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医学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探讨

2022-11-18李浩胡小钰罗泽红曾苹马武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9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外治法

李浩 胡小钰 罗泽红 曾苹 马武开

【摘 要】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西医学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内服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改善病情抗風湿药等;但疗效并不稳定,且长期口服西药可能会有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苗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丰富,其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广”等特点,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总结实用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医外治法内容丰富,之前仅在民间使用。近年来,随着民族医学研究的兴起,苗医药有不少疗效显著的药物及治疗方法见诸报道,现就常用的弩药针法、蒸浴疗法及外敷法等几种外治法简要操作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探讨苗医学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以期为苗医药进一步学术研究与临床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为进一步挖掘民族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奠定基础。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民族医学;苗医学;外治法;理论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脊柱、骶髂关节疼痛,腰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同时累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对于本病应在早期积极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目前,使用药物治疗AS多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药物之一。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虽疼痛感较之前缓解,但长期服用药物对病情的发展没有很好的延缓作用,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待商榷;本病一旦停药容易复发,这也可能是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2]。中医学在历经千年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经验,对于AS疼痛、僵硬等症状有独到的见解及治疗手段,通过中医治疗患者通常会获得更高的舒适感及依从性[3]。苗医外治法是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AS治疗中发现,药物外治法局部疗效优于内治法。常见的苗医疗法是通过不同的外治手法刺激、外敷、熏洗肩背部或腰部疼痛,由于其操作简便,疗效神奇,不良反应小而受到苗族人民的推崇。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苗医学的发展,苗医特色外治法在临床逐渐受到重视和

运用。

1 苗医学对AS的认识

1.1 苗医学对AS病名的认识 古时苗族居民常因极端气候、战争等被迫多次迁徙,生活在云贵喀斯特区,生存环境差,风湿病(脊痹)患病率较高,对AS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中医学或苗医学文献中均未见病名“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中医学以腰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将其归为“大偻”“脊强”“鱼背风”“竹节风”等范畴[4]。《素问·痹论篇》曰:“肾痹者……脊以代头。”《诸病源候论》曰:“风寒搏于脊膂之间……故令背偻。”《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指出:“冷气攻冲背膂,腰脊强而俯仰不利。”阎小萍教授在1999年正式提出将“大偻”作为AS的中医病名[5],由此,AS的中医病名正式确立并在全国风湿病专科统一使用。苗医学相较于中医学,对于AS的病症命名及分类很不统一,也少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苗族简史》记载,苗医“把人体的疾病分成内科三十六症,外科七十二疾”,根据AS临床症状,将其归类于“三十六风”[6]。根据湘西苗医十七病候归类法及疼痛病候定义,将其归类于疼痛证候之身架痛证。

1.2 苗医学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苗医素有“无毒不成病”“无乱不成疾”之说。在苗医学理论中有八因致病学说,八因通过侵袭机体或在体内蓄积日久产生毒害力导致人体生病,苗医把其中“毒为外邪”和“乱作内因”作为疾病产生的根本及内外因的划分,同时毒与乱可相互作用,相互裹挟使疾病更加复杂,即“毒可生乱,乱可致毒”“毒为百病之源”[7]。自上古九黎部落开始,苗医“毒”“巫”“医”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少数民族特有的“蛊毒”传说更是为苗医学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蒙上神秘面纱,时至今日,苗疆蛊毒的传说仍旧流传,让听者谈“毒”色变[8]。据现代研究表明,AS的诸多致病因素中细菌感染与其有密切联系[9]。国内外大量病原微生物学家研究发现,AS的发病与多种菌群感染存在交集,其中以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较为显著[10]。一项来自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墨西哥50%的AS患者有微生物感染史[11]。这与苗医“毒”邪致病学说中狭义毒邪致病相吻合。外毒侵袭机体,由于感毒的性质不同,个体差异,发病各有差别。外感风寒邪瘴之气,脊柱冷痛紧痛、头风头晕、四肢僵硬、活动不灵等症状,属于冷寒风毒;若因感受湿热毒邪则表现为口舌生疮、关节肌肤肿痛、腹痛便秘、肌肤湿疹、大便溏、小便涩赤等,属于湿热毒邪。苗医学认为,“无乱不成疾”是对病机的高度概括,AS发生是人体波松不(骶椎骨)和叽息(筋腱)的结构异常改变。玛汝务翠(即良好的生理结构)异常改变是AS主要病理表现;搜媚若(即生灵能)的减退、障碍或异常亢奋,是疾病生成的内在因素。总的病机是玛汝务翠的劣变,导致人体有关生理结构紊乱,从而引起AS的发病和疾病进程。

