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医院转定点医院闭环工作人员管理防控经验

2022-11-23陈嘉仪周增丁曹伟伟赵小婕梁晓虹王正廷项晓刚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驻地消毒液

陈嘉仪 , 周增丁 , 曹伟伟 , 赵小婕 , 梁晓虹 , 王正廷 , 项晓刚 , 郭 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 眼科;b. 肿瘤质子中心院感小组;c. 烧伤科;d. 老年科;e. 心外科;f. 急诊科;g. 消化科;h. 感染科;i. 甲状腺血管外科,上海 200025)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1]是由新冠感染引发的一种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执行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3]。 2022 年3 月上海疫情出现波动,根据中央指示,执行“动态清零”方针,采取彻底的综合防控措施,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由于覆盖范围广,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普通医疗机构转型,闭环工作人员管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因此,为实现普通医疗机构转型为传染病定点医院,需构建闭环工作人员的管理新模式,并规范化实行和推广。现将本院闭环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报道如下。

驻地闭环工作人员组织架构

一、驻地负责人

由具有较强管理和协调能力的行政人员担任驻地管理负责人, 驻地管理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驻地场所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驻地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质控组

疫情期间,由院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相关人员建立感控质控组。负责制订驻地场所感控的相关制度,对驻地防控布局、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安全管理、污水处理、个人防护及培训指导等工作进行梳理,制定上述内容制度流程并对上述内容进行落实、督查指导。 同时对督导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再梳理,开展再培训、确保驻地感染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三、驻地感控负责人

驻地感控负责人负责本驻地场所感控相关工作,包括驻地成员信息核查、体温及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心理监测、常规医疗服务、人员转运,指导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及应急风险教育培训等。负责组织本驻地场所核酸检测,保障健康监测和全员核酸检测落地。 严格防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交叉感染,确保驻地场所正常运行,安全隔离。

四、驻点感控人员

驻点感控人员负责本隔离场所感染防控管理的各项工作: ①应对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保洁员、保安、物业、机器人工程师、基建、后勤人员等非医学专业人员开展有关COVID-19 知识及感控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岗位的感染防控要求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及考核,通过现场演示、视频播放、反复讲解、个别指导等方式,确保其熟练掌握感控知识,手卫生规范、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方法、应急处置应对能力、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提高应急风险处置能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再培训、再考核,以达到人人过关的目标。 ②对驻地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生活污水处理等进行指导、监测、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危险因素及时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③完成对驻地核酸采样的环境选取、布局流程指导、指引标识张贴、环境消杀、垃圾处理等工作。

五、驻地保障组

由驻地酒店工作人员与医院后勤人员负责,保障车辆、床单被套、餐饮等,常规物资及防护物资的配备。

驻地管理

一、健康管理

1. 核酸检测管理: 在驻地开设核酸测试点,实行驻地闭环人员单人单管咽拭子核酸检测。由医院感染(院感)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组成核酸采集组,负责核酸标本采样、转运及信息登记。

