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分析

2022-11-26白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0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神经功能脑出血

白鸽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脑出血的发生与情绪波动、疲劳过度、大量吸烟、酗酒、遭受外界寒冷刺激有关,患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致使脑血管非外伤性破裂,淤血在脑实质内聚集,致使患者出现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病正逐渐发展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该病患者普遍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在负面情绪作用下患者对临床护理易产生抗拒,进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住院诊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1-2]。近几年,伴随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提升,为降低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基于脑出血患者常规护理对临床护理进行完善,符合当前临床护理的需求,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以提升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脑出血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按照是否开展综合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32,给予综合护理)。试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6,年龄45~78岁,平均(63.49±1.54)岁;病程0.31~4.49 h,平均病程为(2.37±0.14)h。对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42~77岁,平均(63.46±1.37)岁;病程0.28~4.52 h,平均病程为(2.43±0.1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脑出血相关内容[3],结合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均确诊为脑出血;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家属以及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非首次脑出血入院就诊者;确诊精神疾病以及无法正常言语交流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①脑出血患者住院诊疗期间护理人员持续性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血气分析相关参数,观察并记录上述数值,若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异常则通知主治医师。②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药,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病情改善情况,协同主治医师开展诊疗工作。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相对湿度在50%左右,夜间将相关诊疗仪器声音响度降低。④在患者病情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检测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脑出血患者术后致残率高,对于一侧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人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列举既往积极开展康复锻炼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肢体运动锻炼。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戒烟戒酒,进食蛋类、豆制品以及新鲜果蔬,从而保证膳食平衡。

1.3.2 试验组 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1.3.2.1 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健康宣教方式包括谈话、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专家视频资料等,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病因、治疗、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列举积极配合临床诊疗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案例,减轻患者负面心理刺激。

1.3.2.2 体位护理 在患者了解康复锻炼对自身影响的前提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展体位干预,每隔2 h协助患者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以及平卧位交替,对于经临床抢救后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当患者取平卧位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在患者肩胛下、大腿外侧放置一个大软枕,髋关节与膝关节下放置一个小软枕,上肢肘关节、腕关节处于伸展状态,掌心向上,五指分开,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屈曲20°~30°,于患者足底放置一个软枕促使患者脚背与床面保持90°中立位,以防止患者足部发生足下垂与足内翻。当患者取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处于前伸位,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腕关节下方均放置软枕,患侧下肢髋关节与膝关节取90°的同时在其下方,放置软枕,以使患者踝关节处于背屈位。当患者取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屈,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与腕关节均处于伸展位,且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处于伸展位,踝关节与膝关节轻度屈曲,将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后置于软枕上,在患者背后放置一软枕,以使患者持续保持该体位。

1.3.2.3 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①上消化道出血:为保护患者胃黏膜应补液、纠正水电平衡,保证机体血容量处于有效水平,同时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开展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机体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平衡。②肺部感染:为提升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创建洁净、舒适住院环境的同时,应定期观察患者呼吸道,若发现患者呼吸道内有异常分泌物,及时吸痰取样细菌培养,遵照医嘱为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即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③压疮:护理人员在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的同时应观察患者局部受压皮肤的皮色、皮温变化情况,在保证患者皮肤表面完整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骨隆突处进行按摩,保证患者肌肤洁净。此外,在患者身下放置气垫床,并保证患者身下床单平整。同时,患者在卧床期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图文视频资料,以指导患者借助健侧肢体,尝试自行翻身,一般情况下,患者每隔2 h应更换一次体位。④头部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在确保患者头部引流装置有效固定、记录引流量、性状及颜色的同时,应保证引流管低于血肿腔10~15 cm,若患者脑部引流过程中情绪躁动,护理人员可遵照医嘱应用镇定剂,以保证患者引流期间肢体稳定,头部引流管畅通,在拔除头部引流管前行闭管试验,以预防颅内感染或梗阻性脑积水。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 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SAS以及SDS均为百分制。SAS评分意义如下:评分<50分不焦虑,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SDS评分意义如下:评分<53分不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SAS以及SDS评分越高则预示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状态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

1.4.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周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 于入院时以及护理2周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 Stroke Scale,NIHSS)检测患者神经功能,该量表评分区间0~42分,评分越高则预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于入院时以及护理2周后应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该评分区间在0~100分,评分越高则预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高。

1.4.3 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压疮及梗阻性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4 临床护理评价 请两组患者在持续诊疗干预2周后对临床护理进行评价,评分在0~100分,患者自觉满意度越高,则评分越高。满意度评价标准如下:评分<50不满意,50~59较满意,60~69基本满意,≥70十分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分析本文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情绪状态(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情绪状态(分,)

2.2 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NIHSS量表得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护理干预2周后该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FMA评分均提升,且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该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

2.3 并发症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10/3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对临床诊疗护理满意度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22/3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临床诊疗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神经内科脑出血发病率占脑卒中总发病人数的20%~50%,临床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其中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内科保守治疗,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梗阻性脑积水均为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4]。脑出血患者神经内科诊疗护理期间负面心理情绪状态可对诊疗护理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同时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时间晚,进而对脑出血患者临床诊疗护理干预效果有限。在脑出血患者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早期体位护理干预的同时,针对并发症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同时联合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机体各项脏腑代谢可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为患者早期开展康复锻炼打下基础,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和使用抗凝、溶栓药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压疮以及梗阻性脑积水等并发症[5-7]。此外,对于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患者自主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对肺功能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在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同时定期开展吸痰、优化口腔护理,以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此外,近些年,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脑出血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刺激休眠期神经细胞,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同局部按摩,并对于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的患者,尝试自行翻身,以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在患者身下放置气垫床以避免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因局部血运异常,诱发压疮,同时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优化引流管护理以减少颅内感染或梗阻性脑积水[8-9]。

吴玉花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0,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均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本次研究与其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1.25%),由此可见,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可提升患者住院诊疗期间临床诊疗护理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动态观察患者距离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得分为(34.34±1.32)分以及SDS量表得分为(34.28±1.25)分,均低于对照组,NIHSS量表得分为(11.43±1.21)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83.23±1.22)分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3.75%)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同时试验组患者对综合护理干预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提升了患者预后效果,该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而缓解医护关系,该护理模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