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N2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基因突变分析

2022-11-23杨彦辉曾小飞谢晓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胸膜腺癌气道

杨彦辉,曾小飞,李 季,王 毅,谢晓阳

(1.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四川 内江 641000;2.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四川成都 610000)

肺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随着低剂量螺旋CT普及,早期肺腺癌大多以高危磨玻璃结节形式被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较高。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被公认非小细胞肺癌的可靠治疗方案[2]。但考虑到部分早期肺腺癌的异质性,特别是直径≤3 cm肺腺癌可能会出现跳跃性N2转移的特殊性,术前规划及术中应考虑是行纵隔淋巴结采样还是淋巴结清扫术,乃至后期手术策略的改变等值得外科医生进一步探究[3,4]。因此,分析早期肺腺癌N2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会规范术者手术适应证。本文回顾性分析pN2期肺腺癌患者发生N2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以期帮助评估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随访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19例,其中N2期32例,N0期87例,纳入标准:①肺癌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史,同时无新辅助放化疗史等;②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标本行基因测序者; ③肺腺癌及N2淋巴结转移最终病检结果明确,且为手术证实;④所有患者术前检查示均排除远处转移及手术禁忌;⑤肺部≤3 cm纯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等经胸部CT或PET/CT提示;排除标准:①患者检查资料不完善;②鳞癌及小细胞等非腺癌患者;③术前检查提示远处转移等活检手术;④淋巴结未按指南严格意义采样、清扫或选择性清扫;⑤术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获得病检结果,其中肺叶切除55例,亚肺叶切除64例。手术均固定两位主刀术者,右肺癌根治系统清扫2、4、7、9、10、11、12组淋巴结,左肺癌根治则系统清扫4L、5、6、7、9、10、11、12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需完整切除淋巴结及周围脂肪组织,清扫至少3站纵膈淋巴结,总数≥10个淋巴结。

1.3 观察项目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吸烟史、肿瘤最长径、气道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TAS)、胸膜受累情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手术切除标本,分别对EGFR18/19/21外显子及KRAS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2期与N0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2期和N0期患者在吸烟史、肿瘤最长径、气道播散情况、胸膜受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肺腺癌pN2期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肿瘤最长经、气道播散、胸膜受累是肺腺癌N2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2。

表1 N2期与N0期肺腺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肺腺癌N2期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3 N2期与N0期肺腺癌患者基因表达比较在EGFR mRNA、KRAS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N0期肺腺癌与N2期肺腺癌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N2与N0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表达比较

表4 N2与N0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表达比较

2.4 典型病例病理特征病理检查显示:右上肺腺癌术后N2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伴有CK7、NapsinA、TTF-1高表达。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右上肺腺癌术后N2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 a:CK7; b:NapisinA; c:TTF-1

3 讨论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远期预后[5]。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高达180万,其中5年生存率仅1/5不到。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部分肺癌在早期已磨玻璃结节形式被微创外科手术切除,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较高[6,7]。肺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且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8]。具备浸润可能的肺腺癌首选术式为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完整的淋巴结清扫会提高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疗效显著。然而,系统性的清扫在获得远期良好生存的同时,可能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这是胸外科医生需要把握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是否所有肺腺癌均需系统的淋巴结清扫,肺腺癌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是否与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肺腺癌术前临床特征学习及总结,以便为术者提供更多科学的参考。

本研究结果中,针对N2期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是其主要因素之一。Yanagawa等[9]对191例早期肺腺癌研究显示,恶性肺结节术前CT实性最大经与患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实性成份愈多,预后越差,这与本研究类似。2015年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气道播散(STAS)概念,被认为肺癌侵袭新型方式,无论在磨玻璃结节还是实性结节中均可能出现气道播散[10]。STAS的出现往往提示不良预后,该因素是N2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且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Shiono等[11]研究显示318例Ⅰ期肺腺癌病例的分析中,STAS与淋巴管侵袭和胸膜浸润密切相关,STAS 阳性和STAS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2.7%和91.1%,无复发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4%和87.8%,差异明显。本研究显示,气道播散是肺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今后伴随检测技术的提高,如果术中冰冻能够获得肺腺癌气道播散的信息,可能对指导手术方式及后续治疗意义重大。

本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受累为N2组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显示胸膜受累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12,13]。胸膜受累与肿瘤所在位置密切相关,周围型肿瘤更易发生胸膜受累。Seok等[14]对413例经过手术切除肺腺癌研究显示,胸膜受累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因此在术前影像学表现考虑胸膜受累可能的患者,术中需重视纵膈淋巴结清扫。肺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亚型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约10%~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EGFR激活性突变,这类患者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EGFR-TKI类药物敏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5,16]。然而,肺腺癌N0、N1、N2患者基因检测是否存在突变差异尚未知晓。同时,针对肺腺癌患者发生N2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较为罕见。本研究结果中,与N0期患者相比较,N2与N0期患者EGFR、KRAS相关基因突变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或检测基因数量较少有关。

综上,早期肺腺癌N2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肿瘤最长径、气道播散、胸膜受累,N2期患者与N0期患者的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积极加以防治。

猜你喜欢

胸膜腺癌气道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