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和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价值对比分析

2022-11-20刘兆青凤城凤凰医院辽宁丹东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脑膜瘤垂体胶质瘤

刘兆青 凤城凤凰医院 (辽宁 丹东 1181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6例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76例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对照组)和MRI诊断(观察组),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检出率均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误诊漏诊率对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依据。

颅内肿瘤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中鞍区是该病发生的重要部位,根据其疾病起源不同,可以划分为非垂体腺肿瘤和垂体腺两种,不同组织起源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特定发病部位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临床上常以此为基础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判断[1]。但是由于鞍区存在的范围比较小,存在的组织关系也比较复杂,同时在肿瘤病变的影响下,会对患者的多个部位产生影响,容易给患者的颅内神经造成损伤,致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为此给予患者科学准确的诊断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主要以颅内鞍区肿瘤患者为对象,分析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诊治的76例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76例患者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31~72岁,平均(56.32±6.39)岁。

纳入标准[3]: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出现不同程度的事物模糊和视力下降、肢端肥大、头痛伴发呕吐、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76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和临床症状确诊为颅内鞍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本次实验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主要临床症状为颅内压过高、四肢末端肥大、高催乳血症、头部疼痛、垂体功能衰退和闭经等。排除标准:出现颅内肿瘤转移患者;同时伴有其他颅内肿瘤症状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影像学资料不完整;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CT诊断:仪器来源于飞利浦,扫描范围为从患者颅顶开始一直到患者的C2椎体下缘,将CT扫描层厚参数设置为3mm,将间隔参数设置为3mm,先对患者进行平扫,再给予患者CT增强,以碘海醇(生产厂家: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99)为对比剂,应用剂量为50~80mL。详细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给予MRI诊断:仪器来源于西门子,选取头部线圈,将矩阵参数设置为256×256,将层厚参数设置为3~7mm,将FOV参数设置为30cm。序列包括SE序列和T1WI/T2WI序列,其中T1WI序列涉及的参数主要有TR为190~500ms,TE为7.7~10.0ms,T2WI序列涉及的参数主要有TR为3000~5500ms,TE为67~103ms[3]。给予患者MRI增强扫描,选取钆喷替酸葡胺(生产厂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26)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入,应用剂量为0.01mmol/kg,将注入速度设置为2.5mL/s,T1WI序列涉及的参数主要有TR为500ms,TE为20.0ms,T2WI序列涉及的参数主要有TR为2500ms,TE为1000ms,将层厚参数调整为3mm,将层距参数设置为3mm。详细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4]。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疾病检出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检出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的例数,对比各项检出率;评估两组诊断效果,观察记录两组的诊断准确例数和误诊漏诊例数,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误诊漏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检出情况

对照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的检出例数分别为39例,7例,6例,9例和5例,检出率分别为51.32%,9.21%,7.89%,11.84%和6.58%;观察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的检出例数分别为41例,8例,6例,11例和6例,检出率分别为53.95%,10.53%,7.89%,14.47%和7.89%;两组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检出率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χ2=1.559,0.074,0.000,2.230,0.098,P=0.212,0.786,1.000,0.631,0.754)。

2.2 评估两组诊断效果

对照组的总检出例数为66例,总检出率为86.84%;观察组的总检出例数为72例,总检出率为94.74%;两组的总检出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χ2=2.832,P=0.092)。对照组的诊断准确例数为60例,诊断准确率为78.9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例数为70例,诊断准确率为92.11%;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观察组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对照组的误诊漏诊例数为16例,误诊漏诊率21.05%;观察组的误诊漏诊例数为6例,误诊漏诊率7.89%;与对照组误诊漏诊率对比,观察组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χ2=5.315,P=0.021)。

