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师幼互动中坚持儿童立场

2022-11-22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师幼移情小朋友

顾 筠

师幼互动是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以幼儿和教师为主体、以情感为基础、以支持儿童发展为目标的连续过程。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始终,幼儿能否有效学习、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最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师幼互动。儿童是师幼互动过程中的主体之一,教师应在师幼互动中坚持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对事物的观念、理解与体验,尊重童年文化的价值,尊重儿童的能动者角色。

一、移情式理解儿童

移情是架构良好师幼关系的桥梁,可以将教师和幼儿的想法、观点、情感联结起来,促进深层次的师幼交往,有助于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1]儿童视角的移情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的想法,更需要移情式理解儿童,进行换位思考,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经验出发开展实践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怀和理解儿童。

小班开学后的一段时间,言言在教师的精心照顾下稳定了情绪,能正常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可唯独上厕所是个难题,每次如厕都会拼命哭喊,不愿意进盥洗室。通过和家长沟通,教师了解到言言从小由保姆照顾,缺乏自理能力。于是,教师尝试与言言一起进入盥洗室。教师发现对于成人来说是保护隐私的“门”,变成了让言言恐惧的“封闭空间”,她抗拒关门。教师便和她一起蹲在关了门的隔间,此时,教师似乎能够对言言的恐慌感同身受了。此后,教师经历“单独陪伴言言进入厕所—站在边上打开门,陪言言说话—用物体支撑着打开小门,在厕所门口陪伴—打开厕所和隔断的门,在外面用眼神和声音陪伴—请一个小朋友陪她一起”的过程。渐渐地,言言对上厕所的恐惧感逐渐消失,最终无所顾忌地和同伴一起进入盥洗室。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儿童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和感知。积极的师幼互动正体现为教师给予儿童足够的陪伴与关爱,帮助儿童排遣可能存在的焦虑情绪。日常师幼互动中,教师的站位、语言,以及儿童的状态都较为重要,教师应努力做到基于儿童视角的平等与尊重、理解与信任。教师只有避开成人视角,用一颗“童心”移情式理解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

二、平等式倾听儿童

儿童视角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关注儿童的态度,在此基础上以各种形式和运用各种方式倾听幼儿的心声。[2]教师要放下生理和心理的“身段”,平等地倾听儿童,积极地回应儿童。

一次饭后散步的路上,突然两三个小朋友一起摔倒,小朋友们都说是“小皮猴”推的。“小皮猴”一脸紧张地承认是自己撞倒了前面的小朋友,教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他。然而,他好好地排队走路,怎么会撞到前面的小朋友呢?回教室后,教师悄悄找他单独了解情况,他表明是后面的小朋友推了他,他才撞倒了前面的小朋友。于是,教师在小朋友面前,为没有把事情了解清楚就批评了“小皮猴”而向他道歉,也提醒大家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做判断,不能误解任何人。

相信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个“小皮猴”,遇到突发事故,看似总是闯祸的儿童,更容易被大家误解。SonjaGrover用“倾听儿童”的表达方式解释“儿童视角”,倡导要注重倾听儿童的声音,做到将儿童和成人放在同等地位上。[3]在烦琐的日常工作中,教师往往容易习惯于主观判断而忽视倾听儿童。教师应常常反思,勇于否定自己,降低内心的高度,用心平等式倾听儿童。

三、接纳式等待儿童

尊重与接纳儿童是建立平等师幼关系的关键点。教师应从儿童视角出发,营造温暖与接纳的精神环境,尊重差异,接纳不同,接纳儿童的内在情感、观点、信念,在包容与接纳中耐心等待和支持儿童成长。

刚入园时,多多是个面部经常带着夸张表情默默哭泣的孩子。原来,发音不够清晰的他很难与同伴、教师进行较好的沟通,任何集体指令都需要单独叫他的名字,几乎每件事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一对一照顾。因而,他经常会一个人趴在桌子上难过很久,教师劝慰也没有使情况改善。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发现多多对地铁很着迷,便特意请他为大家介绍了他熟悉的地铁线路和站台,大家都佩服起多多来。渐渐地,他更多的闪光点被发现,教师抓住他每一个闪光的地方进行及时表扬,一次次的肯定让他收获信心。经过两年的努力,大班时候的多多已经不需要教师的“特别”照顾,有时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

像多多这样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同伴和教师的另眼相看,他虽然能力上有不足,很少表达自己,但内心极其细腻、敏感。教师需要基于儿童视角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儿童,最大限度地给予其呵护与关爱,坚持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和爱心守护儿童的成长:充分接纳,接纳他的不足,接纳他的情绪,接纳他的独特;静心守护,细心陪伴,耐心指导,静心等待其成长;及时肯定,善于发现和挖掘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儿童视角不只是与儿童身体的平视,更是转变心理上的视角,用同理心客观地认识儿童,以儿童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去观察和了解其内心世界,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守护其成长。

四、专业化指引儿童

儿童视角需要专业的支持,只有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读懂儿童,做出专业的回应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在重视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应把儿童研究当作比学科专业更高、更大的专业。[4]

一次绘画活动,教师请小朋友用镜子观察自己并完成自画像,大家都认真地画着。佳佳画了一个较小的不规则的头,教师请她画大一些,并多次指导提醒。小朋友们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佳佳一直停留在最初的几笔,并且一直哭,教师一边劝慰一边引导她多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借鉴不同的作品,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特点画出来,可是她不听劝告一直哭。事后,教师和妈妈沟通,教师了解到妈妈在家经常会对多多的作品做一些“像不像”“好不好”的评价。于是,教师引导佳佳认识到,绘画作品并不是通过“好”“坏”“像”“不像”等来评价,同时,建议妈妈不从成人角度对作品进行评判。

在集体活动中跟不上大家步伐的儿童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关注到这些儿童,不急于指责或提出要求,从儿童视角出发,从专业角度给出合理的教育建议与指导,这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建立沟通与信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在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下,帮助儿童逐渐克服困难和焦虑,收获成功和自信。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教育的一切研究都以儿童研究为基底,都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而研究儿童。[5]教师应成为儿童研究者,真正地研究儿童,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发现儿童,从儿童身上汲取智慧。

教育是一种关系,积极的关系是教育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是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它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并始终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与儿童的共同生活中通过移情式理解儿童、平等式倾听儿童、接纳式等待儿童、专业化指引儿童等实践策略,将儿童作为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解儿童的过程中走进儿童的世界,不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幼移情小朋友
未来事务的色彩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师幼互动那些事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