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等教育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2022-11-2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能力

王 庆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广泛的意义、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的情感,同时语文也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生存及发展的重大任务,由古至今,连绵不断,其记载了诸多鲜活的故事,犹如繁星一般令人沉醉。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评估运用的基础指标在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日常教育中,阅读与写作通常是教师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一般而言,初等低年级语文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借助阅读教育实现的。唯有提升阅读能力,才能强化个体知识获取能力,从而为语文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重视初等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足

现阶段,国内多数地区均已开始进行课程改革,这对于学生与教师角色转变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教师更为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然而,在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往往给人带来投入过多但收效甚微的印象,学生们阅读能力提升成效并不显著,且阅读兴趣也未有效提高。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与选择的教育模式较为陈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往往将关注重点置于教授过程上,针对教材文本中包含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通常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并未充分呈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并未获得有效培养。目前,多数语文教师教授阅读课时,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将教学重点置于教材内容层面。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习型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受到既定教育计划与教育目标的严格控制,有着较强的计划性以及目的性,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育中,既要全面完成相应教育任务,也要深度思考如何在保证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们营造丰富多样的阅读情景,使学生们掌握课堂主动权以及阅读主动权,使其可以在阅读中逐渐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持续提升阅读水平及能力,而非语文教师替代学生学习和阅读,将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全面灌输给学生,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制约。

(二)缺乏对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视

一直以来,作文写作都是我国语文课程教育的重点与中心。现阶段,初等低年级语文教师往往在阅读教育中普遍存在忽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学生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少,且阅读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而学生阅读量少与阅读面狭窄,是限制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首先,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基于教材篇目数量而言,接近初中阶段共需要学习和阅读180 篇文章,这对提高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还远远不够,并且阅读教育中还存在注重课文讲读而忽略课文自读的问题,学生借助语文教材所阅读的作品数量相对有限。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校与家长鲜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和语文学习无关的书籍,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均用在语文教材当中,在某种意义上斩断了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的途径,导致其人文知识掌握不足,文学素养亟待提升。据张洪岑研究表明,多数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时,其文章阅读速度显著较慢,难以在导师规定时间里充分完成其指定与推荐阅读的书籍。并且,多数学生或通篇逐字逐句阅读,或者不读文章,对于浏览、跳读以及文章重点的掌握能力不足。而信息化社会对于个体的阅读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个体既要掌握文章精读策略,也要掌握浏览、泛读以及速读等阅读技能。多数学生在十余年的语文知识学习中并未充分掌握该项技能,主要原因在于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不当。

(三)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尽管考试制度是学生提升与呈现自身能力的主要路径,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现如今,多数初等低年级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深远影响,对于学生成绩较为关注和重视。同时,应试教育也容易造成学生个体忽略能力提升、注重知识记忆,忽略阅读教育、注重考试辅导,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等问题。在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师生把大部分精力与时间均投入到应对考试以及提升成绩等层面,而非如何提升阅读能力方面,导致现阶段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教师为考试而进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象。近些年,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大环境下,语文阅读能力逐渐成为主要考核内容,这也推动了阅读教学改革,使教师逐渐注重阅读教学。但是,在衡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层面,通常是在考试中通过试题为学生们提供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在4 个选项当中排除其他干扰项,选择出正确答案,以此规避人工阅卷出现随意性问题,追求试卷评分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但是这类试题也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相对于数理化等学科而言,文学作品并非抽象化的概念,更不是公式、定理与定义,其蕴藏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在语文阅读中,不同的学生基于不同视角与维度理解文章内容,往往会生成差异化的认知,硬性标准或统一见解往往会限制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及培养,也容易造成学生们“死读书”与“读死书”等问题出现。

二、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问题成因

(一)教师层面

首先,部分教师对阅读教育缺乏正确认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加之部分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过于深厚,致使教师对阅读教育缺乏重视,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部分教师认为,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内容要根据既定教育大纲及考试要求设计相应的课后习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可以逐渐巩固和深化对于生字、词汇、语句及文言文等层面的知识。而对于课外阅读相关习题,多数教师往往直接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并未展开深入解析与探讨。单纯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们自主思考思维及能力发展受限,其阅读能力也未获得提升。此种教育并非真正有效且合理的阅读教育,也并非以学生需求为基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发展的教育。

其次,部分教师课堂阅读教育技能亟待提升。在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相对简单,只需学生细心阅读便可在课文中找到正确答案,此阅读教育存在知识单向灌输的弊端,学生相对被动,导致其发散思维与学科素养难以获得发展。同时,此种模式也剥夺了学生深度解析文章与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自主能力难以提升,也难以表达个体见解。