核酸检测过程中需注意: ①采样人员二级防护。一次性圆帽及N95 口罩、一次性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防护手套、一次性长鞋套。 采集期间做好“一人一管一手消”,如接触了被采集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或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手套。②咽拭子采集。用一根咽拭子擦拭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各3 下,置于病毒保存液后弃去尾杆,避免手部接触污染。 ③按核酸标本转运要求转运。 标本放置于标本架上,安置于转运箱内,喷洒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关闭箱盖后再次使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箱体后外套黄色医用垃圾袋、鹅颈结封口后再喷洒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专人专车进行标本转运。 ④如出现核酸首次检测异样, 立即加做单人单管鼻拭子核酸检测,排除样本污染可能。在此期间,该队员自行在屋内隔离,自行使用水银体温计每日测体温2 次(8:00和20:00),院感小组收集数据,超过37℃立即网上上报。所有生活物品及饮食由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送达房间门口,做到无接触传递。 院感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单独核酸样本采集, 若48 h 内连续鼻拭子采样(间隔24 h)均为阴性,由院感小组评估后才能参与工作。若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则逐级上报,根据院区统一安排收治治疗。 ⑤如出现密接人员,该人员应自行屋内隔离7 d, 自行使用水银体温计每日测体温2 次(8:00 和20:00),院感小组收集数据,超过37℃立即网上上报。 所有生活物品及饮食由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送达房间门口,做到无接触传递。 该人员由院感小组成员负责单人核酸采样,连续7 d 核酸结果无异常后由院感小组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参与工作。 ⑥如出现因身体情况所致换防情况时, 院感小组成员核对检测离防人员连续3 d核酸报告,做好登记,联系相关部门安排专车接送离防人员居家隔离。 入防人员应提供最近48 h 内连续2 次核酸报告(间隔24 h),入驻地当日先予以抗原速测, 再加做一次单人单管咽拭子核酸检测,执行驻地就地隔离3 d, 在此期间自行使用水银体温计每日测体温2 次(8:00 和20:00),院感小组收集数据,超过37℃立即网上上报。 所有生活物品及饮食由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送达房间门口,做到无接触传递。 该人员由院感小组成员负责3 d 共6 次(上、下午各1 次)的单人单管咽拭子核酸采样,连续3 d 无异常后由院感小组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参与工作。

2. 环境样本采集:每周2 次由院感小组成员完成驻地生活区、物资保障供应区、大堂区、电梯区及工作人员房间的环境标本采集。与工作人员核酸标本一同送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完成检测。

采样方法如下:采样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在表面重复涂抹,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涂抹面积不限于常规监测5 cm×5 cm 面积, 可采完每个点位后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 混采每管不超过5 个点位,应从相对清洁区域点位开始采样。 打开采样管前、完成每管采样后均应做好手卫生,采样过程中避免接触标本管口及内壁、避免拭子接触采样对象以外的其他物体。 样本标识应清晰且具有唯一性;样本采集记录单上的相关信息应准确无遗漏,确保与样本一一对应且可追溯[4]。

3. 心理管理: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成立心理支援工作组,对抗疫员工进行线上正念减压活动。同时开放驻地体育健身设施帮助队员适当锻炼。

4. 工作时间管理:疲劳可增加医护人员院感风险[5]。根据患者、医护人员数,在保证诊疗工作顺利、安全、有效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增加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控制医疗队员进舱工作时间不超过6 h。

二、驻地个人防护

1. 避免呼吸道传播:在公共区域活动时,应带好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有效距离在1 m 以上,禁止多人在房间内聚集活动。 做好开窗通风。 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采用风机盘管式中央空调或全新风空气系统空调并关闭回风,每个房间独立空调。 如使用中央空调,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 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使用:①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②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③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对室外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6]。

2. 避免接触传播:采用单人房间、餐食分类打包、单人用餐,手机、微波炉、电脑、门把手等频繁接触物品表面采用75%乙醇或次氯酸钠消毒湿巾擦拭。注意个人手卫生,遵循洗手原则,有条件时应采用流动水下使用洗手液,无条件时采用快速手消毒剂,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每步骤不少于15 s[7]。

3. 避免潜在的气溶胶传播:确保房间(卫生间)地漏水封符合要求。 驻地污水排放具有独立化粪池,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 需确保消毒1.5 h 后, 总余氯量达6.5~10 mg/L(可以使用试纸条测试),方可排放[8]。 养成个人卫浴习惯,如厕后盖上盖板冲洗,避免排泄物飞溅。

三、驻地空间区域管理

1. 区域设置:根据隔离技术规范,根据驻地格局,将大堂设置为污染区,电梯及走廊为半污染区,队员房间为清洁区。根据驻地房间格局将队员房间内空间设置为清洁区、 卫生间及玄关为半污染区、房门外公共区域为潜在污染区。根据衣物使用场所将衣物分类放置,医院外出服应放置于有盖整理箱内,存放于大堂指定区域,普通外出服存放于半污染区,进房间衣物存放于清洁区。 队员自行负责清洁区,驻地酒店工作人员负责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卫生清洁工作,院感小组负责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消毒工作。

