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时耳穴埋豆联合针灸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观察

2022-11-23琛,彭饶,喻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骨髓炎脏腑耳穴

赵 琛,彭 饶,喻 杉

(四川省骨科医院 a.筋伤科,b.麻醉科, c.骨病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M) 是内固定手术、开放性骨折、糖尿病足和血源性骨感染的常见并发症[1~3],作为一种慢性骨组织感染性疾病,其病情迁延、过程复杂,复发和致残风险高,其治疗对医生来说极具挑战性[1, 2]。受试者往往会经历多次手术或住院处理,容易引起多种心理健康疾患。研究表明被诊断为COM的受试者中抑郁症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更高[2]。目前针对慢性骨髓炎受试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还少有使用中医技术进行干预的研究。我们将耳穴埋豆联合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骨髓炎受试者,观察其对受试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证明此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骨髓炎受试者的焦虑抑郁,并且改善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生活品质。此方法不仅费用低而且安全性高,为临床制定和改进慢性骨髓炎整体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COM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②西医诊断:慢性骨髓炎;③中医诊断:附骨疽;④初次诊断: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大于7分;⑤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确诊为恶性肿瘤;②有凝血功能障碍;③既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其它严重感染;⑥既往已诊断焦虑或抑郁症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输注抗生素3周,并在术后第二天开始针灸治疗(选择三阴交、心俞、本神、双肾俞、内关、肝俞、足三里等穴位),每天1次,连续28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耳穴进行埋豆治疗,每日1次,连续28天。耳穴埋豆具体方法如下:术后第二天即开始首次治疗,每周埋豆2次,共4周(8次埋豆),双耳交替。由两名经过中医技术专业培训的N2级的护士完成操作,依据《耳穴名称与定位》[4],用探棒选出耳上穴位,分别是神门穴、心穴、脾穴、肾穴、肝穴、皮质下穴[5],75%酒精消毒皮肤后,将成品的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耳穴处,嘱咐受试者或其家属每日分别在9~11时(巳时)、11~13时(午时)、17~19时(酉时)、19~21时(戌时)各按压1次,每次1~2分钟/穴,以有灼热、酸胀感为宜。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医院焦虑抑郁评估量表(HAD)评分,HAD总分为28.45分,其中总分<7分为正常; 总分在7~17分为可能有抑郁症; 总分在17~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症;②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即将疼痛程度用0~10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字记号。时间节点分别是治疗前、治疗第7、14和28天。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查;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治疗前两组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28天后HA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的第7、14、28日,N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第14、28日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焦虑抑郁是指以持续性焦虑或反复恐慌为特点的神经症性障碍。慢性骨髓炎的焦虑常由于病程迁延,久治不愈造成,且慢性炎症过程会改变神经递质及神经内分泌的代谢过程,甚至重塑脑区相关神经[6]。加之病程漫长,会在经济与生活等方面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而慢性骨髓炎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心理疾患[7]。在临床诊疗和护理慢性骨髓炎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忽略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症状。

慢性骨髓炎受试者由于其局部组织的血运不足、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等原因,即使是新型的高浓度抗生素甚至手术治疗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4, 8]。在中医学上,慢性骨髓炎又叫附骨疽,应以扶正祛邪为一般治疗规则,扶正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调节脏腑、阻断湿毒[1, 3, 9]。同时,中医还认为,焦虑抑郁症多由气血不足、七情恐慌、痰热血内阻引起。治疗应安抚脏腑,调节气血,平和情绪[10]。因此,慢性骨髓炎和焦虑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调节脏腑,补充气血。

中医对耳穴疗法的机制研究指出,耳朵与机体的经脉、脏腑等都密切相关[11]。耳朵与脏器是生理、病理上相通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耳穴治疗原理,主要是神经体液理论。在人的耳廓上有大量神经纤维,它们受到刺激后,机体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神门”是影响焦虑、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经验要穴;“皮质下”具双向调节功能,有镇静、镇痛、控温、调整脏腑等作用;“心”具有宁心安神,清火退热之功效;“脾”具有消化食物、生化气血、营养肌肉、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作用;“肾”具有补肾壮阳、交通心肾等功效;“肝”具有疏肝理气、主疏泄的效果,故而焦虑抑郁症可选用“肝”穴进行治疗[12, 13]。同时研究证明,针灸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焦虑抑郁[14, 15]。故在本研究中采用了耳穴压豆联合中医针灸的方法,以探究其缓解慢性骨髓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

《内经》中的“子午流注学说”指出,十二时辰分别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相对应,人体气血在这十二时辰中循环流注[16]。气血流注至某经络脏腑,有其所属对应的时辰,且在该时辰则是对应的经络脏腑功能一日里最旺盛之时[17]。治疗组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脾经旺盛的9~11时(巳时)、心经旺盛的11~13时(午时)、肾经旺盛的17~19时(酉时)、心包经旺的19~21时(戌时)分别按压刺激耳穴。因肝经旺在1~3时(丑时),此时间段为睡眠时间,故未让受试者进行按压。通过择时耳穴压豆刺激的治疗组受试者的HAD评分、治疗14天以后的NRS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本研究未选用其他时辰的耳穴刺激病例与之进行对比,这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再进行完善。

慢性骨髓炎常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它给患者及其亲属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故缓解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心理焦虑也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理念和整体护理模式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8]。此研究采取的治疗方法,并不是传统的心理咨询及药物治疗,而是采取了祖国医学的传统中医外治法,此方法经济、安全,操作不复杂,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而且此研究并不只用一种中医外治法,而是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埋豆与针灸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猜你喜欢

骨髓炎脏腑耳穴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