(二)学生层面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阅读学习存在认知偏差。学生普遍基于考试视角,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置于考试方面,包括字词、语句和注释等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学习上,并未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提高个体学科素质,也并未深入感受、鉴赏与理解文章中包含的优美词句。另一方面,名人名言和名著作为中考的重要习题类型,其范围普遍局限在语文教材中。部分教师为有效应对此类习题,避免学生们在此类习题中失分,往往将总结归纳的重难点设置为提纲,在课堂中下发给学生,重复性考试,使学生们牢固记忆名著中描写的重要情节以及人物角色等信息。此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如重视学科成绩般重视阅读,从而使得其对于阅读学习的重要性也缺乏认知。

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更新阅读教育观念,采取“少教多学”教育模式

更新阅读教育观念是语文课堂中合作阅读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性要素。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生成,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者与占有者,其更大限度上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在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习习惯层面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在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适当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阅读教育观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学习以及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可以掌握自学的权利。所谓“少教”,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创造性与启发性地引导和教授学生,而“多学”则是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实现独立、深度与积极学习。诚然,少教多学作为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对于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均提出较高要求。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此种教育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从而带动课堂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应深刻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每名学生均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其具备自身特殊的思维模态,也具有一定世界观,在阅读教育中,教师应允许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与观点,切忌过度干预,避免让学生机械化地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固化思维模式思考与看待问题,应引导学生自主支配个体思想。在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采取“少教多学”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值得注意的是,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教师全面放手,而是对于教师综合能力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无论是选择阅读素材,还是解答学生们所提问题,教师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教育能力和智慧,组织好语文阅读课堂,使学生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主动且积极发现、提出并解决各种问题。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教师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独立阅读时间,使学生可以在自由阅读过程中深刻感知文章蕴藏的思想情感,使其在阅读之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养成热爱读书与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最终生成良性循环。

(二)组织多样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活动也是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唯有将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充分融合,才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诚然,若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凭借教材文本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文本阅读。张志公曾提出,语言能力的主要获得来源,课堂上和课外所占比例约为“三七开”,换言之,30%源自课堂阅读,剩余70%则源自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也是影响初等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主要因素。对此,学校与教师应组织多样性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方面,学校应组织阅读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使知识充足的学生展示自我,使学生们在竞赛中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是对学生进行课外积极阅读的最佳鼓励。学校方面还可以组织多样性知识大赛,活动既可以倾向于智力开发层面,也可以倾向于技能锻炼层面。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锻炼学生各项技巧与技能,并且在竞赛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及学习。另一方面,设置情景剧。初等低年级的阅读学习不应局限在阅读与写作层面,还要演绎,语文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设计情景短剧,指导学生们将教材文章改编为剧本,或在班级面向同学表演或在家中为家长表演。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们可以在表演实践中全方位呈现人物形象特色。比如,课文《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安徒生童话,内容极具教育意义,通过该文章,可让学生们学习诸多道理,培养学生诚实、知错就改等高尚品质。学生可以在自己设计的情景短剧当中,借助角色扮演生动形象地呈现该童话中的人物特色,并对作者所想表达的内涵生成深刻认知。另外,此种拓展类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吸收更多新知识,还能锻炼其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们对于语文阅读形成强烈兴趣。

(三)创新阅读教育方法,发展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作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身主观分析替代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教师应注重逐渐培育学生们创造性阅读及探究性阅读意识和能力,强调有创意与多维度的阅读。诚然,创新作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初等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打破以往机械化读书的壁垒。而若想创新阅读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应在阅读教育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习得新知识、新思路与新方法。创新性阅读模式即鼓励学生们主动积极参加教育互动,勇于质疑,并积极思考,针对教师所讲内容以及自身所学内容可以提出独到且新颖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们敢于创新的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模式能够创新为诸多阅读形式,具体包含讲读式、精读式、诵读式以及读写式等,多元化的阅读模式能够使学生们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更多感受与体验,进而更加热爱阅读,提升教育成效。多数语文教师在初等低年级阅读教育中,仍延续以往教育形式,即介绍文章时代背景与作者,而后划分文章段落并逐段讲解,最后回归文章核心思想与写作特色。此种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低沉,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发散性思维形式。对此,教师应设计针对性问题,调动课堂氛围,使阅读课堂起伏有致,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中心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济南的冬天整体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并引导学生们借助文章阅读明确“温晴”即济南冬天的特征,使学生深思文章从哪些角度刻画了济南冬天的特征,如此一来,学生便可通过阅读深度理解文章,这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解决现阶段初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根本上更新阅读教育观念,创新阅读教育模式,使学生积极探究阅读过程中蕴藏的趣味性问题,真正掌握阅读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使其学会创新,最终借助知识积淀,全面提高个体学科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能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