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鉴赏、表达与思辨中发展学生审美精神
——以三上《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为例

2022-12-03宋小强

江苏教育 2022年73期
关键词:翠鸟教者画笔

宋小强

《搭船的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欣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意境,丰盈学生的审美精神。下文,笔者以三上《搭船的鸟》为例,探索促进学生审美精神成长的教学策略。

一、在阅读与鉴赏中感受美

雨天,彩色小鸟站立船头、入水捕鱼,这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情景,但“看似寻常最奇崛”,在具有童心的作者眼中,这无疑是触动人心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间万物好奇的阶段,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情境,代入自身体验,那么,学生便会自觉地感受、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美感。

1.还原生活情境,初识别致小鸟

师:同学们,阳光、空气、真情是那么美好。有一位作家,也把他观察到的美好记录了下来,咱们一起去看看!(出示鸟的图片)鸟是大自然的精灵,他们或在枝头婉转歌唱,或在林间自由飞翔。图中这只鸟,它在干什么?

生:它在搭船。

师:读了课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

生(纷纷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要搭船?又想去哪里?

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快读读吧。

生1:这是一只彩色的鸟。

生2:这还是一只聪明灵巧的鸟。

师:母亲告诉我,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翠’本指羽毛绿色的水鸟,也就是‘翠鸟’,它还表示颜色‘翠绿’,或一种翠绿色的宝石,我们把它叫作‘翡翠’。”

生活中,学生必定见过枝头欢唱的鸟儿,甚至还可能为那些可爱的小生命驻足流连。教者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融入课文情境,燃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待自读课文后,学生迫不及待分享自己感受到的鸟是“彩色的”“聪明灵巧的”。随后,教者以文中母亲的口吻告诉学生,这只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并顺势由“翠”衍生到与之有关联的词语“翠鸟”“翠绿”“翡翠”,由此,学生眼中的翠色丰富起来,翠鸟美好的形象也自然地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2.细察搭船小鸟,惊叹鲜艳色彩

师:就在一个下雨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这只翠鸟偶遇了,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美在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师:是啊!它有好多漂亮的颜色。作者简直就是一位画家,他以文字为画笔,把这只小鸟给我们画出来了。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拿起你手中的画笔,跟随作者的文字,首先画上翠绿的羽毛,接着……

生:在翅膀上涂一些蓝色。

师:瞧,作者不仅看得仔细,表达得也很准确。最后要画——

生:红色的长嘴。

师:这样一画,我们就知道作者是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观察顺序,来写翠鸟的外形和色彩的。

教者利用学生天生喜爱绘画的特点,鼓励他们一边读一边画,一边画一边想象,使得他们不仅读到了翠鸟的鲜艳色彩,感受到了质朴文字里透着的灵动之美,还梳理了作者的观察顺序,领悟了作者的写作之妙。

3.偶见小鸟捕鱼,喜爱溢于言表

师:“我”远远地注视着翠鸟,生怕惊扰它。它悠然自得地观察起水中的动静,瞧,一条鱼儿游过来了。同学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相机,一边读一边去抓拍翠鸟捕鱼的画面吧。

师:你刚才抓拍了哪个动作?

生(纷纷回答):冲到水里的“冲”、一口把小鱼吞下去的“吞”、衔着小鱼的“衔”……

师:从这些字中,你感受了到什么?

生(自由分享):“冲”表示翠鸟的速度很快;“吞”是嚼都不嚼就咽下去……

师:翠鸟是捕鱼高手,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打鱼郎”。作者用“冲、飞、衔、站、吞”五个慢镜头把翠鸟捕鱼的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不过,事实上翠鸟捕鱼可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在教者的引领下,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小鸟捕鱼的动作“冲、飞、衔、站、吞”上,进而发现了作者的细腻观察和准确措辞,感受到了翠鸟靓丽的外表下精于生存的机灵。与此同时,在慢读细品中,学生逐渐代入了作者随物色之动所经历的心亦摇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也于字里行间袅袅升起。

二、在表现与表达中创造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搭船的鸟》所在单元为习作单元。习作单元遴选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教学旨归不在于学习如何理解语言,而在于学习作者的表达策略,并将表达手法迁移到自己的创意写作中。

1.妙笔画出眼前景

师:这只翠鸟现在来到我们眼前(翠鸟放大图),仔细看,除了作者描画的颜色,还有哪些好看的颜色?拿起画笔继续画……

生(纷纷回答):乌溜溜的眼睛、带着些橙红色的黄色胸脯、一双橙红色的小爪子。

师:这么一画,我们就发现翠鸟的色彩更丰富了。

教者创设符合文章脉络的情境,引领学生循着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挥舞手中神奇的、充满魔力的画笔,尽情画,大胆说。由于学生对颜色深浅的判断、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方式均不同,所以,他们表达出的语言自然丰富多样、各具风采。

