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2-11-25贺娟娟

幸福家庭 2022年8期
关键词:影子树叶科学

■文/贺娟娟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探讨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并从需求性、支持性、即时性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一、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体现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试验验证、交流表达等方面。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事物进行探究,可以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热情,丰富其科学经验。

第二,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黄金期。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展开探究,能够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逐渐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第三,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幼儿年龄小,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社会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满足其探索生活和社会的需求。

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区域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游戏体验,对其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笔者从幼儿需要、教师支持、活动动态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需求性üü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与幼儿一同探索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促使幼儿根据自身需求,进入深度学习。教师还要满足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以小班益智区域活动为例,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将“切一半”的水果玩具混到一起,进行单个的配对,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突然,有幼儿感叹道:“猕猴桃里面是绿色的,而外面是像树干一样的颜色,真神奇呀!”其他幼儿也纷纷看向这名幼儿手中的“猕猴桃”。基于此,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些水果卡片,并问幼儿:“你们看看其他的水果,它们的果肉颜色与外衣也不同吗?”有的幼儿说苹果果肉是黄色的,外衣是红色的;有的幼儿说西瓜果肉是红色的,外衣却是绿色的。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那请你们看一看区域中的水果卡,看看其他水果的外衣和果肉有什么区别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走进活动区域,通过讨论了解了一些常见水果的特点。

在上述活动中,幼儿发现了“水果外衣”的秘密,并展开了讨论。为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探究意识,教师在区域中投放了一些水果卡片,通过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需要,更好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

(二)支持性üü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未知的现象充满好奇。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肯定幼儿的行为,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其大胆探究知识内容,与其一起探索科学现象,从而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以中班户外区域活动为例,秋天天气凉爽,幼儿在活动场地中开心、自由地奔跑。有些幼儿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说:“秋天到了,小草枯萎了,树叶也变黄了。”部分幼儿询问教师:“有没有相同的树叶呢?会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呢?”对此,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组织幼儿开展了“观察树叶”活动。

教师:“有些小朋友在观察树叶的时候,询问老师有没有相同的树叶,这个问题太难了,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小朋友们都有什么想法呢?”

幼儿1:“肯定有一样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树,一定有一样的树叶。”

幼儿2:“应该会有一样的树叶,我们在落叶里找一找。”

在讨论之后,幼儿纷纷找起了树叶,并专心地对比了找到的各种树叶。

教师:“既然大家都已经对比了树叶,我们就去图书馆翻一翻百科书,找找答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图书馆,他们一边小声讨论,一边翻阅图书,最终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到季节的变化,提出了问题“有没有相同的树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组织幼儿进行了观察、讨论,再引导幼儿翻阅相关图书,增长了他们的知识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鼓励幼儿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幼儿自主查阅资料,从而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为其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即时性üü关注幼儿的活动动态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保证活动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即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动态,使用问题或支架的形式,帮助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

以大班建构区活动为例,在主题为“房屋”的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搭建各种房屋,并讲解自己的建构想法以及各个房间的用处。在活动中,教师发现一名幼儿搭建了一栋高层的房子,但是却没有“楼梯”,便采用了语言引导的方式。

教师:“哇!你的房子有好多层,看起来可真壮观!你能介绍一下每个房间的用途吗?”

幼儿:“好呀!这一层是给爷爷奶奶住的,这里有……”

教师:“你的房子真是太酷了!那我们要怎么上去呢?哪里有楼梯呢?”

幼儿:“诶呀!我忘记搭电梯了。这可怎么办呢?拆开重新弄太麻烦了。”

教师:“我们可不可以在外面搭一个楼梯,或者在墙壁上搭建楼梯呢?”

听了教师的指导后,不一会儿,幼儿就拿着各种各样的积木搭建了一个长长的电梯,与每个楼层相连,成功搭建出一栋完整的楼房。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观察每一名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态。在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后,教师选择了直接介入的方式,询问幼儿的创作意图和构建方案,通过问题“怎么上楼”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为幼儿提供了建议。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幼儿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搭建游戏,这发展了幼儿的构建思维,增强了他们的空间规划能力,有助于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四)广延性üü延伸幼儿的活动内容

良好的探究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区域活动是丰富幼儿经验、发展幼儿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探究,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以大班图书区域活动为例,幼儿一起阅读了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该故事以“战书”为媒介,讲述了植物成熟前后的状态,如“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通过趣味性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在阅读结束后,幼儿纷纷提出了问题。

幼儿1:“蔬菜没成熟是什么样子的?和成熟后的样子区别很大吗?”

幼儿2:“辣椒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教师:“既然大家都很好奇植物的生长过程,那我们种一些植物试试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讨论种植活动的内容,如种植的注意事项、需要的道具、观察方法等。

在上述活动中,幼儿通过图书故事,对“蔬菜生长过程”提出了疑问。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种植的方式观察问题及现象,激活了他们的想法,幼儿自发地开始讨论后续活动需要的材料。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广延性”的特点,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有助于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五)推进性üü推动幼儿的活动进程

“最近发展区”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引导。基于此,教师要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发挥“推进性”的作用,推动幼儿的活动进程,为其创造更多的科学探索机会。

以中班科学区域活动为例,教师准备了“光影游戏”。在活动开始时,幼儿兴奋地在操场上踩彼此的影子。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幼儿提出了问题。

教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能够做什么呢?”

幼儿1:“影子和我们每个人都紧紧相连,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2:“不仅我们有影子,花草树木也都有影子!”

幼儿3:“我知道!因为我们的身体挡住了光,所以我们有影子。”

教师:“哇!你们真是聪明的小朋友。大家说得都很棒,因为我们挡住了光,所以就会出现影子。通过影子,我们还能比划出各种有趣的图案,皮影戏也是利用影子做出来的。”

伴随着教师的引导,幼儿纷纷展开了讨论与尝试,他们在阳光下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感受到“光影世界”的神奇。教师还在班级墙面粘贴了一些特殊的材料,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推动了幼儿的学习进程,由简单的“踩影子游戏”过渡到“影子造型”,让幼儿掌握了更多的光影知识,丰富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总而言之,教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区域活动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动态,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对各种现象进行探究,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为其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影子树叶科学
树叶的不同称呼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一片树叶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科学拔牙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