2. 驻地公关区域消毒:根据新冠肺炎公共场所卫生防护指南[9]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公共区域如大堂、 电梯门口及电梯内放置手消毒用品及纸巾,电梯按键覆盖一次性保鲜膜并每日更换。设置专人岗位每日3 次对公共区域进行擦拭消毒及空气喷洒消毒,擦拭消毒选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或季胺盐表面消毒湿巾,空气喷洒消毒选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苯扎氯铵溶液[10]。

四、医院-驻地往返流程

1. 驻地至医院:队员于指定区域更换医院外出服和外出鞋,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乘坐指定班车到达医院,根据新冠肺炎防控指南[11],队员更换清洁手术衫裤,穿戴好新的一次性圆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清洁区。

2. 医院至驻地:根据新冠肺炎防控指南[11],队员更换医院外出服,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圆帽,乘坐指定班车回到驻地。在驻地门口前,使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鞋底,1 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外套、鞋面、个人随身物品后弃去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圆帽,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后更换新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将医院外出服和外出鞋放置于有盖整理箱内,在衣物领取点领取清洁手术衫裤后进入驻地房间。在流动水下洗手、沐浴,注意头发、耳后的清洗。 换下衣物放置于大堂指定区域, 院感小组人员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鹅颈结封口后再次使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外层,送消毒洗涤中心清洗。无消毒洗涤中心时由队员自行使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后流动水清洗。

五、驻地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培训

加强驻地后勤工作保障人员的防护培训,工作人员均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期间着一级防护,一次性圆帽及N95 口罩、一次性防护面屏、一次性隔离服、一次性防护手套、一次性长鞋套。指定班车车身、地面及车内空间每日2 次采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喷洒消毒, 上下车扶手及座椅扶手、方向盘、仪表盘等车内物体表面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或季胺盐物体表面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班车上备快速手消毒液。

隔离区(上海某新冠定点医院)管理

一、防护用品的穿脱(二级防护)

1. 穿戴防护用品:穿戴防护服前应先更换清洁手术衫裤,剪短指甲,不得佩戴任何饰品,做好手卫生后穿戴。

可选戴一次性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护目镜应检查透气孔完好性并做护目镜除雾处理(用皂液或者碘伏涂匀后待干)。

N95 医用防护口罩做气密性检查,一次性圆帽应完全包裹住头发。

使用护目镜应注意上缘压住帽子,下缘压住口罩,鼻部应贴合口罩,避免产生空隙。

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进行隔离衣的系带固定,方便脱卸时为视野所在区域。

选择自己合适的手套,且手套应完全包裹住隔离服及防护服袖口, 如手套有松脱可采用胶布固定,避免滑脱。

2. 脱卸防护用品:一次性防护面屏、护目镜、一次性圆帽、N95 口罩脱卸时均从耳后方或头后侧进行,不可接触正面。

解开隔离服系带及防护服胶条和拉链应从上而下进行操作,由内而外翻转包裹脱下隔离服及防护服, 如遇系带无法解开时,可使用剪刀剪断,不可暴力拉扯。

脱手套时污染的手套不可接触清洁手套的内面,清洁手套的内面不可接触污染手套的外面。

所有防护用品丢弃均须轻放, 所有容器应加盖,医疗废弃垃圾应及时清理,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所有动作应轻柔、缓慢,减少潜在的气溶胶飞扬的风险。

在脱离过程中如有或疑似污染, 应立即停止,进行手卫生消毒后方可继续。

进入防护用品脱卸污染区、半污染区均应控制人数,一面镜子仅供一人脱防护服,避免多人聚集,行走时应沿右侧进出。

二、舱内活动注意点

穿戴好防护服后,头部不可快速旋转,做大幅度转头等动作; 应采用连同转身的动作一起移动,以减少大幅运动后的防护服松脱、暴露风险。

舱内工作如有不适, 应及时向队友说明情况,停止活动,进行休息,视个人缓解情况决定是否出舱,不可强行支撑,尽可能避免舱内摘脱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