3.讨论

颅内占位病变的多发部位之一即为鞍区,主要指的是颅中窝蝶鞍以及其周围结构区,含有的结构主要有垂体、下丘脑、大脑动脉、蝶鞍以及视神经等。颅内鞍区肿瘤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颅脑肿瘤,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等,其中尤以垂体腺瘤最为多发[4]。颅内鞍区肿瘤以垂体腺瘤最为多发,非垂体起源肿瘤相对来说较为少见,该病患者大多采取手术治疗。受患者肿瘤类型影响,其手术入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例如,垂体腺瘤多采取经鼻蝶窦入路,另外,就该病患者的手术效果而言,其除却与患者的手术入路之间密切相关,还与患者的肿瘤类型之间关系密切[5]。发生于鞍区以及其后周围组织的颅内肿瘤即被称之为鞍区肿瘤,该肿瘤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且类型较多,患者的病变影像学表现多变,具有复杂性,同一肿瘤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征象,不同的肿瘤也可能表现出同一影像学征象,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现象,会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形成阻碍。为此,探索可靠、准确的方式为患者展开临床诊断,准确鉴别出肿瘤类型,提升诊断效果,尽早为患者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科学性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垂体瘤大多呈现出类圆形或者是圆形,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分叶形,和邻近组织之间存在有清晰的界限,CT检查结果显示,密度具有不均匀性,鞍背骨质要更加薄,蝶鞍呈现出扩大趋势,促使患者的部分垂体逐渐向下入侵[6]。肿瘤瘤体体积相对来说比较大,向上侵入进患者的三脑室前方或者是侧脑室前角,进而会对患者的脑脊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致使患者出现脑积水现象。经MRI扫描后,患者的鞍区内肿块直径比较大,和邻近组织之间存在有清晰边界,MRI检查的T1WI序列呈现出等信号,T2WI序列呈现出高低混杂信号,又被称之为“束腰征”或者是“雪人征”,而这一点也是分辨鞍区脑膜瘤和垂体瘤的关键所在。其MRI增强显示结果为患者肿瘤内部或者呈现出不均匀,或者是呈现出均匀,与病灶之间具有清晰边界[7]。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具有非常快的生长速度,在所有颅内鞍区肿瘤患者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有单纯实性、单纯囊性或者是实性和囊性混合等几种类型,患者囊壁大多表现出钙化,主要发生于患者的鞍内以及鞍上,部分发生于患者的鞍底[8]。经CT扫描发现,囊性瘤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比较低,实性瘤的密度一般比较高,其典型特征为患者的颅咽管瘤变边缘表现出高密度钙化,又被称之为“蛋壳样”改变,其中尤以肿瘤内部钙化最为多发。MRI扫描后,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多样性,致使这一现象发生的因素为与瘤体内部组织含有的成分之间密切相关,对于囊性肿瘤来说,其T1WI序列呈现出高信号,T2WI序列呈现出低信号;对于单纯实行颅咽管瘤、实性混合肿瘤以及囊性肿瘤来说,其T1WI序列和T2WI序列均呈现出低信号;增强扫描表现出瘤体边缘出现强化,囊性瘤体内部的实际强化不显著。在所有颅内肿瘤中,脑膜瘤患者的发生率约为20%,该病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为大部分为类圆形或者是圆形,也有部分患者外形表现出星形或者是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瘤体周围组织呈现出脑水肿现象,其密度相对较低;MRI扫描后,患者的T2WI序列呈现出低信号,T1加权表示为等信号,T2加权表示为等信号或者是高信号;有超过50%患者的MRI增强表现出“鼠尾征”。胶质瘤和患者邻近组织之间存在清晰边缘,大多于患者的鞍上发生,少部分患者可以观察到钙化表现。经CT扫描结果为表现出片状,或者是点形,其外形具有不规则性;经MRI扫描后可以观察到T1WI为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T2WI呈现出高信号,该病患者大多伴有脑水肿现象,或者是表现为部分囊变;在MRI强化过程中,有部分表现为不均匀,有部分表现为轻度强化。生殖细胞瘤大多发生于患者的三脑室前部、垂体柄和下丘脑,从组织学层面上讲,其与发生于松果体区者具有相似点,包含胚细胞癌、绒癌和畸胎瘤等。该类型肿瘤多发生于10~20岁群体,女性发生该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男性[9]。该类型肿瘤的CT扫描结果主要为占据鞍上池或者是前方,大部分表现出多边形或者是类圆形,具有清晰的边界,肿块有强化表现,密度略高,可伴有坏死现象、囊变现象或者是出血现象。当生殖细胞瘤侵犯到患者的室间孔或者是三脑室时,会致使患者出现脑积水现象。经冠状扫描结果显示,肿瘤进入患者的鞍区,患者的垂体受到压迫。Tl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或者是等信号,质子密度或者是T2加权成像表现为略高信号,有增强表现。另外颅内鞍区肿瘤还包括转移瘤以及脊索瘤等,在临床检验中需要加强重视程度,以便于提升整体检验效果。总的来说,给予颅内鞍区肿瘤患者CT扫描,其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外表呈现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肿瘤大多位于鞍区之内,朝鞍上方向生长,在急性出血情况下表现为高密度,此外为等密度或者是低密度;给予颅内鞍区肿瘤患者MRI诊断,其影像学特征主要为鞍区内存在有较为光滑的软组织肿块,生长方向为鞍上、鞍下和鞍旁,T1WI序列呈现出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出高信号或者是稍高信号,囊性病变存在不均匀信号[10]。脑膜瘤、胶质瘤和生殖细胞瘤等的发生率较低,临床上需根据影像学特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进一步分析。CT检查对于肿瘤大小、边缘形态以及位置判断等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于高密度和钙化现象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成像能力。颅内鞍区肿瘤具有较高的钙化率,特征具有典型性,肿瘤边缘表现出弧线型,CT诊断的应用,能够清晰显示出肿瘤的钙化情况,能够降低出现误诊的概率,可以提升肿瘤的实际检出率。但因颅内鞍区肿瘤成分具有复杂性,采取CT诊断有时会忽略掉一些细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诊断效果,会出现漏诊等表现。MRI诊断能够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该诊断方式能够获取到较高的成像清晰度和对比度,伪影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清晰显示出肿瘤与血管关系和瘤旁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采取MRI增强扫描,可以区分出大部分肿瘤和血管、瘤旁组织,能够显著提升垂体腺瘤、鞍区动脉瘤等肿瘤的准确率,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支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检出率均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误诊漏诊率对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说明颅内鞍区肿瘤患者CT诊断和MRI诊断均能够获取到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MRI扫描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获取到更准确地优化颅内鞍区肿瘤临床诊断结果,有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给予颅内鞍区肿瘤患者CT诊断和MRI诊断均能够获取到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相对比于CT诊断来说,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依据。

猜你喜欢

脑膜瘤垂体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脑袋里长瘤一定得手术吗
查出脑瘤怎么办
别忽视脑膜瘤
复发胶质瘤组织中miRNA-200c的表达 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