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字如面”是我们共同的“家学”

2022-11-22伍里川

时代邮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扉页虚拟化写字

● 伍里川

前段时间,收到北大一位名教授和某报一位老领导所赠的书,书的扉页上都题写了谦词,签了名。文人之间赠书,如果少了手写的几行字,或者虽然写了但字迹拙劣,就好像少了点灵魂。我被这些字儿养着眼,心里响起无数人的问话:手书在今天还有价值吗?或者说,手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今,关于手书文字的零星交流,确实难掩一个尴尬的事实:手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被技术变革潮流裹挟,既被动又主动的过程。书信往来换作短信、微信跳动;春联和“福字”被塞到印刷厂的流水线上……手书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至少,表面上如此。

“效率”是最先说服我们向新技术“缴械”、把手书扔到一边的理由。我们把敲击键盘当成互联网时代出产文字的一门主要技艺,这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字生活”。但实际上,我们的内心并不安宁,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发出“提笔忘字”的感慨。恰恰是这种小小的痛感,为手书做了实用和精神意义上的“挽留”。

其实,这种对手书难以完全割舍的心理,引发了某些细微变化。例如,银行让客户签名,给你用电子笔“手书”的机会。可能你会认为这是为了让签名难以仿冒,以增加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身就是对手书的尊重。至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设置的手写输入方式,更是市场对个体习惯的善意“迎合”。

这是矛盾却又和谐的一幕。矛盾在于,就实际意义而言,虚拟化“书写”和现实的手书并不在一个层面,就如同星河漫步和草地翻滚的区别;和谐在于,我们的视线里,自电子屏幕打出的“手书字”和手写字意象如一。为了更逼真,就连电子屏幕上的“墨迹”都有极高的还原度。你不能否认,那也是“手书”。这说明,即使在虚拟化书写时代,汉字手书传承也并没有断裂。

将视野拓宽便知,这种“安排”绝非偶然,它是对社会心理打探后的结果,呼应着现实生活里的“写字热”。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教人“写字”的视频大受关注,一些好玩的写法层出不穷。线下,不少家长让儿女去特长班“练字”,孩子们通过这种训练受益匪浅。我的孩子自小学时就受我和妻子的引导,参加了学校的写字兴趣班,因而可以写出一手好硬笔字。我曾经在大学上过课,令我悦然的是,不少学生笃信“字如其人”,将“写字课”融入了成长的过程,形成一种被中国字映衬的气质。这要归功于中小学和大学的书写规训和考试,为手书留下应有的空间。

比之过往,这种“写字热”有所不同,它更像是针对“手书溃败”所做出的下意识的拯救。在新媒体时代,集体化的学习、探讨变得更便捷。人们骨子里依然对手书保持敬意,字好字坏,依然为人们所在意。更不用说,书法艺术始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图腾。中国人对手书文字的情感,融在了血脉里,这是我断定手书会一直传承下去的信心所在。

至于它会以“工具”还是“艺术”的内涵和形式存在,无需多虑。“实用”和“欣赏”是手书古已有之、并行不悖的两大价值,其所结成的情感纽带,会带我们继续行走和探索。

无论是在书的扉页上,还是在我们的精神承载空间里,“手书”都会一直散发出芬芳气息。因为,“见字如面”是我们共同的“家学”。

猜你喜欢

扉页虚拟化写字
扉页:本期导读
我学写字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创造中的应用
一时之思
存储虚拟化还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