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21胡裕荣

读与写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趣味性体育教师

胡裕荣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2)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通知。学校不仅要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还要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如何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效性是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讨探究的课题。

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是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目前,各地学校已经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确保体育课要开足、开齐。小学体育教师可采用游戏活动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小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存在的误区

1.1 过于注重体育游戏,忽视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由于具有自主性、趣味性、竞争性、实践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习得体育技能。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为开展游戏活动而游戏的现象。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中,没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活动,舍本逐末,因而导致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希望通过游戏换取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良好态度,寻求班级学生对自己的支持认可,过于追求活动的趣味性。这种置换式的教学模式事实上已经不再是体育课程的学习,而仅仅是单一的体育游戏,学生只会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游戏娱乐当中,不注重学习掌握体育技术动作。毋庸置疑的是,小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相互融合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但是一旦体育游戏的内容与体育课程教学相冲突,便影响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失去了体育游戏的功用。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必须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游戏活动,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游戏的特点,恰当地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以发挥体育游戏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功用。

1.2 内容设计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体育游戏仅仅作为体育教学课程实现的一种方法手段,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修改,才能够保证体育游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满足教学课程的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体育游戏的设计内容应当有所不同。例如,在教学的准备阶段中,体育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热身,让学生进入体育状态,避免体育活动中造成身体上的受伤。因此,准备阶段的体育游戏适合采取热身性的游戏。在课程教学环节中,体育游戏的重点应该在于通过体育游戏的设计,完成相应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因而项目选取上,应当选择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确保游戏活动为教学目的服务,帮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在体育课程的结束环节中,应当选择放松性的游戏。此环节的体育游戏应让学生的身心和肌肉逐渐放松下来,避免身体的劳累影响后续文化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老师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伊始,就选择剧烈性的游戏,忽视了学生生理发展的客观需求,不仅影响到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容易造成学生生理上的损伤。

1.3 体育教学组织不严谨,影响教学效果。体育课程具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性,如果课程设计不严谨,组织力不强容易引发学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老师应当注重对体育课程的游戏活动的组织,或者强调体育游戏的规则要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境中,体育课程活动组织松散影响教学效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戏规则讲解的时间把控不合理。部分体育老师过分强调体育安全问题,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反复讲解体育游戏规则,占据了大量的课程时间,从而导致体育课程技能训练学习时间不足,影响体育技能的学习。二是,部分体育老师忽视体育课程规则的讲解。体育游戏的进行是建立在相应的体育规则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规则,体育课程才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部分老师缺乏对游戏规则深入的讲解,仅仅是一带而过,容易导致体育课程中因为游戏规则的不清晰而停滞下来,导致课程组织混乱。学生无法参与并体验游戏,体育游戏便失去其教学效果。

2.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体育游戏的根本性原则。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游戏趣味性的丧失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体育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体育游戏的实施首先要确保其趣味性。具体而言,体育游戏的设计应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教学环节、体育动作技能学习、组织运行、游戏情节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尽可能地提升游戏的趣味性。一般而言,游戏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合作或竞争的方式来进行。游戏设计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去。因此,为了使体育游戏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平衡好学习与娱乐二者之间的关系。

2.2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体育课程的前提性原则。开展体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体育游戏的安全性。在体育游戏准备环节中,体育教师务必要对游戏动作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第一,要确保游戏动作不会引发伤害事故,避免因为游戏动作幅度过大,引发小学生的身体拉伤。第二,要注重学生对于器械的使用,避免学生因为器械的使用不当造成损伤。第三,要审核游戏规则是否严谨。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做好预设性的假想,防范体育游戏过程中突发性事情的发生。比如,在贴“膏药”游戏中,教师应预设学生发生碰撞的事故紧急处理方案。安全性原则虽然是体育课程的前提性原则,但是不能够过于追求体育游戏的安全性,而对学生三令五申,导致学生失去参与游戏的乐趣。对于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性,体育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尽可能地把危险控制在萌芽之中。

2.3 教育性原则。教学性原则是针对体育游戏的实施目的而言的,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性原则。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体育游戏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反复枯燥的练习降低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设计上不仅仅要求体现趣味性、安全性等原则性要求,还应当体现教育性原则。体育教师应确保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游戏,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体育游戏必须要按照既定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设计,确保体育游戏在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的同时,辅助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比如,教学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水平,体育老师可以通过设计“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实践和组织协调能力。教学性原则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具备编制游戏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身心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量设计。体育游戏只有体现了教学性的原则,才能避免体育教学活动跑偏跑远,才能发挥游戏活动的意义。

