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水泉竹艺”的保护与传承

2022-11-30汪建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椅竹子家具

汪建宇

(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湖北省的竹艺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战国楚墓中出土了诸如竹席、竹扇、竹笥、竹箱、竹盒、竹筐、竹篮等许多竹篾制品,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清朝光绪年间(1871—1908年),湖北武穴市便开始制作竹器。光绪十八年(1892年)章水泉出生于湖北武穴,因其父亲经营着一家名叫“章泰和”的竹用品商店,所以章水泉也如同大多数子承父业的中国孩童一样,从小便开始跟随其父亲学习竹器制作的技巧。章水泉天资聪慧,同时又善于学习,所以他制作的竹器造型独特、经久耐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1915年,章水泉制作的雕花小竹椅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于此同时,国民政府农商部也给小竹椅颁发了四等奖的奖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府又将章水泉制作的花竹椅转送到日本,并在大阪工艺品赛会展出,同时获得二等奖的奖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无意间在国外发现了“章泰和”的竹器家具。当时周总理给予“章泰和”竹器这样的评价:“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薄,富有装饰而不失繁琐”。1959年,一套由章水泉亲手制作的竹器家具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湖北厅。2007年,“武穴章水泉竹艺”被列入黄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泉竹艺”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由湖北武穴市田云开创作的竹编长卷《老子·道德经》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这也是国内“最长的竹编书法作品”。

一、“章水泉竹艺”的工艺特点

“章水泉竹艺”有着鲜明的工艺特点。它首先在选料上就极为考究,广济蕲竹本身质地非常好,专挑广济沙村的圆广竹和江西瑞昌的紫竹,需要直径在4厘米以下,竹杆笔直、竹壁厚实,这样的竹材不易破裂;并且多选用竹龄在二到三年的冬竹和腊竹,并在白露过后砍伐,这样才不易遭虫蛀。此外,还挑选一些用于制作竹黄的优质毛竹,取其内壁,经煮、压、刨、削等工艺后,其质地坚硬、色泽黄润而酷似象牙,用作竹器贴面。

章水泉制作的竹器种类繁多,极为丰富。这些竹器包括竹桌、竹椅、竹茶几、竹沙发、竹书架、竹博古架、竹梳妆台、竹制宁波式床等生活中的实用品,也有用来做喜庆之用的龙灯、龙船、龙狮子等较大的竹制品,同时也有用来制作儿童喜欢的玩具、车椅子等竹产品共计百余款样式。在章水泉所制作的家具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则是贴近民众生活的、具有朴素之美的“花竹椅”。花竹椅也叫“宁波椅”,它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重要奖项,在海内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章水泉所开店铺为“章泰和竹器店”,椅子上都贴有“章泰和”商标,因此,人们也称这种花竹椅为“章泰和椅”。

在造型上,章水泉突破陈规,吸取明式木器风格,将之巧妙运用到竹器工艺上,由此自成一绝。因而竹器也有着器形大方、制作精细受看、经久耐用的特点。此外,章水泉运用力学原理,挑选不同颜色的竹料,去安排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如龟形纹、万字格、古老钱、米字格),并将这些纹路装饰在竹产品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以突显竹器的形状风貌。他还会娴熟的将竹子的横断面以及较大的楠竹的竹篁精心平展开来,用于镶嵌竹桌表面与竹椅表面,这样便使得竹产品更显古雅和清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章水泉竹艺”的“小花竹椅”。该竹椅呈黄色,支牚为紫色,两种颜色相辅相成,分外引人注目。“小花竹椅”带有许多用竹丫拼接而成并带有透空的图案,形似竹篾编织,显示了竹材本身的特色,给人一种清秀淡雅、灵巧别致的感觉。这样的竹面,水滴而不透,这种境界是一般木器所无法达到的。中国的竹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人将松、竹、梅三者誉为“岁寒三友”。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竹文化的生动体现。竹子往往在人们心中升腾起的是虚心高大,宁折不屈的形象,而竹器家具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竹子把人类的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兼顾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重要用品,这也使它深得百姓的喜爱。

二、“章水泉竹艺”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作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作品,“章水泉竹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极端必要性显然不言而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识与印记,而对其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是一个有着绵延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凝聚了历朝历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与基因,铭刻着几千年勤劳智慧的中国先人奋斗的印记,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基因的文化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重要见证,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底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赓续历史文化血脉,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留住历史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好、传承好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做过重要阐述,“保护文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绝不能让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受到损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迎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章水泉竹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杂奇葩,浓缩了中国竹文化的深厚精髓。传统手工竹家具中蕴含着的是中国悠久的传统竹文化。竹子的产地大多都在中国,中国古代一直都有赞美竹子的古诗。无论是与梅、兰、菊共成为“四君子。”还是与梅和松并作“岁寒三友。”竹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种正人君子的象征,就像中国人所追求的那样,为人谦逊、但不代表缺乏气节。其中内涵已经形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品格、禀赋与精神象征。每当人们看到竹子,人们便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它百折不挠,不惧风雪,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精神品格,这是华夏大地上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中国人对竹子这一特殊植物的审美价值。

