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化学学科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2022-11-24陈立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化学育人

陈立栋

(洛阳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1 高校化学学科课程思政现状

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的要求来说,教师在学科基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理应将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科学探索的精神及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要素纳入专业教学活动之中,理应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有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1].

1.1 部分优秀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意义

当前,相当多的化学专业教师都已经有了主动思考课程思政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化学专业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能够认识到在化学学科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专业教师,已经能够在专业教学中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推进课程思政在化学学科的实施,积极把化学人的科学精神引入专业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形成健全人格品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这些优秀教师能够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化学专业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对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培养、人生追求的塑造,为同学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但就总体而言,当前的化学专业教学,除了部分优秀教师能够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三全育人”的时代意义,主动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外,相当多的化学学科专业教师,还未能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还不能很好地在基础专业教学中主动拓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2 部分教师能够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予以正确的认知

化学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实施化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在化学课堂讲政治课,而是要把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中[2].课程思政的提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已经能够就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到,所谓化学课程思政,就是指化学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应该积极纳入思政教育的元素, 发挥好教师的育人功能.并能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如有的化学教师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化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如屠呦呦)的案例,加入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活动,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会在悄无声息中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更有教师已经意识到“化学课程思政应以化学专业教学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知识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传授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将具有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化学专业题材与内容纳入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这些认知在当前的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都是弥足珍贵的,但遗憾的是,具有这种认知素养的专业教师尚属少数.

1.3 已有部分教师主动推进课程思政实施

当前,部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的提升中,已经能够主动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所讲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授课,并主动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例如有教师在无机化学教学时,能够就瑞利教授发现氩的典型案例,和同学们就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行充分交流.还有教师在元素周期律的学科教学中,能够就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律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严谨的科学预见力及其大胆的批判精神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有教师以居里夫人在提取钋和镭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对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高校化学学科课程思政实施中的问题审视

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能够主动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推动课程思政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1 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淡薄

化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课,课程中的概念抽象、公式复杂、内容繁多.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讲清楚这门课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道”的传播,育人意识薄弱.更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无关,强行开展会扰乱课程自身的教学活动,不愿意进行育人活动.这其实脱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忘记了教师不仅是教书者,更是育人者的根本要求,因此,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

2.2 课程思政实施评价标准尚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大多采取平时学生评教和同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自提出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当前各高校实施的学生评教标准中很少涉及基础学科的课程思政内容,缺乏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各高校对教师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方面也存在着制度漏洞和管理缺失的问题.当前,各高校虽通过各种途径号召、引导全体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并推动了课程思政实施思想大讨论,但在落实过程中,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在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施情况.这种评价标准的缺失,既降低了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又阻碍了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改进.

2.3 部分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大部分教师认同将“思政”贯穿化学课堂教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思政理念,很难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的教师不会在教学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更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内容会挤占专业课学时,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这导致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学会囿于教材的基础内容、具体知识点,丧失学科教学应有的格局.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严重不足,使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缺乏深度,更多的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为了学科教学而教学,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不可能使学生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接受到思政教育,使1+1大于2的教学作用成为一种美好的理念[3].

3 当前高校推动化学学科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结合高校化学学科的特点,要做好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工作,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学科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积极梳理好专业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动意识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教师不仅要靠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以完善的师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和《礼记》中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都表达了同样的观念.课程思政推进的实质即在于回归教育的初心,强调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学科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更多的取决于学科任课教师的个人素养,特别是其主动参与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说,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不凡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改变过去专业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教育的情况,能够主动开展学习,特别是有关思想政治教学的学习,能够主动就思政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有意识地就现代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学习,能够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一方面,将先进的政治思想理念通过自己的课程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技能提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判断和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和专业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大学生对学科、专业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强化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建设、情感培养与道德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3.2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此,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是否落实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必须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也就是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对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成效等做出评价,还应该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成效进行评价.在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过程中科学设立育人理念、育人成效的观测点,科学有效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真正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化学专业教学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应规章制度,制定“化学学科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任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其次要完善评价制度,在学生评教中增加关于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评价内容,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是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改变以往学生评教只关注教师知识传授和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再次要增加评价主体.可以通过教师互评与自评,多方面考察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情况,对其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

3.3 主动挖掘化学学科的思政元素

任何一门学科中都会蕴含有一定的思政元素,化学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化学课程重要知识点讲解时,一定要主动挖掘化学学科中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的化学人,或者结合化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实例或故事(如在讲授结构化学基本假设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著名华人化学家钱永健事迹的介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领悟:任何重大发现都是必然的偶然,这种偶然只留给那些有心人.进而教育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通过对前人的经验教训讲述、前人对科学的潜心研究的领会,使学生不但能够获取方法和思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激发他们献身祖国化学事业的热情.再如,在讲解“分子对称性”时,与先导课程有机化学中不对称药物的合成相结合,通过“反应停”药物所致的“海豹畸形儿”事件,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结构化学基本原理,同时提醒学生必须对工作极端负责,把科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养成审慎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帮助学生深刻领悟献身事业的崇高与伟大,增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敬畏生命,学会感恩等.只有不断挖掘出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与课堂的自然融合.让学生在进行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特别是育人理念与化学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既不会使化学专业知识呈现得那么枯燥无味,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丰满.

3.4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素养,更要有潜心育人的职业素养.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只有教师主动追求自我思想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够有意识地将思政理念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才有可能主动进行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从而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具体到化学课程思政,自然也要求化学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敏锐的政治意识、自觉的育人理念[4].同时,要求教师课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遵循化学教学自身教学规律的情况下,让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体而言,在化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根本在教师,教师要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努力钻研教材,精心提炼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打磨自身的教学艺术,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高度,竭尽所能并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为推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思政化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