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池塘养鱼高产新技术

2022-11-19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9期
关键词:淡水鱼养鱼鱼种

章 勇

(南平市建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南平 354200)

前言

根据目前国内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情况,目前采用的是淡水池塘养鱼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饲养过程中易于操作,因此,高产出的淡水塘养鱼已逐渐成为我国今后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淡水塘养鱼最大的目标在于持续提高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水产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水产品的工业化和商品化,因此值得养殖户推广应用。

1.淡水池塘养鱼概述

目前,国内淡水池塘养鱼普遍采用80∶20的比例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鱼类产量和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鱼种的安全,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淡水池塘养鱼高产新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80∶20是将80%的主鱼和20%的混合鱼放入到了淡水塘中,其中80%的主养鱼类可以是草鱼、鲤鱼、团头鲂、优质鲫鱼等具有高经济效益的鱼类。其余20%是以鳙鱼、鲢鱼、鲈鱼和鳜鱼等鱼为主。因配合饲养的鱼类种类有其多样性,因此,其作用也不相同。比如:鲢鱼和鳙鱼的主要功能就是清除池子里的浮游生物等,让池子里的水保持清洁,而鳜鱼则是一种以捕食小杂鱼为主的鱼类,避免小杂鱼抢夺鱼饲料。

2.淡水池塘养鱼高产技术

2.1 淡水池塘养鱼的水质要求

饲养者要认识到养殖水体的重要意义,并对养殖水环境进行定期的科学监测。溶氧量的多少是决定养殖水域质量的重要因素,养殖水域中的溶氧量应该在5~8mg/L之间,如果溶氧量过少,会造成浮头,严重时会导致鱼类的泛塘死亡。淡水鱼的最佳生存水环境pH为7.0~8.5,如果pH失衡要及时调整。当水质中有过酸性时可以引入新水,并用生石灰进行调整。通过适时应用生化药剂进行水质调控,并通过EM菌群的定时应用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溶解氧浓度应在6mg/L以内,水中的溶氧量对水中有害成分的浓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持一定的溶氧量可以减少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元素的浓度。维持足够的氧气也能加速有益菌的增殖,加速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降解,并能有效地阻止厌氧菌的滋生,降低病害的发病率。水体中有足够的氧气能提高鱼类的抵抗力,提高鱼类对恶劣的生存能力,为了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需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环境,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和有机质的充分分解。

2.2 淡水池塘养鱼的品种选择

在淡水塘养殖中,一般在选用鱼种时要参照市场的现实需要,同时要兼顾养殖的易用性和实用性。而80∶20的饲养方式,则是在市面上出现了几个很流行、很有经济效益的品种。值得指出的是,80∶20并非一成不变,在饲养上也可以采用70∶30、90∶10等方式,一般将主养品种比例保持在70%~90%左右。在进行搭配养殖时,要选用能把主要饲养鱼类的残饵、粪便等作为饵料及养分的,以滤食及捕食小杂鱼的品种为宜。而且要留意配合套养的鱼种不能具有强攻击性,也不要与主要饲养种类竞争营养。

2.3 淡水池塘养鱼的营养来源

在淡水池塘中,养分来源是由主要饲养品种饲料投喂提供,所用的饵料有人工或自然饵料,根据不同的饲养种类进行饵料的选用,从而提高鱼体抵抗力,避免鱼病发生。任何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养分,饲养者应注意淡水鱼类的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养分包括了植物性营养物质,也包含动物性营养物质,植物性营养物质是淡水鱼类在其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某些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等。在水体中除了含有动植物养分以外,还含有多种有机养分,这种有机化合物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但在鱼类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增加有机物质可以提高鱼类的生存和繁殖率,但若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鱼死亡。由于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高,不但会对鱼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污染水体环境,因此,在投入养分时,必须精确控制饲料用量,确保养分的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地发挥养分的有益作用。

2.4 淡水池塘养鱼的放养过程

要确保在放养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鱼类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产量。

在养殖前,鱼塘改造、淤泥清除、消毒、注水等环节都要做好,在正常放养的过程中,具体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时间要视收获时间、规格和池塘的情况而定。在一定条件下,养殖密度与产量呈正向关系,养殖密度越高,产量越高。但是在鱼类的总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以后,就算加大养殖密度,其增长速度也会变慢,实际放养池塘条件、实际放养种类,放养鱼规模和鱼池规模,都决定了放养数量。在饲养过程中,所选用的品种购买前要做好苗种检疫,品种必须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强健。要确保放养的品质,首先要从体色、群体组成、活动能力、逆水游泳、离水挣扎等方面进行鉴定。放养通常是在注水结束一星期以后进行,首先要将鱼塘里的鱼用容器装好,然后将鱼苗全部泡水过温后再放入鱼塘,4~8个小时后鱼苗生活正常,能够证明放养安全性,可以进行正式放鱼。

2.5 淡水池塘条件选择

池塘选址,要求水源充足,并且水质纯净,符合渔业的用水标准,交通运输方便。另外,鱼塘的水源要干净无污染,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卫生清洁,不要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遮挡。在淡水养殖池塘中培育水生植物,为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利用水生植物生长特性能够避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并能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有害成分,保障淡水池塘水体质量。水生植物不仅能提高水体质量,还能为鱼类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水生植物在淡水鱼类的生长中也可以起到饵料的作用,能补充营养物质,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因此水生植物在淡水养殖中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水域环境、鱼种类和鱼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水生植物种类,并按鱼的养殖数量确定池塘面积。池塘形状最好设计为长方形,东西方向为长,南北方向为宽,长宽比2~3∶1为好,这种走向设计能够让池塘接受的光照时间更长,促进水生植物的发育。池塘形状虽然不会对鱼的生长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但也会对鱼塘的溶解率、排水状况、污水排放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间接影响到淡水鱼的养殖效果。

