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2019-09-20于会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风育英枝头

于会祥

家长和社会有多么看重一个学校的校风呢?在对一个学校进行评价时,他们首先会说这个学校的校风如何。当我们追问“什么是校风”时,他们的回答通常都是学生的举止言行等外在表现,这也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那就是将孩子们具体的品行、做人做事的规矩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希望孩子所在的学校真实、踏实,朴素、大方。

但是,反观学校提出的校风,却大多是“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等“高大上”的词语,这些教育口号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不接地气,被学生认为是虚的、形式的,甚至连老师都认为校风太空洞、太做作,是“挂在墙上让外人看的,没多大用处”。

家长和社会都很重视校风,老师和学生却认为校风没有用,那么,校风到底重不重要?我认为,校风非常重要,它反映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内核。而优良的校风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果,又是一种学校精神和优良传统的行为表征;既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又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可以说,优良校风彰显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办学水平和育人境界。但是,如果连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对校风产生共鸣,都不认可校风,那么,校风如何起到应有的价值引领和教育作用?我们提出这些“高大上”的校风还有什么意义?

初到育英學校任职时,我发现育英学校的校风也是类似“团结、勤奋……”这样放之四海皆准的八字表述。作为校长,我认为这样的校风描述不能生动鲜明地体现育英学校的精神样貌和价值取向,不能引发老师和学生的共鸣,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育英学校应该有一个区别于他校的校风,这个校风是育英学校独有的,镌刻着育英学校的风格特征。

基于此,我一直在思考,育英学校的特质到底是什么?备受尊重的老校长、育英学校的第二任校长韩作黎先生当时提出的办学理念启发了我,韩校长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中国的明天。”这句话一直静悄悄地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告诫后来者,学校的教育应该是指向学生的,应该始终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进一步体会到,学校的校风不是校长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全校师生用“脚”走出来的,发轫于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愿景,根植于学校长期的改革创新实践和思考,是师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体概括和规范,能够引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价值观和信念,确定学校各主体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最终指引学校谋求为全体学生提供支持的机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一切事情。

为了寻找育英学校自己的校风,我们重新走进学校,发现学校。在与学校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发现,在学校花园里,有五六十棵果树。这些果树是建校时栽种的,几十年来,它们一直生长在校园里。从灿灿花开到果实挂满枝头,无数学生为它们驻足,但是从小学到高中,没有一个学生去采摘花朵和果实,久而久之,这样的景象自成一道富有韵味的风景。而这道靓丽的“风景”不正是学校教育的“果实”吗?

找到了,“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表达啊,用这句话描述育英学校的校风再合适不过了。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从表面上看,代表着学生与母校间的美好情谊与良好关系,代表着老师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学生享受着老师真挚的关爱与小心的呵护;从深层次看,它体现了学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氛围,体现了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教育成果。

最终,通过征集广大师生、校友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成为了育英学校的“校风”。它有三层要求:对于校长来说,要“心无旁骛,静心办学”;对于老师来说,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则意味着“懂规矩,守礼仪,有教养”。这种诠释凸现出学校的价值诉求,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具有道德和行为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这样,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改革实践自然指向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

有人说“育英学校的校风是理性思考、感性表达,启迪是深刻的”。虽然它显得那么安静、那么低调,但这正是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表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朴素的校风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环境中陶冶、浸润、养成的习性将使学校的所有师生终生受益。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校风育英枝头
说 校 风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爱在枝头
风在枝头望什么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站在枝头的春天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