2.慧眼识出准确词

师:当翠鸟捕到大一点的鱼时,它又是怎么吃的呢?请再次拿起你手中的相机,我们要再次抓拍翠鸟吃鱼的动作了。(学生观看翠鸟吃鱼的视频)

生(纷纷回答):翠鸟嘴叼着鱼甩来甩去;翠鸟身体跟着鱼摇晃;翠鸟把小鱼不停地转动,调整位置。

师:看着它吃鱼的这些动作,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冒出什么疑问?

生(纷纷质疑):它吃鱼之前为什么要不停地甩呢?头会不会晕呢?……

师:同学们对翠鸟充满好奇!翠鸟吃鱼可是很讲究的,通常它们要进行甩打仪式,直到鱼不再挣扎,才会把鱼头对准自己的喉咙,一口吞下去,现在,你能不能学着作者写捕鱼的样子,来说一说翠鸟吃鱼的过程?(再次观看吃鱼视频)

师: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开头,你们接着往下说,注意用上刚才抓拍到的动作。

生: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它用力甩着头,把小鱼摇晃晕了,我想,它到底要干什么呢?只见,这只翠鸟调整小鱼的位置,把鱼对准自己的喉咙,“啊呜”一口吞下去。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通过两次搭建支架,鼓励学生用假想的画笔画出翠鸟身上更多的色彩,用无形的相机拍出翠鸟捕鱼的有形动作,帮助学生调动全身器官,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自信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这里的画笔、相机是虚设的工具,但拿着画笔、握着相机的学生却是身心愉悦、全心投入的,他们用眼观察,侧耳聆听,潜心思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创意表达时,有了精准的动作描写和真切的声音模拟,再加上细腻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就会因之而富有律动感、现场感和仪式感。伴随着观察、仿写,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翠鸟的珍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在思辨与反刍中回味美

文学意图是作家试图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念,也就是立意。作者提笔之前就已将文学意图酝酿于心、了然于胸,然后通过艺术的形象、美好的意境将其传达出去。在《搭船的鸟》一文中,“我”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心里是愉悦的;看到站立船头的美丽小鸟,“我”是饶有兴致的。然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写“我爱沙啦沙啦作响的雨”“我欣赏捕鱼的鸟”,而是将情感蕴藏在简约凝练的语言文字里,这是优秀散文表达的高境界——“形散神聚”。为让学生领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笔者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教学:

师: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搭船的鸟》的作者郭风有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

生: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纷纷回答):作者听到的雨声是美的,“沙啦、沙啦”,既轻柔又有节奏,像极了大自然的歌声;作者眼中的翠鸟是美的,他情不自禁地感慨“多么美丽啊”,并依次捕捉到了翠鸟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读到文字背后的美,下面这两段话选自你们刚才的仿写,你觉得哪位小作者把对翠鸟的喜欢写得更淋漓尽致呢?

仿写一: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它用力摇晃着身子,甩着头,等鱼僵硬就将它的身子转动起来,把鱼头对准自己的喉咙,一下吞进去。(小雅)

仿写二: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它用力地甩着脑袋,左三下、右三下,好像在跳舞,我纳闷它为什么要甩脑袋?突然,它把小鱼调整方向,将鱼头对准自己的喉咙,“啊呜”一口吞下去。只见它得意地抖抖翅膀,似乎在说:“这条鱼真美味呀!”(同同)

生(一致认为同同的仿写更能看出对翠鸟的喜爱):翠鸟其实就是甩了几下脑袋,在作者眼中就像跳舞;作者观察的时候,还产生了疑惑;作者将翠鸟吃鱼的声音写得很逼真……

师:请同学们对自己的仿写进行修改,把对翠鸟的喜爱尽情地挥洒在文字里吧。

当学生尽情创写“翠鸟吃鱼”后,教者借助单元导语,激发学生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再读课文,在反刍中逐渐意识到写作意图不是喊口号,而是隐藏于文字背后,在语言文字中自然渗透、悄然弥漫开来的,进而主动修改自己的创写,以达到创意表达的高境界——自然而发。

整篇文章的学习,循着阅读鉴赏、创意写作、思辨反刍的路径,学生不仅习得了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还在感受美、创造美、回味美的同时,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由此,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因阅读、表达而变得丰盈。

猜你喜欢

翠鸟教者画笔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笑翠鸟
白描画禽鸟(八)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神奇的画笔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