现在的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华文化形成冲击。人们在接受这些新鲜文化的时候逐渐开始遗忘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好、传承好“章水泉竹艺”在当下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其二,保护与传承“章水泉竹艺”是应对现代工业冲击下传统手工艺生存困难的现实要求。根据调查走访得知,目前武穴地区有两处小规模专门从事章水泉竹器销售窗口,且产品单一,主要是竹椅、竹桌产品,一处是刘家巷胡昌武门面自产自销;一处是长江边原竹器工艺厂址,有一门面定购甘建国、张正国等人的产品进行销售。成本、价格方面,以制作竹椅为例,目前每月每人制作销量在20把左右,根据手艺的高低产品分三种档次价位,一等品买120元/把左右,二等品85元/把左右,三等品50-60元/把左右,基本上每人每月可维持1000-1500元的月工资水平。购买者主要是作为地方特色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一门手艺想要继承与发展,那么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传承人。但是现有的从事“章水泉竹艺”制作的师傅们大多年龄偏大,且收入偏低,当一个行业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后继无人也就不足为奇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曾经辉煌的手艺落魄潦倒的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章水泉竹艺”家具制作技艺也在面临着各种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就是效率不高。在当今这个追求速度的社会中,效率是最让人关心的问题,“章水泉竹艺”家具和大多的手工艺一样,制作过程繁复,费时费工,产量小且价格高。这样一来与机械化的量产家具相比便失去了竞争力,从而被现代化的机器打败。第二则是人们的认识问题。相比于木材,竹子有着更短的生长周期与更强的繁殖能力,与木材相比,是一种更加容易获得的家具制作原材料,所以自古以来使用竹子来制作的家具就不如用木材来制作的家具来的珍贵。所以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竹类家具大多是低收入人群所使用的,例如传统竹产地的农民大多数人认为竹家具并不能融入上层社会。所以当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的前提下,更多的中国人在选择家具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传统观念中更加高档的木家具,所以使得竹家具的需求市场越来越小。相比于留在家乡花上10年左右的时间学一门没有什么前景的手艺,确实不如外出务工来的实在,这样便导致继承人也是越来越少。第三主要体现在现代人对家具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变,对于大多数有购买力的人而言,家具的审美需求比实用性更重要。所以那些样式精美的家具往往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因此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章水泉竹艺”面临着生存困境,祖宗传下来的这一宝贵遗产有失传的危险。为赓续文化血脉,重视和加强对“章水泉竹艺”的保护与传承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须。

其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也要求我们加强“章水泉竹艺”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竹材类家具与木材类家具的用料相比,竹子比一般木材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更小,并且有着更短的生长周期。通常情况下竹子两年左右便可成材,并且竹子在自然条件下有着很强的繁殖能力,只要不过度砍伐,基本可以实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棵树想要长成制造家具的木料,一般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不仅时间长,且可再生能力差,属于不可再生的材料。所以大量的砍伐木材进行家具制作,势必会让一座座青山变成荒山。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章水泉竹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依托的原材料为竹子,竹子与树木不同,它的生长期短,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可再生资源,三五年即可成材,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章水泉竹艺”进行家具制作是可以部分满足人们对生活需要的,由此必然会减少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说相比于使用木材进行家具制作来说,利用竹子进行家具的制作是更加符合新时代基本国策的一种方式。

三、“章水泉竹艺”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对策

在“章水泉竹艺”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应坚持以“保护中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中保护”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将这些经典的家具造型保护起来,因为从现在的调查和走访的结果发现,由章水泉制作的竹家具留存于世的已经不多了,传统的手工竹器因为材料的缘故难以长久保存,风化虫蛀等等因素都会让竹器制品的保存困难重重。所以大多数竹器已早就不能使用,而章水泉竹家具的使用者又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在农村,不能继续使用的竹木家具大多都会被当成柴火,所以现存的章水泉先生制作的家具已经不多了,现在迫切需要找到为数不多且流散各地的家具文物,利用现在流行的3D打印技术,对“章水泉竹艺”现有文物进行建模与制作,对竹椅样式做永久的记录,这样才能避免客观因素对竹类家具的伤害。

对于一个传统手工艺来说光留住其造型样式肯定是不够的,因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艺才是他的生命力,通过匠人们灵巧的双手,把一根根笔直的竹子变成一把把椅子,一张张桌子,这种制作技艺我们也需要把它保护起来。