3.淡水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应用要点

3.1 选择合适的养殖鱼类搭配

水产市场导向是鱼类养殖的一个主要因素。80∶20的比例不是固定的。淡水塘养殖的鱼类大多很有价值,所以鱼类的选择要结合其养殖特点、容易获得和市场需求等特点。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培育鱼种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在淡水塘中饲养的鱼种都是很有利用价值,因此,在挑选鱼种时要把它们的特点、养殖方法和市场需求方向相结合起来。此外,20%的混合饲养的鱼一般都是食肉食性以及滤食性鱼类,主要养殖鱼类剩余的饲料是20%养殖鱼的主要食物,主要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野生小杂鱼也是这些鱼的营养来源。其次,淡水池塘的养分来源,大部分都来自饲料喂养,养殖人员也要根据养殖鱼类需求选择合适饲料以及喂养量,控制淡水池塘中的维生素含量,避免出现养殖鱼营养不足而导致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3.2 结合实际养殖情况管理池塘

目前淡水池塘养殖工作主要包括防、管、水、饵等多方面方法管理,这些养殖方法可以应用到各种池塘养鱼过程中,在80∶20养殖模式中进行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有效提升鱼类的总产量,并且生产出的鱼类质量也能符合严格的市场需求。无公害的养殖模式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是我国当前淡水池塘养殖高产新技术的主要应用模式,无公害的渔业养殖也达成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的要求。

3.3 合理调节鱼类放养密度

养殖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养殖条件,在放养正式进行前,将池塘内的淤泥进行处理,对淡水池塘彻底杀菌消毒后放水。在放养中要合理控制到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越高产量就越高,但是当放养密度达到一定限度后,过高的放养密度将会限制鱼类生长速度,因此养殖户要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确保养殖经济收益。此外,在鱼塘的面积选取上,以5~15亩为宜。如果养殖地区在开阔平原,应将面积限制在1hm2左右。鱼塘面积要尽量宽敞,保障淡水鱼活动空间充足,营造良好的淡水鱼生长环境,同时开阔的水面能够让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大大提高,表层和下层的水体之间也可以产生流动,加快有机质降解速度,可以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提高放养量。

4.淡水池塘养鱼疫病防控

4.1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强化养殖场所的建设,周围要有足够的水源,并设立单独的蓄水池,对养殖用水进行沉淀、净化、过滤、消毒。养鱼池塘应合理安排进水口与出水口,保证主流路和主排水管间分离,各水槽应有单独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避免不同池塘串流而将病菌扩散到其他无病养殖区域。要加强对池塘底质的治理,污泥过量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不但会造成水中氧气流失,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污染物,滋生的细菌也会对淡水鱼造成健康威胁。在养殖周期结束后的冬季完成清塘、清泥、晒塘环节,并且在春种放养之前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消灭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对疫病也造成抑制作用。通过对生物制剂的正确应用,可以显著地改善池塘水质,快速分解水中毒有害成分,并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形成良好的水体生态平衡,增强鱼类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淡水鱼健康成长。

4.2 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

在鱼苗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针对不同鱼苗种类的检疫环节,从根源避免出现疫病。新购买或分池换塘的鱼苗和鱼种,必须在进入鱼池之前进行药浴杀菌消毒,以阻断病原的传染。大多数鱼病的高发期在4~10月,特别是4~6月、8~10月,在疫病高发期,养殖人员应对池塘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养殖人员要定期检查池塘中淡水鱼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池塘中有病死鱼,应立即将病死鱼打捞出来,并在远处进行无害化处置。所有的饲养器具,在使用后都要进行彻底清洁,自然晾干后放置阴凉通风处妥善保管。在疫病高发期,患病池塘和无病池塘之间要进行严密隔离,工具也要分开使用并分开存放,若所需的工具数目不够不能单独使用时,须先在使用前进行杀菌处理,防止疫病传染。

4.3 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质量好的饲料能够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淡水鱼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更强。为了保障饲料质量,养殖人员应当采购由国家认可的饲料厂提供的高品质饲料,保证饲料原料新鲜、无发霉,还可以在饲料中合理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及微生态制剂,既能为淡水鱼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又能促进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为了提高淡水鱼抗病性,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当添加剂,如:中草药、生物碱、肽聚糖、苷类、甲壳多糖、脂多糖、多聚糖、海藻多糖等,并根据养殖实际情况控制添加剂量,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提高鱼类免疫功能。在疫病高发时期,采用两周投喂、两周停用的轮换方式使用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发生,保障淡水鱼质量。

5.结论

淡水池塘养鱼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保持淡水池塘养鱼产量稳定较高,养殖人员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鱼种,采用80∶20的混合养殖方式,将主要鱼种选择和鱼种的密度、比例都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淡水池塘养鱼经济效益最大化,对淡水鱼养殖产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淡水鱼养鱼鱼种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饲料暴涨!今后养鱼如何赚钱?花白鲢成为渔民们心中的“白月光”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养鱼记
探究养殖技术改进对淡水鱼肉品质的影响
高温抬升淡水鱼价格 国庆节后涨情可能缓解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