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

2022-12-11牛孝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导性祥林嫂预设

牛孝军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6年,我常常思考:高中语文课堂理论上应该是什么样子,实际又是什么样子呢?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课堂应该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教师教,学生学。于是,课本、习题成为语文课的基本内容,课堂沉闷、枯燥。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灵活,但也往往拘泥于教材、试卷、教辅,开展起来也是别扭,不够科学严谨。

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怎样教、怎样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又如何体现教师主导性?听说读写训练如何有效开展?……

在众多现象中,语文课堂的生成如一缕清风。所谓生成,就是创新、生长和建构。语文课堂的生成主要表现在:上课时,师生的交流脱离了原来的预设,反而促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生成是动态的、多角度的,一改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僵化、机械、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进一步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有效的强化。

语文课堂的生成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教师精心备课,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课堂把控能力來引导课堂的走向,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语文课堂的生成具有突发的特点。新时期的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灵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在动态的交流中进行的,课堂生成往往在丰富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突然产生。教师应从一定的理论高度重新认识语文课堂的生成,意识到这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语文课堂的生成要由学生的思维来支撑。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参与语文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新的领域。

当然,语文课堂上也不能随意生成。脱离了教学主旨和生活实际的生成没有任何意义。为此,我从几个语文课堂生成案例入手,探讨教师如何进一步把控课堂生成的问题。

首先,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抓住和教学预设相左的细节。比如,讲授《归去来兮辞》一课时,我的教学预设中有这么一个环节:用一个字概括陶渊明归途中的心情。我的预设是“乐”,但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感受各不相同。有学生认为是“急”,也有学生认为是“喜”,还有学生认为是“欣”……我只有抛开教学预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依据。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等佐证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侃侃而谈。于是,我趁热打铁,把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当成这节课的重要生成内容。虽说偏离了教学预设,但这时的生成具有创造性。如果忽略了这次偶然的生成,一味地按教案设计好的内容教学,课堂该是多么无趣啊!这种生成让课堂成了学生的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便不用刻意强调了。

其次,课堂的生成不可空洞。脱离教学实际,一味地拓展生成,也会得不偿失。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一名学生突然“脑洞大开”,毛遂自荐要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如果任由其发挥,则会偏离这节语文课的方向。于是,我及时扭转局面,建议他下课再讲给同学听。

最后,课堂的生成可以预先设计好。如在讲《祝福》一课时,我预先设计问题:“祥林嫂死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个拓展性很强的问题,适合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从祥林嫂的家庭方面来回答,也可以从祥林嫂本人的性格方面来回答,还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来回答……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杀死祥林嫂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时的社会制度。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封建制度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鲁迅通过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对封建社会发出了血泪的控诉。这种拓展性的思维活动可以从多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性。

由此可见,课堂生成无法硬性预设。它具有柔性与弹性,既不是“放羊式”的随意,也非“固定式”的限制。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高、语言的正确运用等目标。只要能优化课堂教学,进行高效训练,并使课堂有知识、有趣味、有思考、有交流、有碰撞,就是高效的生成内容。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主导性祥林嫂预设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