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友经济视角的高校、校友、城市三者合作关系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2022-11-24龚玉霞牛海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天津市

龚玉霞,牛海艳,李 萌

(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校友经济是以校友为依托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对就读的高校有强烈的感情,将就读高校所在的城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种强烈的感情使得他们在和母校及母校所在城市发生联系时具有较好的认同感,校友所承载的人脉、资金、技术等资源对高校、城市的创新创业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新材料发明创造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创新对城市创新和技术提升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校友经济和高校创新具有天然联系,具备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的特点.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渴求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项目资本.校友经济推动了高校和城市在物质、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校友、城市三者合作关系

高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大学生的高校学习经历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环节,学生求学期间对就读的高校和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他们的母校情结也会扎根心中.因此,高校、校友和城市之间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很容易在经济领域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在高校、校友和城市三者的合作关系中,有两种不同的合作关系,一种是以高校为中心的三者合作关系,一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三者合作关系.

2.1 以高校为中心的合作关系

高校既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也是重要的科研场所,高校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对校友投资创业和城市发展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美国的硅谷就是典型的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由校友和资本共同推动的成功案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重视高校的价值和贡献,充分利用高校形成城市新的增长极.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校友群体不断壮大,很多高校纷纷成立校友会,甚至在多地设有校友分会,如南开大学不仅有校友会,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墨尔本、悉尼、泰国、美国北加州、纽约、底特律、迪拜、多伦多、莫斯科、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设有校友分会,此外还设有文博、房地产、媒体、艺术等行业分会和哲学、外语、法学、金融、保险、商学等学科分会.校友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终身校友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以高校为中心的学缘关系也逐渐延伸出地缘关系,母校所在城市也成为校友投资、工作、创业的重要选择.以高校为中心和纽带,将校友和城市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母校的帮助和支持,校友能够很方便地获取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产业政策和相关人才、技术、资金、场地等多种创新创业支持要素相关信息,使其顺利切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去,构建大学、校友和城市发展的共同体.如南京大学发动组织部分旅美校友回国,开展“回访母校,建设江苏”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活动,旅美校友围绕生物制药与新材料、信息技术、金融投资与管理等产业做了多场报告,介绍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400多名业界人士、学者和地方政府进行了信息交流及项目对接洽谈.这次活动对利用海外校友资源服务国内经济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实现了海外校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1].高校作为连接校友和城市的平台,在三者关系中起到核心作用,能够迅速减少校友和城市之间的壁垒,提高校友经济的成功率和效果.校友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建设高校创新生态和城市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以城市为中心的高校、校友、城市合作关系

2017年“资智回汉”工程和“武汉+大学+校友”发展理念开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高校、校友、城市共赢的新时代校友经济新格局,开启了校友回报母校、助力武汉发展的新创举[2].此后,南京实施了“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西安实施了“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成都实施了“蓉归故里”计划,沈阳实施了“三引三回”活动.以上校友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活动都是以城市为主导,政府借助高校和校友之间的天然联系,通过城市提供资源和政策,高校和校友提供技术、人才,共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科技创业园等成果孵化基地,将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城市层次、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 高校、校友、城市合作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校友、城市合作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城市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城市的发展有自身的诉求和战略规划.城市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高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通过发布人才引进、资金、税收、办公、用地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校友投资创业、高校研究,校友投资创业和高校研究也要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主动承担和靠拢城市发展战略,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城市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校、校友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产生合力和协同效应.

3.2 高校的纽带连接作用

高校是培养校友资源的摇篮,是优质人才的培育场所,是先进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发源地[3].高校的纽带连接,可以将校友、高校和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建立校友会、区域校友分会等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与各地校友会合作举办校友代表大会,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母校发展,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开展与该地区的经济、科技合作.高校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联系,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将优惠政策、城市发展战略、营商环境等信息传递给校友,组织校友考察所在城市的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洽谈对接合作项目,为校友在母校所在地创新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成为校友经济的助推器和加油站[4-5].

3.3 校友的情感和发展需要

大学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由此产生的师生、同学、校友关系是人生重要的社会关系.当校友走上社会后自然而然有与母校或同学、校友联系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母校、同学和校友是其重要的支持源泉.校友有了成就或发展需要,回报母校或在母校城市拓展是其自然而然的选择.高校校友是中国综合素质最高的群体,部分校友甚至是经济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家,他们不仅能够为高校和城市引资引智,还能够提供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和科技产业信息,可以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其情感和发展需要[6].