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具体策略

3.1 基于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对象的不同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不同。不同教学对象在知识结构、抽象理解、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及时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遵循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匹配的游戏教学法。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学习过交接棒和弯道跑技术,容易在进行十字接力跑游戏中摔倒。教师应考虑这些不定因素,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采取一些简单易行、活动量少、规则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老鹰抓小鸡”“青蛙过河”“穿越火线”这样具有一定趣味性且简单易行的游戏。而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比较适合难度较高的游戏,比如开展“旋风跑”“车轮滚滚”等竞技类的游戏活动。

3.2 基于教学目标设定适宜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设计,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实现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原则。具体而言,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设计的过程中,要提前依据授课的内容进行游戏的设计安排,保证体育游戏的开展为完成体育的教学活动而服务,在设计的过程中,游戏的动作内容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不能够任意而为之。另外,要保证游戏的教育性的同时,教师还必须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保证能够让班级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避免顾此失彼。比如,在提高学生肺功能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赶小猪”的方式来进行。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围绕成一个同心圆,中间间隔3米,左右间隔60—70厘米之间。然后另外一组学生当“小猪”在圆环中,游戏开始时,利用瑜伽球滚动进行追赶,在追赶的过程中,“小猪”只能够在同心圆内进行跑动。如果在追赶中,“小猪”身体的任何部位被瑜伽球碰到,则出局站在圆的外圈,直至最后一名“小猪”被追赶上,完成比赛。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帮助教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弯道跑技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

3.3 重视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鉴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原则——通过体育游戏的娱乐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合理组织体育游戏,细致地讲解游戏规则,并做出简洁明了的示范动作,便于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理解游戏,完成教学任务,避免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学事故的发生。在讲解体育游戏的规则时,老师要讲解游戏的活动程序、动作、规则、安全事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游戏的活动过程,以便顺利参与其中。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同时运用语言技能和动作技能。教师应通过语言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去,通过动作技能,让学生能够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具体的游戏组织过程中,老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对游戏规则有着一定的了解,保证游戏的进行。比如在讲解游戏“穿越火线”的时候,体育老师要详细的介绍游戏方法规则。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路纵队,分别站在比赛场地两端的起跑线后。发令后,甲对的第一位学生起跑,依次经过4个障碍,(通过方法:第一个障碍爬2块海绵垫、第二个障碍S形跑5个标志桶、第三个障碍钻洞1个、第四个障碍跳2个)向乙队方向跑去,跑到乙队的交换区后,将接力棒给同学,然后站到乙队的排尾,乙队第一位起跑,也是依次经过4个障碍,(通过方法:第一个障碍跳、第二个障碍钻洞、第三个障碍S形跑、第四个障碍爬)将接力棒传给甲对的第二位队员,以此类推进行,最快完成为获胜队。

3.4 注重体育游戏科学设计,保证教学内容丰富性。体育游戏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进行设定,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注重从多方面考虑设计游戏,保证游戏中能够体现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在体育课程的开始热身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进入体育活动的状态,体育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娱乐性的辅助性的游戏。在课程恢复整理部分,则应采取一些舒缓性的游戏,让学生逐渐从体育运动的紧张状态恢复,使机体得到放松。例如,在学习长跑弯道跑的课时中,教师可以率先带领班级的学生进行“贴膏药”的游戏,让学生的身体进入相应的准备状态,通过游戏热身活动身体,避免损伤。在学习提高部分,老师可以特别设计“赶小猪”的游戏,让学生按照规则进行相应的跑步,锻炼学生的弯道跑能力。在课程的恢复整理部分,老师可以组织班级的同学进行散步游戏,让学生从劳累中逐渐舒缓过来。

总结

体育游戏对于小学生体育课程的落实具有高效的辅助作用。通过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学校体育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游戏中,学生不仅获取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同时具备了竞争和合作意识,提升了观察力、辨别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促进小学生全方面发展。在教学实际时,体育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注重体育游戏趣味性、安全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优化体育游戏的作用,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趣味性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以画之名
有些唐突
趣味几何
四百秒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