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语文课程形态,打开语文学习之窗

2022-12-06万瑛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课程

万瑛

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忘记自己是全人类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忘记“学习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个最朴素的教育哲理,将学科、课堂、学生和社会割裂开来,把学生封闭在教材里、考题中,把学科封闭在课堂上。只关注教材,忽略对学科的关注;只关注学科,忽略对学生的关注;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或文化层面引领学生。

语文课程往往是以文本为纲,以知识获得为培养基准,以行为训练为学习方式,更多关注课堂灌输式教学、记忆性学习。在高考中,学生解答情境化试题的能力较弱;在生活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文化感悟力较差。

打开语文学习之窗,拓展语文课程形态,这是2021 年新教材进入江西以后我们的探索。“宽语文”的学科理念是基于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而提出的。从学校层面来说,“宽”指的是“让视野更宽广,与世界同脉动”的办学愿景下的人才培养方向。从学科层面来说,“宽”要求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走向整体性阅读的宽度、读写结合的写作的宽度、语言表达内容和层次的宽度、学习情景的宽度。

“宽语文”教学主张将语文教学材料向课外拓展,将语文教学方式向以学生的学为重拓展,将语文教学分数评价向提升综合素养拓展,将教师培养向更宽的阅读拓展,将封闭式练习向开放式探讨拓展,将师生教学关系向学习共同体拓展。具体说就是宽广的语文教育课程、宽实的语文学科素养、宽阔的语文教育思路、宽松的语文教育氛围、宽启的语文教育智慧。

“宽语文”教学主张对课程形态的拓展的界定是指建构以现实的话语交际、文章读写为基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为重点,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语文学习和人生发展共通的情意发展为基本内容、动力和方法,以人生发展和语文能力、成绩互助共荣为目标的语文课程形态。在过去已有的语文课程形态的基础上,更强调大单元、任务式的理念,从教课文转向“做任务”,评价以学习者个体能否解决问题为标准。

“课程形态的拓展”,从学校层面来说,是探索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从学科层面来说,是在课内、课外的语文课程内容、形式、路径、评价方面,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结合的课程形态,它更强调任务驱动、评价贯穿,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人生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由学语文到用语文的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课程形式的探索。

其一,我们研究语文和生活关联的课程拓展形式。

基于“宽语文”理念的课程形态拓展旨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起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社会发展之间的人文性联系。作为语文知识核心的知识——语言,它是一种在使用过程动态建构的知识,促使语言不断建构的是语言使用者的终身发展。

与“人物通讯”单元相关联,在高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启动并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跟踪分析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动态变化,在话题选择上强调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人物通讯单元学习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评论会关联,采用表彰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疫情下的时代品质和劳动精神,分析时评特点、推荐优秀时评、撰写推送时评等。

与“游记”单元学习相关联,提供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背景、条件与氛围,研究生活与教材学习的关联。例如,根据本校经常性承担对外交流接待工作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撰写向外国友人介绍校园文化特色的解说词。

其二,我们研究国家基础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关联的课程拓展形态。

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相关联,日常语文教学中也引入文化演讲课、辩论课、影视答辩课等新式课型,依托学校辩论社、历史社、文学社、推理社、摄影社、古风社等社团,尝试开设《演讲与口才》《优雅的辩论》《文史哲必读选文》《中学生逻辑学》《经典文化影片欣赏》《中华文物》等课程。

学生实践课程主要是项目化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其实施的流程如下: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5.归档或应用。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与校刊的关联:桃苑文学社是我校社团之一,学生自创的校刊《桃苑》的编辑和出版、发行,就是一个项目。

大型活动诗歌创作与诗歌写作教学关联:高一第一单元学习主题“青春的价值”,年级组在运动会、节日等特殊时间布置学生用诗歌来抒情表意。开展“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诗词大赛,导向审美鉴赏,引发学生中“品诗读词”的热潮;开展“青春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交流分享中,提升了审美品位,增强了美的创造能力。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与“家乡文化生活”关联,学校布置家乡文化专题研究,如家乡美食中的文化故事、家乡地名中的人物、家乡的节日文化活动等,学生通过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来呈现研究成果。

“实用类阅读与写作”与劳动教育基地相关联,学校有南陌、北畴两个劳动实践基地,结合必修一“劳动”单元,学生寻找中国古代与各类蔬菜有关的诗歌,收集中外描写劳动场面的精彩文学作品。