4 推动高校、校友、城市合作关系的建议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地处京津冀地区,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天津市拥有57所大学,其中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已有百年校史,校友资源遍布全球.利用校友资源和高校创新的天然优势,发展校友经济、构建高校创新生态体系,进而推进天津市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的发展.

4.1 构建天津市高校创新生态,推动高校、校友、城市深层次合作

高校创新生态是高校创新活动从萌芽、发展、成熟到落地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创新生态对校友投资创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影响,构建高校创新生态是促进校友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措施.

4.1.1 宏观层面

高校发展和城市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高校创新生态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构建.城市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相契合,高校创新生态也要和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在构建高校创新生态时要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将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作为高校创新生态建设的战略背景.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活动,将科学研究和时代发展需要、技术发展趋势关联起来,围绕关键技术,面向未来制定政策和开展活动[6].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服务双城发展格局等发展战略,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高校、校友、城市合作要围绕天津市未来五年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构建,通过设立大学科技园等措施,在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领域多做贡献.

4.1.2 中观层面

构建政府、产业、高校、研发共享平台和体系,将城市、高校和校友各种资源相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完善高校创新生态,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和区域经济联动,与行业企业共同发展.

在天津市政府统筹下,高校建立各级各类校友平台和科技园平台,借助各行各业校友力量和政府政策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和创业并举,研究、育人和就业并进.高校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紧跟国家、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优化高校创新生态,通过高校科技园平台和校友活动平台,引入产业基金,吸引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整合校内、校友和产业资源,培养创新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群.如成立不到一年的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申请入驻企业已达20余家,产值预计将达20~30亿元,形成了“高校+园区+城市”联动提升、融合发展、互补共赢的高校创新生态体系.

4.1.3 微观层面

高校作为独立主体,要在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加强筹划,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天津市高校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创新生态建设:第一,优化学科布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科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重要载体.学科建设要高瞻远瞩,从国家战略需求、学术前沿以及高校发展定位出发,进行学科布局优化,鼓励跨学科协作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有序发展的学科新局面.第二,构建高校创新生态.天津市高校应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开设从专业知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训到科技园孵化系列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形成创新创业、科学技术探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将创新教育和优势学科融合,形成特色学科.第三,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高校科研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天津市高校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学科链、科研链和产业链互联互通的成果转化体系,使产业需求直达高校实验室,将高校实验室的成果尽快地推向产业,促使需求、技术、产品和生态持续迭代升级,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和产业化[7].

4.2 城市政策和保障

在高校、校友和城市合作关系中,城市的推动占据主要地位.城市的政策保障和可持续性对三者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成果实现具有关键的作用.对天津市来说,首先,天津市要建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高校和校友经济完整纳入到区域发展规划中,明确相关政策措施,使得落实和推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发展校友经济有切实依据.其次,天津市要依据城市发展需要对高校创新生态建设和校友经济提供引导和支持,通过指向性明确的优惠政策和社会资本支持,建设创新政策和环境,优化高校创新生态和校友创新创业机制,发挥好高校和校友经济的协同作用,加快天津市的创新发展.再次,构建互惠互利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友和天津市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自身的诉求,三者之间存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要实现三者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合作的积极性,必须有相应的互惠互利机制,使得所有参与主体都能从合作中得到发展和收益.

4.3 校友资源和城市发展合作平台建设

构建校友资源和城市发展合作平台,扩大高校创新生态圈,将高校、校友和城市无缝连接.通过平台发布政策、挂榜招帅、任务认领等吸引高校和校友主动承担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高校可以在平台上汇聚校友资源,发布创新成果,突出创新特色,校友可以突破天津市和高校壁垒,进行跨城市、跨行业、跨校、跨学科、跨专业碰撞和合作,产生协同和聚合效果.

4.4 构建“高校创新生态+”新模式

通过校友资源和城市发展合作平台将城市、高校和校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校创新生态+”新模式.以天津市和高校为基础,校友和校友经济为突破点,以情感和发展为纽带,以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将政府、高校、校友、科研、技术、人才、创新和市场有机整合.天津市提供资源和服务,高校提供技术和人才,校友提供资本和产业,将招商、产业、规划融为一体,形成“校友+高校+城市”共同体,打造校友、高校和城市跨越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趋势,通过校友经济紧密连接校友、高校、城市,形成“校友+高校+城市”共同体,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天津市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告别母校
如果画笔会说话?
校友服务理念下校友工作目标设计研究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回不去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