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校风带家风之下的“双育融合.协同育人”

2022-12-04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刘静芳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校风家风育人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 刘静芳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良好的学校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模式能鼓励和带动家庭教育模式的进步和革新。良好家庭风尚能推动良好学校风尚的形成和传播,优秀的校风对学生、学生家长、学生家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在良好的校风和家风的协同下,最终会对学生的学习品质、道德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动,能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精神与家庭精神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可从继承优良校风和家庭作风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其对改善和发展学生个性、加强教育的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校风与家风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散播了优质种子,以校风带动家风,做好学校育人和家庭育人的融合贯通、协调一致,能丰富小学生的德育载体和育人渠道,从而促进教育的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与家长合力育人的重要性

(一)从教育的维度分析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形式。在综合教育背景之下,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业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家庭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学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规范,以家风建设来带动和整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家风的严肃性和责任感。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家庭传统和家庭文化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所以要在学校和家长共同作用下,形成合力,将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优秀的学校教育引导下,辅以良好的家庭氛围下的有效的家风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正面积极的引导。

(二)从管理的维度分析

目前,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让孩子在起点迷路”的焦虑,让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参与了当代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习惯于父母的代理与安排。父母唯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有所欠缺或者不当。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思想认识、人际交往方面与别的同学拉开距离,所以家长一味地认为应该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思想动态。从小学的日常管理实践来看,学生在校的安全、作业、活动等管理,尤其是与人身安全相关的事项,以及外出参加实践活动,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非常必要,学校管理需要家庭来共同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当学生有问题时,家长的参与可以缓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张关系。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将家长积极吸纳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全过程,保证家长了解子女在校表现的权利,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同样家长也应尊重和支持学校的管理。

(三)从情感的维度分析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话语,且流传至今,学生是父母的“孩子”,是教师的“学生”。进入校园学习后,学校成了另一个家。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学校与家庭成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与优秀型人才的两大主要场所。因此应该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和谐、正常的关系。学校和家长不应是“甲方”或“乙方”,而应共同观察学生的成长,明确其成为人才的距离。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密切合作。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关系将使学生教育越来越成熟,可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校风家风同向同行的实践基础探讨

家风是家庭传统与家庭模式发展的延续,是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是家庭文化的集中表达,是学生成长的初始环境。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存在,其对每一位成员言行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家庭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家风作为家庭教育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古时,孟母曾多次搬家,严格教育儿子,这是孟子第一次接受家风教育,而书院学术氛围的影响是孟子在智者一代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从“孟母三迁”故事中,借助实例有助于消除一些家庭误解。例如,一些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特别是送其上好学校,为了安心,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此,教师一直在努力纠正家长的一些误解,提高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具有同等有效的教育效果。

学校精神与家庭精神是同方向的,贯通家风校风建设应根植于优良的传统。孟母三迁是对学校精神和家庭精神、家风校风建设的第一次有效尝试,涉及了学校精神与圣人精神、家风与圣人之间的重要关系。学校精神和家庭精神相一致,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孟母三迁涉及圣人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传承。学生学业有成是父母与学校双方的共同期望。德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和谐共处奠定深厚的基础。学校精神和家庭精神相一致,这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新时代的德育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模式对人的精神塑造具有强大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家长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教育力度,也从侧面印证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一事实。

三、学校与家庭合力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够深入

学生成长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直接关联,学校就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安全稳定的问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然而,一些教师很少与家长沟通。尽管学生表现出心理抑郁、行为异常或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在教育学生前,一部分教师也没能及时地与家长取得及时有效的沟通,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知情,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不了解,最终引发学生辍学或其他一些紧急情况,导致对学校管理产生不满,家长甚至会质询学校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学生的成长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特定阶段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一些学生在步入小学之前就经历了许多特殊事件,如重病、挫折、家庭变化、人身事故等。如果学校和教师得到这些信息,可以对学生给予相应的照顾,帮助其尽快走出阴影,就能促进学生顺利成长。在实践中,大多数家长选择不告诉或部分告诉教师学生的特殊经历,因为家长考虑到保护隐私,怕他们的孩子遭受其他学生的歧视。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也造成了信息障碍。信息不对等导致教师对个别特殊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关爱,使部分学生在入学后缺乏学校关照和帮助,并使其长期受负面情绪所影响。

