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11-26韩秀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0期
关键词:股骨B超麻醉

韩秀娟

(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十分常见的骨折症状,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复杂化,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以及高空跌落等。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腰丛复合坐骨神经周围,而使其所支配的一系列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1-2]。共有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被列为小组讨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60例,参照组6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19.50~68.70岁,平均年龄(47.30±5.10)岁。研究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8.90~69.20岁,平均年龄(47.50±5.50)岁。其中,所有随机抽取的患者都无神经系统的疾病,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病史,没有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史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史。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检查后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立即使用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参数,主要包括脉搏、血压、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与此同时保证吸氧4 L/min。医师立刻为患者进行开放静脉通路,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江苏省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0.20~0.70 μg/(kg·h)。

1.2.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参照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医师选择在卧位患者健侧的L3~4腰椎穿刺手术,有效插入腰麻针,蛛网膜下腔有效注射0.50%罗哌卡因(瑞典阿斯利康,药品注册号:H20140763)1.60~2 mL,随机拔出腰麻针,并在头侧放置3.50 cm硬膜外导管,以确保患者麻醉时间大于1.50 h。根据麻醉平面,通过添加2%利多卡因(湖北天生药业有限公司,Sinophical批准:H42021839)5 mL维持麻醉。

1.2.2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让患者充分了解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具体情况,并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在B超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腰丛阻滞麻醉:在L3~4侧位以健康的侧卧位进行矢状位扫描,以获得横突和腰大肌间隙的图像。穿刺点位于连接双侧髂前上棘最高点的背线中点以下约1.50 cm处。中点下方约1.50 cm处,在左侧水平旁约4 cm处,电极安装在小腿上,由神经刺激器进行辅助定位,频率调整为2 Hz,刺激电流设置为1 mA,探针垂直于皮肤,针尖被连接到针头的探针上,B超引导针进入腰肌大间隙附近的腰丛。如果股四头肌有典型的收缩,说明穿刺成功,电流调整到0.40 mA,如果股四头肌仍然收缩,且拉回后没有血液回流,则静脉注射30 mL罗哌卡因(浓度:0.375%)。

对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探头频率设置为4~8 MHz,并在坐骨结节和大转子股骨之间的线中点进行横向扫描,穿刺点位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粗隆连接线中点以下约3cm处。在B超引导下,将针插入靠近坐骨神经的腰肌间隙,如果发生足屈和足背屈,说明穿刺成功,电流降低到0.40 mA以下,如仍有上述反应且泵回无返血,则静脉注射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1.3 指标判定 观察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比较结果以及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的比较结果,得到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观察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得到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结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心动过缓例数+尿潴留例数+呕吐恶心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比较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研究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低于参照组,说明研究组的麻醉效果只需要更短的起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比较(min,)

表1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比较(min,)

2.2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的比较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研究组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参照组,说明研究组的麻醉效果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的比较(min,)

表2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的比较(min,)

2.3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说明研究组的免疫功能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术式的出现减少了过去患者传统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痛苦,相对比其他的治疗方法,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手术过程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股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案,主要包括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其中,全身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着更好的放松效果,可以起到更深层次的镇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医师在术中进行对应的有效操作。但是全身麻醉也存在不好的地方[3-4],例如会导致老年患者的循环波动增大,不仅如此,在手术之后还和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现象[5-7]。其中,椎管内麻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风险,但是在采取椎管内麻醉的过程中,加大了医师的操作难度,增加了穿刺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硬膜外腔出血的现象,在严重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波动和平面堵塞[8]。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通常用于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相对于其他的麻醉方式,这种方式有着更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9]。当前,在临床常用麻醉方式还是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针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来说,往往选择局部用药麻醉,只是缓解患者的单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保护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状态,减少由于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等的负面影响,避免全身麻醉之后导致患者引发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出现抑制的可能,最大限度保证在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处于理想状态[10]。结合一系列研究结果可以知道,研究组的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的结果均优于参照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B超引导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主要体现在麻醉效果的用时短以及维持的效果时间长[11]。相关医护人员有效的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所使用麻醉方案的治疗原因,可以知道主要是由于B超引导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B超对穿刺针深度以及方向进行有效调节,进而有效减少在手术过程当中医师不小心触及的血管以及神经带来的负面影响[12]。不仅如此,医护人员可以有效地对周围局部麻醉药物扩散进行有效估计,并且根据实时的观察来进行麻醉药物的调整,更好地保证麻醉药物可以充分发挥出对应的作用[13-14]。另外,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有效使用麻醉药物也会导致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免疫功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伤口愈合所需要的实践,给伤口愈合的具体情况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5-16]。免疫功能出现故障会加重患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感染的风险,很有可能会加重后续养护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痛苦[17-18]。从上述的试验结果可以知道,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机体免疫系统稳定性,并且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股骨B超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写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