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美活动推进低幼衔接*

2022-12-03邱洪艳

江苏教育 2022年73期
关键词:蜗牛识字教学活动

邱洪艳

儿童在幼儿园时爱游戏、爱唱歌、爱创造,而上小学后,受制于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加之很多教师忽视了儿童对教学氛围、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儿童的游戏时间锐减、歌唱欲望降低、动手机会变少,导致其对学习的理解渐渐狭隘化、学科化。为打通低幼衔接的堵点,教师应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为儿童提供兼具美感与创意的语文教育。

1.玩:顺应游戏之心,行走游戏路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当游戏成为儿童精神的一种表达,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游戏的精神,游戏就成了儿童精神发展的重要营养。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让他们在自主的活动、自得的嬉戏中获得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使学生在具身式体验中实现经验、行为与情意的转化。如教学一上《小蜗牛》一课时,笔者扮演蜗牛妈妈的角色,利用音乐、美术等元素让儿童化身课文中的那只小蜗牛,通过师生对话、共同活动,使其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内容。此外,儿童对小蜗牛角色的演绎也激发了笔者对文本内容的再思考,并生成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如笔者在观察儿童演绎小蜗牛的一次次失望而归时,萌生了以下衍生问题:“小蜗牛们,既然我们每一次都完不成任务,接下来我们就不再出发了吧?”出人意料的是,儿童纷纷回答:“一定要再出发,一路上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要再出发,只有出发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由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德育因素,更好地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而这也是教学活动游戏化过程中“意外的惊喜”。

2.唱:激荡艺术之思,巧妙转化文本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站在审美欣赏的角度,用哼唱的方式与文本对话。童话与音乐相结合,有助于引发儿童的艺术之思,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如一上语文园地五“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拔萝卜》一文涉及多个人物的对话。于是,笔者鼓励儿童想象“老公公喊老奶奶,老奶奶喊小姑娘,小姑娘喊……”的情形,用对唱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他们的哼唱虽不成旋律,但从中完全可以听出“大家团结一致拔萝卜”的快乐心情。这不仅是儿童用个性化的腔调去和童话里的“他”对话,更是一种蕴含着自身理解的最本真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地抓住模仿和歌唱的契合点,引导儿童以配乐演唱的方式将自己创编的文本歌唱出来。如教学一上《比尾巴》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掌握文本句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仿写“比耳朵”“比眼睛”“比鼻子”等,在文本创编完成后,用熟悉的曲调配上自己根据课文创编出来的歌词。这时,音乐课上学唱的《小蚂蚁》《小树叶》等旋律就成了学生的首选,这不仅能带给儿童学习的成就感,还可使其在无形中提升艺术素养。

3.创:活跃创美之手,催发绿色制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师带领儿童活跃双手,可以让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创造力。

对于一年级的儿童而言,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如果教师将识字与儿童的生活和实践联系起来,难点便会不攻自破。如教师引导儿童以剪贴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汉字做成精美的识字小报,或自行制作主题识字卡,再将生活中看到的与该主题相关的汉字从包装上剪下来贴在识字卡上。这样的教学是对陶行知“做中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既能激发儿童创作的热情,又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识记大量的汉字。

综上,适合儿童身心节律的创美语文教学项目与活动方式可以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具身体验,发出更多有个性的声音,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换。

猜你喜欢

蜗牛识字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蜗牛说
小蜗牛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