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家庭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2-11-28董玉冰李晓燕宋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病耻社交能力精神分裂症

董玉冰 李晓燕 宋盟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精神分裂症疾病在精神科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志、情感、行为以及思维异常,长期发展会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甚至造成精神残疾,给患者和家属身心带来严重伤害[1-2]。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人的精神压力也明显增加,因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在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疾病症状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社会歧视和患者病耻感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处于较差的水平,不利于后续治疗[3]。

本组研究收集院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84例高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结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辅助干预,了解家庭情感为基础下的辅助治疗是否有助于为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提供更好的支持,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84例我院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受试对象,医院伦理学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42例于病房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愿意参与回归家庭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2.38±10.65岁;平均病程3.42±2.17m。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3.82±11.57岁;平均病程3.89±2.06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专业医务人员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②经过规范治疗后简明精神评定量表评分<40分[5];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肾、肝等严重器官性疾病;②其他脑部功能病变;③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剂量是每天1 mg,7d内增加到每天3~6 mg。同时服用丙茂酸镁缓释片,初次剂量为每次0.5 g,每日2次,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5 g。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为患者评估心理状况后一对一咨询交流,耐心引导倾听患者宣泄情绪,为患者播放影视、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提高信心,同时鼓励患者画画或劳动,提升社会参与积极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回归家庭辅助治疗。回归家庭前由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角色功能进行评估,引导患者谈论不同家庭角色的改变和困惑,向患者分享病友回归家庭后的经验,向患者发放疾病和护理管理知识手册。包括疾病表现、治疗方法、用药知识、社交技能以及家庭护理等。回归家庭后由家属辅助患者选择最感兴趣的家务活动,耐心鼓励并引导患者参与,不可过于疲劳,逐渐达到生活自理、休闲活动的目标,监督患者执行医务人员所制定的个性化训练任务。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不可对患者产生歧视,要多给予关怀和关心,及时关注和疏导患者的心情。通过健康讲座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以病友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了解,鼓励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家人以及病友进行沟通,讲述社会交际中所面临的问题、感受以及看法,鼓励患者进行绘画和劳动,对取得的成功进行奖励,帮助患者感受自身社会价值。

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帮助患者掌握社交技巧,促进患者社交积极性提升。

1.2.2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使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系列量表[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越低,病耻感越强。

(2)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比较:使用精神病人康复评定量表[7]对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分数越高社会功能越差。

(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使用生活质量量表[8]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

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相比较对照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明显较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表(1)(±SD,n=42)

表1 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表(1)(±SD,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表2 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表(2)(±SD,n=42)

表2 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表(2)(±SD,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显著低于对照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分数,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比较表(X± SD,n=4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相比较对照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分数较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表(X± SD,n=4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面临的其实主要表现在个人基本社会生活方面,包括社会人际交往、婚姻以及工作[8]。

有研究表明,患者因治疗和副作用而产生的病耻感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更加强烈,因此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回归正常社会功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减轻病耻感[9-10]。

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相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可能原因是病耻感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自卑感、自尊受损以及绝望等不良情绪,不愿与人社交,长此以往逐渐丧失社会功能,而回归家庭干预在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助治疗和家人的陪伴指导下,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了更加正确的认知,同时也建立起社交信心,愿意配合药物治疗,参与家庭劳动,获得价值感,从而减轻病耻感[11-12]。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回归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在家属的照护下培养自身兴趣爱好,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在家庭集体活动中树立信心,心中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同时使得患者的注意力逐渐从内心走向外面世界,提升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卫生能力等大大提升,产生良性循环促进效果[13]。

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相比较对照组分数较低。可能原因是回归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参与集体活动,提升患者主动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性,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帮助患者主观克制不良情绪,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打开内心,全身心投入日常活动当中。走入社会交际,缓解焦虑,增强患者的健康行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4-15]。

综上所述,回归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显著增强,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有助于全面康复的完成。

猜你喜欢

病耻社交能力精神分裂症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运用传统游戏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