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22-11-22赵佳福倪萌萌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畜实验课教学内容

赵佳福, 陈 祥*, 李 辉, 龚 婷, 倪萌萌

(1.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2.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对高校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家畜繁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本科、畜牧兽医专科必修的1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1门课程[2]。该课程主要传授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并作为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3]。实验教学作为《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培养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肩负着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责任。本文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家畜繁殖学》为例,重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措施、主要成效及部分经验体会,以期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畜牧人才提供借鉴参考。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家畜繁殖学》课程共计54学时,3学分,是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始授课。目前实验课程共16学时,主要包括:实验一(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观察)、实验二(猪发情鉴定和采精)、实验三(精液品质检查)、实验四(精子畸形率检测)、实验五(未孕母牛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实验六(牛人工输精)、实验七[家畜难产助产(教学录像)]7个实验教学内容。其中实验一以参观猪、牛、羊等家畜生殖器官挂图及部分标本为主,实验二以校内实践基地种猪场参观为主,仅部分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实验三和实验四在实验室完成,所有学生可全员参与;实验五和实验六主要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改革前仅部分学生可亲自操作;实验七主要以播放视频为主,在教室完成。在2016年前,以上教学内容基本未做调整,7个实验教学内容存在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系统性不足、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1.2 实验教学环节重视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环节学校成立了校级、院级教学督导组,定期检查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期末组织“学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打分评价,但这些工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对实验教学的监督检查工作还不够完善。其次,我校实验教学以前几乎全部由理论教师担任,实验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准备工作,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加之实验教学经费不足,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以未孕母牛直肠检查和人工授精实验中购买实验动物为例,1头能繁母牛仅能满足部分同学的实验需求,大部分同学只能观看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无法达到开设本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再由于近几年动物科学专业扩招,原先四五十人的实验教学资源完全不能满足如今上百人的实验教学需求,甚至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导致部分实验课程变成了参观课程,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 实验室基础条件薄弱,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滞后随着畜牧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熟练掌握当前畜牧业发展和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上岗,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学校如果要更好地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实践条件。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条件和科研教学场(猪、牛、鸡)等校内科研教学基地是《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然而,实验教学设备不足、仪器设备老旧,校内科研教学实践基地配套设施落后、养殖环境不达标等问题是制约《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4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实验课积极性不高《家畜繁殖学》实验课程大都需要与家畜打交道,如:母猪的发情鉴定、公猪的人工采精、母猪的人工授精、未孕母牛的直肠检测及牛的人工授精等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上,很多同学因为养殖环境脏或实验内容难以接受等原因,导致实验课积极性不高,自愿动手少。加上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和学生考勤为主,滋生了照抄实验报告、套用别人的实验结果等不良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更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实验内容深入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学风。因此,改革并总结出1套本科实验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且全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提升实验课程学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建设国家一流动物科学专业已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

2 改革措施

2.1 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我校《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母猪的发情鉴定、公猪的人工采精、精液品质的检测、精子密度的计算、猪人工授精、未孕母牛直肠检测及牛人工授精等与生产实践高度相关的技术,但是整体上还缺乏生殖激素篇的实验教学内容,此外还存在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少的情况。因此,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在原有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删除了家畜难产助产(教学录像),增加了小鼠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实验。通过小鼠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实验等综合性实验,从激素注射时间节点的不同,设置3组不同的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方案,让学生从“养小鼠→注射激素→合笼交配→解剖→检胚→分析结果”全程参与,改变以往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模仿和验证的被动式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2 重视实验教学的课程地位,实施实验教学调课备案制由于我校《家畜繁殖学》 7个实验教学内容分别分布在5个不同的教学地点,对实验课程中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质量的监督存在很大漏洞,因此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和上课质量,在学院教学科研科的协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率先将《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独立开设,实验教学由实验教师独立承担,并单独下发教学任务书,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是建立实验教学调停课审批备案制度,对于确实因为客观原因需要调课、停课或更换教学地点的,需要在上课前向本科实验教学实践中心、学院教学科研科备案,并需经学院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对未备案擅自调停课、更改实验教学地点的,按教学事故处理。三是成立院级实验教学督导小组,主抓实验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对未能按实验教学任务完成实验教学的教师,在年终考核时扣除一定比例的绩效。

2.3 改善实践教学平台条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平台条件,学院以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创新团队及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项目为载体,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平台条件,保障了《家畜繁殖学》课程质量。此外,针对我校科研猪场、科研羊场、科研鸡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年代久远,相关养殖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校畜牧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的问题,学院积极与畜牧养殖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建立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借助企业先进的养殖设施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让学生掌握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流程、最高端的养殖设备及全新的养殖环境,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以往对本专业认同感低、转业率高等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专业情操。

2.4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为改变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实验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首先需要制定1套本科实验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且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课程小组以《家畜繁殖学》为例,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实验条件,重视实验课程的过程考核,能独立操作的实验尽量让学生独立操作,逐个打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按照次数和表达打分;三是将实验课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操作训练作为1个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增加以上3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完善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3 主要成效及经验体会

3.1 实验教学条件逐年改善,学生上课兴趣不断提升近5年来,在贵州省、贵州大学相关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学院相继采购了100套生物显微镜、100套体视显微镜、50套便携式B超仪、2套活体背膘仪、1套全自动精液品质鉴定仪等与《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密切相关的仪器设备;先后建立了脊椎动物标本室、10万级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大动物暂养室等实验教学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平台条件,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上实验教学的兴趣。

3.2 实验教师积极性大幅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倍增通过将《家畜繁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独立开设,独立下发教学任务书,激发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实验教师主动学习、主动请教理论教师的良性循环。目前该方法已在《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育种学》《羊生产学》《养猪学》等核心专业课程推广应用。此外,通过与大北农、温氏、新希望、正大、立华、富之源、吉尔斯等大型养殖企业联合建立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大北农奖学金”“立华班”“正大班”“永诚杯”等奖助学项目,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专业情操。

3.3 本科生科研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发表论文数逐年增多通过课内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技能竞赛等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项目的实施,本科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人数逐年增加,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断上升,外校保研率和考研率逐年攀升,人才培养质量相比改革前有了明显提升,相关评价在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反馈报告中到了充分验证。

3.4 师生间交流渠道更加通畅,同学间团队协作能力更强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的添加,不仅转变了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打通了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渠道,使得师生间、同学间互动更加频繁,交流更加通畅。此外,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无意间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实验教学环境,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在团队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家畜实验课教学内容
家畜疾病治疗用药应掌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浅谈家畜饲养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