不可在防护服上大面积涂鸦,以免防护服破损产生微气孔,降低防护效果。

如有防护服破损,应立即离开污染区,按要求逐步脱卸防护用品。

三、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及应急隔离点均设置职业暴露处置箱,箱内物品包括:N95 口罩2 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2 个、一次性圆帽2 个、一次性防护面屏 2 个、75%乙醇 (500 mL)1 瓶、 0.5%碘伏(500 mL)1 瓶、3%过氧化氢(500 mL)1 瓶、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2 瓶、一次性灭菌纱布片若干、一次性消毒棉棒若干、医用酒精消毒棉球2 罐、一次性隔离衣 2 件、一次性注射器(50 mL)2 个、一次性注射器(5 mL)4 个、清洁剪刀1 把、外科手套(6.5#)2 副、外科手套(7#)2 副、外科手套(7.5#)2 副。

1. 皮肤污染处置:立即就地清除污染物,采用0.5%碘伏或3%过氧化氢擦拭消毒3 min, 流动水冲洗干净后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逐级上报。

2. 眼结膜污染处置:在防护服脱卸污染区采用大量生理盐水或0.05%碘伏冲洗消毒,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逐级上报。

3. 针刺伤处置:摘除双层手套,离心挤压,采用皂液和流动水冲洗,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更换新的双层清洁手套后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逐级上报。

4. 呼吸道暴露: 在防护服脱卸半污染区摘除N95 医用防护口罩, 采用大量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漱口,0.5%碘伏擦拭鼻腔后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至应急隔离点单独隔离。 同伴同步进行逐级上报,外围院感小组成员做好接应,启动风险研判流程,按呼吸道职业暴露进行安置。

5. 恶心、呕吐处置:未呕吐时应立即离开污染区,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至清洁区休息。

呕吐时未在污染区内摘除口罩时, 应立即出舱,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做颜面部及口鼻清洁处置后逐级上报,院感小组进行风险评估。

呕吐时在污染区内摘除口罩,应立即进行手卫生消毒后更换清洁一次性外科口罩出舱,按流程脱卸防护用品,至防护服脱卸半污染区做颜面部及口鼻清洁处置后进入应急隔离点单独隔离,同伴同步做好逐级上报, 院感小组成员做好外围接应和监督, 启动风险研判流程, 按呼吸道职业暴露进行处置。

6. 清洁区清洁、消毒制度:医护休息区、工勤休息区等区域门口均设置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鞋底浸泡设备, 进入清洁区域均需做好手卫生消毒。清洁区房间若有条件通风,首选通风。 无通风条件下,公共清洁区域处置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液雾化喷洒消毒或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日2 次。 有人房间(医师办公室、医护及工勤休息室、穿戴室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24 h 空气消毒机(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等离子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如无上述条件则每日2 次紫外线照射,每次1 h。 无人房间(库房、应急隔离区)每日紫外线照射2 次,每次1 h;环境物体表面(包括鼠标键盘)采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或苯扎氯铵消毒液或季胺盐物体表面消毒巾擦拭消毒,每日2 次。 制定清洁区清洁、消毒和院感制度,规范清洁区防护用品使用, 统一着手术衫裤服,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圆帽。队员就餐应分批次, 每张长条就餐桌不超过3 人同时就餐、小型就餐台为一人一坐、背向而坐,面向墙面,交谈时保持1 m 以上距离,规避暴露风险。

7. 环境样本采集: 每周2 次对医护休息区、工勤休息区、医师办公室、穿戴区、防护服脱卸半污染区做环境样本采样。与患者核酸标本一同送往PCR实验室完成检测,采样方法同前。

小 结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必须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以应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如方舱医院建设、帐篷医院建设、核酸检测、整建制接管医院、普通医院改建为传染病定点医院等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 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 号)[10]。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抹布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消毒湿巾应选择对新冠病毒有杀灭作用的一次性消毒湿巾。本院通过构建普通医院转定点医院闭环工作人员管理模式,其运行成效明显,取得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驻地消毒液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透析机消毒液中柠檬酸检测方法的对比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驻地项目如何做:谈无题空间的困境与可能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消毒液,小心!
我国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路线图正式实施
2006年劳动防护用品用户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