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2-12-06林少坤

医疗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林少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超声科 (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胆囊炎是细菌侵袭与胆囊管阻塞所致的胆囊炎症,现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然而,有研究发现由于急性胆囊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此人群对于急诊手术耐受性较差,进一步加重了机体应激反应与并发症发生风险,干扰康复进程[1]。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介入技术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通过胆囊穿刺造瘘的方式缓解胆囊内压力,解除梗阻,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胆汁充分引流后利于消除炎症反应,为择期手术做好准备[2-3]。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8~79岁,平均(64.62±4.5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26.42 kg/m2,平均(22.52±1.85)kg/m2。试验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7~78岁,平均(64.55±4.28)岁;BMI 18.49~26.38 kg/m2,平均(22.49±1.7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拔萃中[4]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24 h;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与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坏疽或化脓性胆管炎;恶性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有手术禁忌证;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相关研究。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完善各项临床检查项目,对照组直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试验组先实施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再行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1)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以清楚显示“胆囊长轴”为原则摆放患者的体位,通常为仰卧或前斜位,选择肝右前叶肋间作为穿刺点,待明确穿刺路径后,对皮肤、皮下组织与腹膜进行浸润麻醉,之后在穿刺点开放小切口(3~5 mm),将腹部筋膜分离,向肝脏前缘刺入18G 穿刺针,指导患者屏气,穿刺针经胆囊床与肝脏快速置入胆囊体内,拔出针芯,注意穿刺时在超声引导下尽量避开较大的肝内管系,待导丝置入胆囊体后退出穿刺针,扩张通道,再将8F 引流管沿导丝置入胆囊体,通过超声明确引流管位置,若无异常则退出导丝,回抽少量胆汁,妥善固定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每日以0.9%氯化钠注射液对引流管进行冲洗,预防阻塞,术后2~3周拔除引流管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体位,给予全身麻醉,在右肋缘下方开放10 cm 切口,逐层打开腹壁,游离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完成胆囊切除后缝合胆囊床,常规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炎症控制时间: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即为炎症控制。(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出血、胆漏、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控制时间及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炎症控制时间、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控制时间及手术情况比较(±s)

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试验组 751.15±0.2673.65±12.05320.52±16.85对照组 751.22±0.3073.65±11.85322.52±15.49 t 1.5271.5370.757 P 0.1290.1260.450组别例数炎症控制时间(d)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且伴有明显的腹肌强直与发热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引起胆囊积脓与积水、胆瘘、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6]。目前,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抑制炎症。然而,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加之病情进展迅速,就诊时往往病情严重,若立即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减压与分离操作相对困难[7-8]。同时,急性胆囊炎发病后胆囊结构受化脓炎症的影响显示并不清晰,不利于胆囊三角区组织的分离,一旦术中操作不当则会引起胆管损伤、肝脏破裂出血等问题[9]。因此,探寻一种可靠的技术保障急性胆囊炎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十分必要。

超声介入技术是现代超声学的重要分支,其在超声引导或监视下,完成各种诊断与治疗操作,可降低外科手术风险,现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0-11]。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是基于超声介入技术开展的新型治疗手段,能够快速缓解胆囊内的压力,促使胆囊管口的结石复位,有效解除梗阻问题,继而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12-13]。此外,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后患者胆囊内的胆汁得到充分引流,利于胆囊水肿炎症消退及胆囊壁呈现慢性炎症病理变化,为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打下良好的基础[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炎症控制时间、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介入胆囊造瘘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保障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