以扩展成为及物的动语。结构主义语法遵循“一分为二”原则,句法成分两两相对、互相依存。动语与宾语配对,及物动词是构成动语的主体部分,但也有些不及物动词,例如:

(2)*哭|枕头 *哭|眼睛 *笑|肚皮 *笑|大牙

例(2)语法上不通,VN 不是配价关系。相对于后面的事物而言,动词不能及物。但可以修正语义,使它产生及物性,从而能管辖住后面的事物。具体办法就是添加“结果”义:

(3)哭湿了|枕头 哭瞎了|眼睛 笑疼了|肚皮 笑掉了|大牙

能够带“枕头”做宾语的“哭湿”,变成动语。可见,结果语义的补入,能让原本不及物动词转换成为及物的动语。其变式分析为:哭湿了|枕头=哭(动作)+枕头湿了(结果)。

动词是否及物,跟自身结构乃至音节也有密切关系。狭义递归指同一语法关系在不同的层面重复出现。汉语里,大部分动宾式词语,不能再带宾语,例如:

(4)*生气|他 *告状|他 *吃亏|他 *扯后腿|他 *说坏话|他

“生气”、“告状”、“吃亏”、“扯后腿”、“说坏话”都是动宾结构,再带受事“他”就特别困难,不通。汉语习惯将受事塞入最不起眼的定语位[1]:

(5)生他的气 告他的状 吃他的亏 扯他的后腿 说他的坏话

形成了一种不便切分的结构:受事并非真正的定语。朱德熙前辈曾经给出了清晰的解释:“述宾结构本身不能再带宾语,可是意念上说,述宾结构可以有受事。举例来说,‘说坏话’跟‘毁谤’的意义相近。‘毁谤’这种行为有受事对象,‘说坏话’也应该有受事对象。不过因为‘毁谤’是及物动词,意念上的受事可以在宾语的位置上体现出来,如说‘毁谤某人’‘毁谤他’;‘说坏话’不能带宾语,所以没有‘说坏话某人’‘说坏话他’的说法。”[2]“说坏话”不及物,是受结构与音节影响的。

还有些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带介词结构做补语,形成中补关系。因受音节结构的影响,介词前移,融入动词的语义中,变成及物动词。这类介词常见的是“于”“给”和“自”,构成的及物动词有:

(6)勇于 长于 善于 敢于 献给 发给 送给 来自 出自 源自

二、介引

不及物动词,虽然动作不能落在对象上,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跟这些事物发生关系。要表达不及物动词与事物的各种关系,就需要介词的加入。例如上文说的eat,相对于工具、处所、方式、来源等语义而言,是不及物的,在交际过程中如果需要引入这些语义格,就要倚靠with、in、by、on 等介词。因此,介词,即为介绍之词,“介”的意思是“介引”,把动词无法直接管控的一些语义格引进来,并介绍给动词。从字义看,“介”,从人从八,原指士兵的护革,通过引申产生了基本义:“在两者中”,“介绍”。

从配价理论看,动词分一价、二价和三价,但在现实的交际场中,动词与名词性语义格发生关系,远不止三个,这时就需要介词,引入其他的非价语义格,并介绍给动词。例如:

(7)他吃饭。

这个极简句,动核强制性联系着施事和受事论元,是个二价动词。但是,人们平时说话,并不总是这么简单,有时需要增添动作的处所、工具等信息,直接加入,如:

(8)*他食堂大碗吃饭。|*他吃食堂大碗饭。|*他吃饭食堂大碗。句法不通,表意不明。因为这些语义,在句中已经不能接受动词的直接管控,即受事动元(“饭”)出现后,动作之义是不及这些状态元的。添加介词,说成:

(9)他[在食堂][用大碗]吃 饭。

句法通顺,表意清晰。可见,介词“在”,于基干句模的基础上,引入了“食堂”并介绍给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介词“用”,引入“大碗”并介绍给动词,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做状语,增添附加信息,使句意复杂。前文提到,“食堂”“大碗”汉语里也可直接做宾语,但在受事宾语句里,宾语位置已经被优先的受事占据,它们就变成了非价语义,只能由介词引出,充当状语。

