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价值共同体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2-11-22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专业学校发展

刘 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学校要突出办学主体地位,以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呈现有信仰、有实践、有创新的行动张力,探索内部治理的专业集成效应;要把创造学校育人价值当作“根的事业”,持续观测学校生态系统中“叶的生长”;要自觉融入生态管理智慧和系统设计思维,从文化引领、组织变革、赋能增效等方面,建构价值共同体,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引领,高站位完善学校价值系统

1.以立德树人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

新时代,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中,学校要对育人方式转型进行深入探索。学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有利于解决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平衡的现实矛盾,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与未来人才特质不匹配的发展瓶颈。学校应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本源问题,引导教师以高尚的教育情感、优秀的专业能力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创造真实、鲜活的教育生活。

2.以学校文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学校文化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目标和运行模式,其凝聚力源于历史。学校管理者于站立之处,超越历史与地域,认真观察、感觉、倾听学校历史的声音,可以为学校与师生找到朝向未来的发力点,坚守学校文化的价值信念、核心使命、基本规范,进一步拓展创新学校文化的实践路径。

3.以自主观念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推动力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学校应唤醒师生的生命潜能,进行师生自主发展的实践,充分尊重人的发展自主性,回归教育原点。激发师生的发展自主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变革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必然。

二、组织变革,高品质推动学校专业治理

1.建立项目化的自主性组织结构

学校应鼓励项目化组织建构,形成自主性的组织规则与服务保障,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自主性组织结构,走向项目化专业治理的组织变革。例如,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可以搭建“四会议事园”书记项目平台,对集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相应权力划分与协调。集团理事会由集团校长和各校区执行校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校级家委会代表、教职工代表、集团党代表,共同参与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引领,设计物型微课程、童心课堂、明亮教室、大学小学、大师名校等项目化发展策略,推进学校专业治理。校务委员会自下而上明确学校自主治理权限清单,协调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监督权力,并定期征集提案,为学校发展做好一线调研。另外,学校要让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理念、关系、结构等层面进行组织变革,把教研组、项目组作为“最基本的管理单位”。

2.构建“立交桥”式的团队协同范式

学校应遵循主体与主导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建设原则,架构“立交桥”式的协同范式,创造边界开放的多中心、课程化生态系统。一是在组织系统、教学实践、能力素养的交互促进中,抓学习方式变革,抓学习场景重构,抓学习内容创新;二是从全体教师关系联结着手,鼓励教师形成赋能空间理念或观点,包括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师资情况、生源情况,学悟学校的历史传统,研究当下的现实问题;三是基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学术管理,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建立项目化、扁平化、自主性的组织结构;四是通过政策行政、行业内外、家庭学校、院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把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融合链接。

“立交桥”式的协同范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主选择适合的成长道路,在不断发展中既有科学发展的规范遵循,又有自主发展的共享共建。“立交桥”式的专业发展协同路径,使师生人人有责、人人负责,激发优秀骨干教师将个人专业能力转化为项目团队能量,呈现目标自主进阶的高阶组织形态和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形成“个体—团队—队伍—个体”立体通达的系统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多中心的、空间重组的课程化专业治理。

3.优化融通式的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要融通资源配置,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联动“人”的专业发展活力和创造性,支持教师打开学科边界,融通空间边界。

一是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架构自我认同、价值认同、专业成长、自觉觉人等队伍建设目标。

二是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使其突破舒适区,打好专业精神底色,建设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团队。

三是变革校本研修内容和方式。校本研修实施“五项修炼”教师培育课程,即涵养师德、锤炼专业、书式生活、身心健康、型塑团队,系统解决部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行动研究方法、培训低效等现实问题,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

四是从课程视角进行主题匹配、内容关联和科学建构,通过模块组合的形式,做好教师发展示范。培养教师的爱心、责任感与智慧,创造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同时,提倡主题式、项目化、综合性的资源配置,聚焦环境空间资源的儿童性、交互性、课程性和现代性,自主建设和管理学科教室、主题教室、项目基地等。

三、赋能增效,高水平打造学校教师发展机制

1.打造多元化的教师学习社群

一是打造未来教师社群,为新教师提供实践和展示平台,实施“青蓝工程”、项目化培训、“六百工程”(即阅读100部专业相关书籍、观看100部教育影视作品、观摩100节学科名特优教师课堂教学、批注100篇名师教学案例、参与100场教科研修活动、撰写100篇教育叙事或个别指导案例)活动等。

二是打造种子教师社群,鼓励骨干教师开阔教育视野,以主持立项课题的方式提升专业领导力,组建学习社群,深度钻研课堂教学,提升科研能力。

三是打造名特优教师社群,以“名师+”的自主双选方式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自主申报项目,集结学习社群,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师教育、学生成长的课程资源,成为师生成长的榜样示范。

2.建立引领发展的研修合作机制

其一,与高等院校、学术研究部门、名师团队等专家合作,确立“促发展”与“自发展”协同共进的教师发展路径。一方面,请进来,邀请大学专家团队担任学术导师,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派出去,选派学科名师担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指导,实现名优教师与师范生的共同成长。

其二,与主管政策部门协作推动教师发展,积极组织浸润式教育教学研修培训,广泛开展学校发展调研。

其三,与跨界名家合作,邀请戏曲家、书法家、行业劳模、军旅英雄、道德模范等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丰富育人内涵,推行“最儿童”与“好先生”的教育叙事生活,润泽教师教育生命。

打造价值共同体,是学校内部治理中较为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旨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并建构文化价值系统,着力项目化自组织专业治理,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价值共同体,有利于形成多元共治、共同成长的专业集成效应。

猜你喜欢

专业学校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