现在在武穴从事章水泉竹艺制作的师傅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师傅,几乎没有年轻人从事这个工作,如果再不加以保护,那么章水泉竹艺的制作技巧将会失传,特别是其独有的烙花工艺,这种技艺是章水泉竹艺的独创,我们必须留下这种手艺,不能让其失传。我们可以邀请老师傅现场演示并讲解这些独特的制作技艺及其要点,并使用高清摄像机进行记录,这样便可以将竹家具的制作技艺永久记录,并且有利于传播。

对于一个手工艺来说,单纯的将文物保护起来是不够成功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帮助其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让其通过自生力量生存下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一门手艺想要传承与发展,那么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传承人。但是现有的从事“章水泉竹艺”制作的师傅们大多年龄偏大,且收入偏低,当一个行业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后继无人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如何让这门曾经辉煌的手艺重新辉煌呢?显然需要我们努力做一些切实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让“非遗”活态传承下去。生产性保护是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上探索出的三种保护方式中的其中一种,非常适合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章水泉竹艺”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家具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纯手工制作技艺,以及源自自然的取材。现代化流水线上的家具都是冰冷的、重复的,他不能像传统的竹家具那样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与现代化流水线产品相比,传统的竹家具是由工匠们纯手工制作,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和现代化机械加工截然不同,体现出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要让“章水泉竹艺”能够重新进入市场,我们就要让现代人认识到他的这一独特的性质,是其他机器家具完全不能相比的。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如今的“章水泉竹艺”的加工品仍然与上世纪区别不大,主要还是以制作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的简单竹家具为主,这些简单家具只能在交通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进行售卖,大大降低了销售量,同时利润也是微薄的。所以“章水泉竹艺”应当转变生产方式,不再是以制作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简单家具为主,而是要结合自身特点,融合自身特色技术制作出更多类似“大花竹椅”这样样式精美、做工考究的家具。这类家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且融入了许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可以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让手工竹家具进入高端家具的行列,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也可以促使传统行业不断地创新发展,从而达到生产性保护的目的。

在生产性保护方面,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现代数字技术既可以将“章水泉竹艺”以数字形式加以留存,也可以改进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更加精美的竹工艺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互联网技术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章水泉竹艺”及其工艺品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在了解“章水泉竹艺”及其工艺品的同时,也扩大“章水泉竹艺”工艺品的市场,提升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其二,利用当下流行趋势进行发展。竹家具的制作过程在外行人看来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手工项目,这种手工艺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竹器制作与市场上大多数可以自己制作的陶艺吧不一样,竹器的制作相对困难,新手不容易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将竹艺匠人的制作过程进行拍摄,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一定可以引起许多手工爱好者们的关注,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知名度。

竹艺匠人的制作手法之高超如果单独用文字或图片去描述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通过短视频的拍摄,我们可以让最精妙的制作技艺浮现在人们眼前,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好奇心。让人们慢慢的产生认同感,让人们开始接受竹家具,抛弃人们从前对竹家具单一的认识,不再带有成见的去看待竹家具,并认可手工竹家具的价格,明白这些手工制品的价值,从而将手工竹家具的销售渠道打开,实现可观的收入,吸引年轻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形成一种活态的传承。

其三,让青年更关注“非遗”。对于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来讲,大多不会对手工竹器感到陌生,在那个并不是十分富裕的年代,街头巷尾总有那么几家竹器作坊,通过售卖竹器家具来养家糊口,同时也为周围邻居购买竹器家具及生活用品提供便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竹器作坊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人们对竹器作坊的产品不再依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的网购以及一间间高档的商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的竹器制作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他们的记忆中不会出现太多与手工制作相关联的东西,况且现在就连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见到竹制的家具,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年轻人找回这份记忆,从而才能更好的去保护那些可能要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

学校是年轻人最多的地方,他们朝气蓬勃、渴望学习,并且也了解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开始尝试在高等学校的课程中开设“章水泉竹艺”相关选修课,利用3D打印的成品以及播放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年轻人实际参与进来,让他们对这一传统手工艺有更多的了解,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匠人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丰富学校的教学课程。让非遗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以几行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课本上,让传统手工艺充分发挥其互动的优势,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也能更好地传播这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中来。

四、结语

“章水泉竹艺”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既要保护也要传承,我们不是要简单的把它留在博物馆中让人们参观,让人们知道我们国家曾经有过这种手艺。而是要让它“活起来”,让中华名族的传统手工制品能出现在我们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播这里面所蕴藏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样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才不会一个个的面临失传的风险。

总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以文化人的利器,以其独特的养分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我们必须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为工作基本遵循,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格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定能让宝贵遗产代代相传、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映照的文明之光,也必将点燃中华儿女内心炽热的爱国之情,照亮民族的复兴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竹椅竹子家具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家具设计·互动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家乡的竹椅
詹火林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我愿老在竹椅里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