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高中体育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2-11-24孙红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政治

孙红涛

(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河南 洛阳 471000)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大思政”育人的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还可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高中体育课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1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体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味地强调体育专业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缺乏深入思考.体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导致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多停留在体育技巧教育的层面,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体育的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2 部分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高中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素质,但对教学方法、教育技巧等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手段生硬,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与体育学科无关,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的手段和知识储备,也没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做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尝试,这就导致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提高.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脱节

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的背景下,部分体育教师开始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中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尝试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许多教师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立模块进行讲解,没有将体育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没有弄清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教师只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将大量时间用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灌输,忽略了体育课程本身的知识讲解,影响到体育学科的教学进度.

2 课程思政与高中体育教学融合策略

2.1 借助体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文化是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文化的有效渗透,通过体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当把握好体育文化教育的时机,如利用阴雨天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提前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短片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体育文化素材.以“学习女排精神”这一主题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女排多次在奥运会夺冠的视频以及电影《夺冠》的片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女排的飒爽英姿,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为学生分析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意识到夺冠不仅是体育方面的胜利,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一次胜利,让学生学习中国女排奋勇拼搏、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以及女排队员身上的爱国精神,把体育精神、立德树人、运动技能提升紧密融合,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增强体育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2 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

随着当代社会对工作精细化程度要求的加深,各项工作必须精诚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体育竞赛中也是一样,个人能力再强大,没有团队的努力,也不能达到最终的胜利[1].在篮球和足球比赛中,有前锋、中锋、后卫,在排球比赛中有一传、二传、主攻手、副攻手,虽然在场上分工不同,但需要各个位置的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竞赛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公平竞争、团队合作、规则纪律意识,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调节自我,放松心理,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验运动之美,感悟体育之美,实现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

2.3 借助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高中体育学科包含大量集体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特点,按照学习共同体建设要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2].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设计科学的集体项目,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通过小组之间的比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团队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在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氛围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价值与作用,为团队争取更好的成绩.高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借助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高中体育课堂活起来、实起来,有意思、有意义.

2.4 在体育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赛事是大众非常关注的,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平民百姓,在重大赛事期间都会广泛关注体育竞技的魅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这让球迷们看到了20世纪五连冠时期女排的影子.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百米赛场跑出9秒83的成绩,创造了亚洲人奥运百米比赛的历史.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成就了北京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不朽传奇.深刻挖掘体育事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如“女排精神”“奥运精神”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流于空洞的说教,也可以使体育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和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纽带.

3 结语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实现健康中国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高中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并将积极的思想观念及精神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是提升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拥有家国情怀,具备高尚品格,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政治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