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2-12-06赵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吴用杨志生辰

赵薇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此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并能够鉴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白话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作者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精神,表现出“官逼民反”的主题。通过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丰富内涵,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智取生辰纲》选自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后半部分,该故事讲述了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去往京城,在途中被吴用等人用计夺取的全过程,第十六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个别英雄的单独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农民的集体抗争,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课文所选这一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的,这也是《水浒传》第十六回的高潮部分,虽是节选,但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故事。

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小说构思精巧,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和凸现人物性格,围绕“智取”,悬念迭起,明暗两条线索,处处设伏笔,故事曲折生动,使学生深刻领略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品鉴此文的精妙构思,体会作者叙述故事设置明暗双线的妙处;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理解智取生辰纲中的“智”体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字词,分析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智”的表现和本质。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水浒多勇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领略梁山好汉的智慧与计谋。请大家齐读课题。

屏显:

作者介绍: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辗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作品链接:《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抨击。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二、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默读课文,筛选重点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智取生辰纲的全过程。

明确:

开端(1-3段):杨志等人慎押金银担。

发展(4-7段):杨志团队内部矛盾激化。

高潮(8-12段):吴用等人巧下蒙汗药。

结尾(13段):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14段):补叙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2.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确:

明线:杨志持鞭谨慎押送金银担。(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吴用借酒机智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夺纲)

3.这明暗两条线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织在一起的?

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的松树林。围绕争夺生辰纲这个中心事件,明暗两条线汇聚到“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的松树林”,交织叙述,使故事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深层探究

1.再读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吴用、杨志等人双方智斗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杨志团队:

(1)智用天时地利。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第1段)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第4段)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第5段)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第8段)

(2)七雄贩枣蒙杨志。

“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第8段)

(3)白胜卖酒诱军官。

“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第10段)

(4)吴用巧下蒙汗药。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往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第11段)

吴用团队:

(1)智藏行踪。

“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第1段)

(2)智变行辰。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变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第2段)

(3)智选小径。

开始走大路,后来走小路。(第2段)(4)智盘枣客。

遇着枣子客时,多次盘问。(第8段)

吴用团队和杨志团队“智”的较量对比图

总结归纳:针对杨志一伙伪装客商“智送”生辰纲的做法,吴用团队也巧妙地扮作小贩,来个“智取”。吴用团队充分智用天时地利、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等,以假对假,以智对智,紧密团结,充分配合,机智地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使杨志一伙终于进了圈套,最终智取生辰纲。从中也可看出吴用团队的形象特点:足智多谋、紧密团结、小心谨慎、随机应变、运筹帷幄。

2.在这场智谋在比武中,可以看出杨志保生辰纲安全的用心良苦,但结局却不尽人意。结合相关情节和课文内容思考,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是什么?

屏显:

资料助读: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在黄河翻了船,逃难远避。后被赦,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穷困得变卖祖传宝刀时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盛气之下,杀死牛二,投案自首,发配大名府充军。后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比武获胜,升任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

背景介绍:生辰纲,唐、宋时期是指编队运送的成批生日礼物,该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

明确:

主观原因:人心不齐,内部不和。军士、虞候、老都管等在运送途中都各怀私心。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太急功近利、粗暴蛮横,面对属下“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极大地激化了内部矛盾。

客观原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就是搜刮民脂的不义之财,失民心者失天下,且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

3.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句,并归纳其性格特点。

(1)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明确:句中对杨志“跳”“喝”“拿了藤条”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军汉们喝骂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

(2)“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明确: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忠于职守、精明谨慎的人。

(3)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过,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明确:“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和毫不留情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白胜的表演技能。他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杨志也因此放松了警惕。

5.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最后道出吴用等人的计策,而不在小说高潮部分直接陈述第二桶里为何会有蒙汗药,这样安排妙处何在?

明确:最后一段补叙,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制造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

课堂小结:此文通过对吴用和杨志等人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晁盖、吴用等众位英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杨志最后失了生辰纲,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这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连好人也没有出路,只能走上反抗的道路。揭示“官逼民反”的主题。

四、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结合课文,写一篇《杨志小传》,600字左右。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单元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白话小说的特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课文紧紧围绕一个“智”字展开,通过明暗两条线交织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教学设计紧紧抓住双线结构这条主线,通过双线并行来分析吴用团队等人如何巧妙地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来“智取”生辰纲。同时也围绕杨志的“智押”生辰纲来分析杨志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智写”来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补叙的作用,也就是文章的写作技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爱上中国古典名著,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吴用杨志生辰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青面兽的选择
全新一代·全面升级港福珠宝《宝宝生辰牌》第二代珠宝臻品火爆上市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ilytype lectin ( Sm LTL)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and its response to Vibrio anguillarum*
生辰有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