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考策略

2022-11-30安徽姚芳芳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2年6期
关键词:福寿螺种间荔枝

安徽 姚芳芳

“生物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2中的核心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高考真题中往往通过渗透相关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发挥高考的育人价值,因此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内容和高频考点。

1.2022年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分析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乙卷生物学试题和山东卷、浙江卷、湖南卷、广东卷中“生物与环境”相关内容,发现六套试题中均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题型,突出对“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考查。具体考查情况分析如表1。

表1 2022年高考真题中“生物与环境”知识考查情况统计

由表1可知,2022年各地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生物与环境”均为重要考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都较大。试题呈现形式多样,多以文字叙述为主,同时辅以曲线图、表格、柱状图等。试题情境较新颖,主要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相结合。如山东卷第11题和湖南卷第8题以立体农业稻田养鸭、稻蟹共作为情景,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全国甲卷第5题,山东卷第12题都以池塘养鱼为情景,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湖南卷第20题以入侵物种福寿螺为问题情境、广东卷第20题以广东特色农产品荔枝为问题情境,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等。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进行命题,可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试题特点分析

2.1注重对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

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方法。高考试题的命制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或有关的生物学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或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

例1.(2022年,湖南卷,第20题)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样方法 (2)竞争 (3)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被污染 (4)①③ (5)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

【命题角度分析】本题以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和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以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展开实验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完成题目,综合考查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两小题是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群落的种间关系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意在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第(3)(4)两小题结合坐标图及表格,通过分析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5)小题,通过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传达生态平衡理念,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并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实践,渗透社会责任意识。

2.2注重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应用性

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多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生态环保等情境密切联系。高考真题中,立足于生物学科必备知识,通过设置简单或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例2.(2022年,广东卷,第20题)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表3。

表3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答案】(1)趋光 (2)较高 食物和栖息环境 (3)较少 杀虫剂杀除害虫同时也杀伤天敌 (4)种植方案:荔枝株下种植豆科草本植物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设计依据: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氮含量,可不用氮肥;豆科植物覆盖竞争排除杂草,可不用除草剂;豆科植物为节肢动物提供生存条件,天敌比例也会增加,可少用杀虫剂。

【命题角度分析】本题以广东特色农产品荔枝的种植为情境,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突出对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同时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解答第(1)(2)小题只需熟知种群、群落的基础知识即可。第(3)小题通过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害虫及天敌数量均减少的原因分析,考查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小题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并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生态荔枝园的种植方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渗透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的考查,符合《评价体系》中“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新时代高考试题命题理念。

2.3注重创新思维及学科价值的考查,体现创新性

要选拔创新型的人才,在高考真题中就要渗透创新意识,试题通过设置新颖的呈现方式或者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创新性的解读,迁移运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找到新的规律,最终得出新的结论,以突出对创新思维的考查。

例3.(2022年,山东卷,第24题)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4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2所示。

表4

图2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图2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E 种群密度小 分布范围广

(2)200 (3)ABCD (4)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

【命题角度分析】本题通过新的情境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提到的“频度”是教材没有的,对于学生来讲相对陌生,需要学生基于新情境以及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大胆推理,合理作答。解答第(1)(2)小题需要学生结合图表,充分理解频度的概念并作答。第(3)小题根据生态位概念,分析影响植物生态位的因素,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渗透生命观念意识。第(4)小题,通过对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备考策略

2022年生物学试题中,“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的考查,总体来讲相对简单,突出基础性,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及育人功能。基于此,2023届高三复习应注意以下两点。

3.1夯实基础,完善知识体系

“生物与环境”模块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常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兼顾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利用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等作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意补充生物学专业术语,以便做题时落实回归教材。如可以以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的章标题作为主干知识,以节标题作为主支干知识,每一节的主要内容为次支干知识,再添“枝”加“叶”补充具体知识,以此思路构建框架图式知识网络,把整本书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整体。同时,还要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的联系”“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生物科技进展”等栏目,还有文中小字部分、旁栏思考等内容,以及教材中的实例和图片、课后习题中的拓展题等素材,用于完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便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3.2关注热点,精准备考

猜你喜欢

福寿螺种间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三峡库区支流花溪河浮游植物种间关联及影响因子分析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
荔枝熟了
稻田里的福寿螺
江苏省宜兴市茶园秋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石门县福寿螺分布和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