其三,我们研究语文学科文化理解和传承力与学生整体文化理解和传承力相关联的课程拓展形态。

关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诗歌写作与外国诗歌写作文化的关联:每年外语节开展中外诗歌互译活动,体味、鉴赏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表达的艺术和文化,尊重、理解、融合不同质的文化。

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参与健康的文化生活,对不良的文化现象有鉴别力,如晨会上时评不良文化现象。

我们与人物述评相关联,讲好学校文化。学校以特色文化浸润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厚重历史涵养学生尚礼崇德,以生涯偶像指引学生发展方向,在楼名文化上动脑子,选取了九位东学西渐的文化人物为楼栋命名。新入校的高一新生利用国庆假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九张人物(容闳、晏阳初、魏源、詹天佑、严复、林则徐、龚自珍、张骞、徐光启)海报,参加“与先贤对话,点亮理想之光”的评选及集中展示活动;然后,选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撰写人物故事,开展“楼名人物故事汇”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紧扣九位历史人物(容闳、晏阳初、魏源、詹天佑、严复、林则徐、龚自珍、张骞、徐光启),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分别选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在讲诉人物故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四,我们研究群文间关联的课程拓展形态。

对教材的研读重在主题统领,主题是群文阅读的开课引读、主体研读和课外扩展的核心。研究发现,与原先单篇精读的方式相比,专题统领之下的群文阅读,在培养围绕主题而学、带着任务而学、统整资源而学的能力方面,更有效果。具体做法是以教材所列篇目为重心,进行链式设计,尝试建立群文间的逻辑视角,来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在系列文本阅读中获得更立体更深入的主题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其它教材学会学习、培养思维、扩大视野。

如《荷塘月色》和《赤壁赋》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学重点放在“月”在《荷塘月色》和《赤壁赋》中作用的异同。《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学重点放在作家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及审美鉴赏。

我们的探索促进了学校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变。一是由学生适应课程到课程适应学生;二是由组织学习内容到创设学习经历;三是由只为升学奠基,到为了终身发展服务。

我们的探索促进了知识内涵的变化。知识不再是客观独立的,而是一种社会概念,是在学习社区内所有成员达成的共识。学习不再是每个学生个人的经历,而是多人之间的共同经历;不再拘泥于概念性的原理知识,事实、方法和价值也可被视为知识。

我们的探索促进了学习意义的变化。改变后的知识概念及其学习,因为有了与事实、价值、思维等更多的联系,因而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有助于使师生头脑中的多重世界变为真正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自己的意义世界,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行为的改变。

我们的探索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更为积极。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将学生思维导向深处;也需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评价,教、学、评之间发挥作用。教师更加认识到引导学生从等待答问到自主提问,引导学生从一般性问题到有独立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浅层次提问到发现文本的缝隙,寻求文本的内蕴。教师更加努力激趣启智,寓学于乐。

我们的探索促进了语文课程形态的丰富。师生走出教室,拥抱窗外大千世界,创造开放的语文、生动的语文;云中遨游,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感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想漫步,用课外阅读建构学生生命成长最美的风景。

学习戏剧单元,我们开展戏剧欣赏展演活动:组织学生欣赏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昆曲《牡丹亭》选段之《游园》,越剧《红楼梦》选段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之《状元府》,排演《中国四大古典悲剧》《哈姆雷特》《雷雨》,有力拉近了青少年与中西方文化经典的认知距离,帮助学生深度感知多种文艺形式,深刻理解戏剧文学。

研学旅行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驱动实现了不同学科的整合。如在以“一带一路,逐梦世界”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整合了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几乎所有学科。在“领略广州、寻踪海丝”活动中,通过广州之行,要求学生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具体路线,感受港口文化及海商文化、岭南地方文化特色,思考其价值。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在中英文的对比学习中,语言学习学有深度。例如《哈姆莱特》中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翻译历来有不同的版本,比较不同版本的译文,结合课文的节选内容,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并说明理由。

校园读书节中开展我的读书故事、我的读书观分享活动,为读书节撰写宣传标语等。

在宽松的语文教育氛围下,学校形成师生、师师甚至家校共读共学的教育氛围。教师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一桶水”向“一条河”的转变,由“蜡烛”向“果树”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转变。

语文课程形态的拓展,只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挖掘、课程形态与教材的高度关联、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语文学科的深度思维学习等各方面,还有很多的研究空间和实践困惑。江西新教材与新高考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一点点掀开,我们将继续在宽语文的理念下守正创新,打开语文学习的一扇扇窗,让语文之光照亮生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课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