介词不但能够引入动词“不能及”的事物,而且也能够调整及物动词关涉对象(受事)的语序,使表达变得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最典型的就是“把”字句与“被”字句:

(10)那个小男孩打碎了粮站窗户的玻璃。

(11)那个小男孩把粮站窗户的玻璃打碎了。

(12)粮站窗户的玻璃被那个男小孩打碎了。

介词“把”,引入受事,并将它挪到动词结构的前面,强化了处置义。介词“被”,引入施事,形成受事主题句,表示被动义。从这些例子也可观察到,英语用形态表达的语法意义,汉语主要依靠虚词。语序和虚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利用虚词,还可调整语序。

原型介词如“把”和“被”,符号自身已没有实在的所指内涵,并不对应具体事物或概念,语法化历程已完成,只用来反映符号与符号——名词(格)与动词(价)——的关系,因而属虚词。介词多源于动词,“在”、“比”、“向”等介词,仍残留有部分动词义,但主要功能已转为介引,表达关系义即语法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教材,使用了“介引”一词。以前的版本,有“介词的作用是介引”的表述,新版教材只保留了一个注释,讨论“介引”成分的命名。“介引”,就是介绍与引进。我们觉得,这两个动作有先后次序,先引进语义格,然后再介绍给动词,似乎命名为“引介”更为准确。总之,介词是引介之词,将动词无法直接管控与配价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语义引入句中,介绍给动词,表达动作与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非价关系。汉语里,介词结构多放在谓语前面,充当状语,少数可做补语或定语。黄本教材有个典型的例子:

(13)我[按要求][在晚上][用车子][把行李][给他]送<到车站>。

其中,方式、时间、工具、受事、与事乃至处所,都是由介词引进的,表达着它们与动核“送”的各种复杂关系。删除介词,如此多的语义,动作根本就无法一一管控,句子将变得不知所云,无法达意:

(14)*我要求晚上车子行李他送车站。

介词,始终只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前(“被杀”、“被查”一般认为是省略了施事宾语),英语叫前置词(preposition),据其位置而命名;而汉语命名,更注重其“引介”功能。英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都有形态变化,表达数、时、级等语法范畴;而介词位置固定,词形不变。20 世纪30 年代,在汉语词类标准的激烈争鸣中,方光焘先生正是受英语介词也没有词形变化的启发,创立了广义形态的学说:不依靠形态,而根据词的功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也能划分词类——这后来便成为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三、名词状语

也并不是所有的非价语义,都需要介词的引介。有些语义格可以直接做状语,这就是名词做状语。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十分常见,种类繁多,如“笼养之”“法当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否做状语,语法学家的观点不一,产生了争鸣。即使是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也都认定名词做状语频率极低,做状语只是名词的次要功能。

时间、处所、方位名词做状语,相对自由。例如:

(15)明天去|长城见|外面守着

除去这三个次类,一般名词做状语,讨论得较多的是这类例子:

(16)现场办公 电话通知 掌声欢迎 曲线调动 自费出国 直线上升

单线联系 书面请示 高温消毒 根本解决 原则通过 大碗喝酒据莫彭龄、单青(1985)的统计,做状语名词仅占名词总数的6.5%。[3]而孙德金认为,“现代汉语中能做状语的名词极其有限”,只有60 个一般名词能做状语,仅占总数的1.5%。[4]康庆业强调,名词充当状语失去了其典型特征,不再具有空间上的可记数性;做状语的名词都是非自主名词,自身不能发出动作,无法充当施事,这样N 与V 的语义关系非常明确:这是名词做状语的前提。[5]

例(16)是名词做状语的典型材料,有如下特征:其一,动词前的名词,一般都可转为介词的宾语(有时需添加其他成分,如“……上”),在深层可以理解为介词标记的省略,但在表层,还是看成名词做状语比较妥当。其二,名词在语义上,无法充当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主要是从方式、工具、处所、范围等方面,对动作进行修饰。其三,从语音看,大多是2+2 结构,跟多数成语的语音相似。说明四字格在汉民族心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反言之,正是追逐这种音节结构的动力,促成了介词标记的脱落。

猜你喜欢

词类及物动词介词
次要任务对词类判断任务中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介词和介词短语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介词不能这样用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