(二)家长对子女指导不当

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等干涉和包办太多,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处于小学阶段,年龄小,缺少自理能力,所以对孩子的生活一味包揽,不给孩子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一部分家长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管理和教育孩子,要么是严加管教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要么是过分溺爱和放任自流,从孩子的交友、文体项目、特长训练等各个事项都要参与和干涉,家长对子女保持绝对的“处理”和“安排”。一些学生会厌烦这种过度保护的形式,将会恶化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叛逆、反常的行为,且时常与家长争吵。从表面上看,家长的全方位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无法形成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力,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学校与家庭合力育人的策略

(一)建构家校沟通格局

学校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无论是基于目标导向的综合教育还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安全风险消除。在学生教育过程的高层次设计中,学校应该要吸纳家庭教育的强大力量,将家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环境中,让家长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规划和工作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发展的“路线图”与“中心表”。学校不仅要让家长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和评价者,更要让家长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支持家长参与的学生教育工作。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建设,支持多种形式的校内沟通,建立科学教师工作体系,积极与家长沟通,紧密组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其正常有序发展。

(二)推进家校密切互动

家校合力实现高质量育人,平台建设是基础,加强沟通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育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积极利用和丰富传播载体,可通过电话形式或是短信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根据班级情况,利用微信、QQ 等网络软件建立“家校联系群”。学校参与学生管理的相关教师可以在重要时间节点、各种考试前夕、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期,主动发送信息联系和指导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学习。还应该要注重家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定期总结和提炼家长关注的问题,编印学生家长手册,从“学校”“学习”“生活”“安全”到“提醒”,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在校生活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策略。再者,编辑印发《家长指南手册》也可以使教师不再花时间应对家长电话,降低工作强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亲子活动、经典阅读、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中,学校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分享收获的喜悦,提升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度。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享有知情权。在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化时,邀请家长与学校讨论救助策略,还应该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向学生及其家庭传达关爱,给予支持。

(三)贯通家风校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风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在行为规则、文化修养、人格品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礼仪与优良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和在家庭中的认可。经过几代人的交流与实践,已成为子孙后代的行为准则,这是一部不成文的家庭法。家风端正的家庭,其子女的成长和成才都会优于缺乏优良家风的家庭。在学生的培育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把家庭模式建设与学校模式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好学风学风的过程中,在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风资源。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家庭的家风等活动来影响更多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增强家人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刻苦学习意识和责任感。此外,优秀的校风是先进文化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淀,包含了一批优秀学生的特点,学生浸润于校风精神,受到校风精神的影响与洗礼,将自觉吸引其学习、继承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家风的内涵与优势特征。只有把家庭模式建设与学校模式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贯通新时代背景下的校风引领良好家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学校文化标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开展校风建设宣传工作,让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校风和育人理念熟知于心,进而扩大学校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向家长宣传校风引导下的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家风建设、主动配合学校,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在班级工作中,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我的家风家训”征集和展示活动,对征集到的优秀家风家训以宣传栏、展板、微信、小册子等形式进行集中展示。也可以开展家风家训手抄报、电子小报的制作,引导学生将家风家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名人家庭家风家训小故事讲解、家风家训童谣编写等方式,让一些优秀的家风入脑入心,凸显家庭氛围中的睦亲、孝敬、坚毅、质朴等传统美德教育元素,让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应该以热爱生活、积极奋斗、团结友爱、谦虚礼让、尊敬师长等为基准,让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处于良好的家风氛围中,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优良的家风,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进步。在这些活动带动下,学生自然会对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产生全面的认识,逐渐会将学校中学到的好做法好习惯带入家庭中,同时也会将自己在家庭得到的良好教育反射到学校中,促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进步、奋发向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学校和家长身上都肩负着艰巨的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与责任。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以优秀的校风带动和促进优秀家风的建设。家长也应该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给予重视,在家庭教育的发展中,家长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明确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措施,协同学校做好育人工作,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校风家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家风伴我成长
浅析当前提高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浅谈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