现代研究表明,AS发病与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和自身免疫具有一定的关系。KEBAPCILAR等[12]通过对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损的AS患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现其体内的激素分泌并未异常升高,提示A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相关。此外,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可能也是AS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李旅萍等[13]研究显示,AS患者中存在Th1及Th2比例失调,Th1/Th2比例升高的现象。上述研究从另一方面解释了苗医对AS“乱”为内因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苗医外治法历史沿革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医学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并生存下来,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治、内治及内外共治法,其中外治法最为著名。古代苗医治疗方法多与巫术相结合,如化水术、治神术等;现代常见的苗医疗法剔除了苗族巫术的成分,通过不同的手法针刺、外敷、熏洗等方式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苗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为“四大筋脉”[6],内容十分丰富。根据苗医生成哲学的观点,外治法也遵循三本一体的原则,即《崇山文集·苗族生成哲学在苗医中的应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民委政协编印,1987版)所说的“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改善玛汝务翠”[14]。

3 苗医外治法特色

历史上苗族人民经历了多次大的迁徙,一部分经过“窜三苗于三危”迁入西北,另一部分经过“放欢兜于崇山”而趋入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地[6]。部分苗裔经过多次迁徙后以小聚居形式定居于西南部山区,在多年战乱和长期流离失所、交通不便、驻地隔绝、生存环境恶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苗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山文化”“迁徙文化”及苗族独树一帜的疾病防治经验。在用药方面,苗医在治疗疾病时提倡“药用鲜品、随采随用、用法多样”,在组方上常用单味药物,忌配双数,遵循“配单不配双”“三本一体”的原则;在治疗上多“以外治为主”。苗医外治法通过使用日常可见的药物、蒸汽、器具或手法作用于人体疼痛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畅通四大筋脉、行气散血、祛除毒瘴、激发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如药针、熏蒸、外敷、外洗、热熨、发泡、放血、刮治、针挑、捏筋、掐刺、㨰蛋等疗法,均有较好的疗效。

4 治疗AS常用的苗医外治法

苗医称外治法为“方术”,即苗医的医药技巧,其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民间使用广泛,可大致归纳有四十九套。以下将对临床常用治疗AS的几种外治法进行简要介绍。

4.1 药针疗法

4.1.1 弩药针(又名糖药针)疗法 民间苗医选取随手可见的缝衣针1枚或数枚,将针尾插入筷子或木棍内,一端留出2~3 mm左右的针尖,经固定而成针具,主治风湿麻木、疼痛、偏瘫等症。弩药是古时候苗族狩猎时涂抹在箭矢上毒性很强的药物,现代多为减毒药弩药,固体弩药(炎酒、独角莲、蛇毒、马蜂毒、半夏、蛇胆草)使用时用蜂蜜稀释,涂于弩针上用于治疗人体疾病,又名“糖药针”。液体弩药(草乌、川乌、白龙须、黑骨藤、透骨香、一枝蒿、截烂)选用多种功效的野生新鲜药材榨取药汁,使用时将弩针消毒后再用针尖蘸取适量鲜榨药汁在脊柱两侧、骶骼关节部位作“回”形或“+”形点刺,治疗AS可沿夹脊穴点刺上下十至数十针不等。热毒炙盛者,在弩针点刺后可对点刺背部进行走罐,吸出毒血进行背部皮肤消毒后再次涂抹弩药液。弩药的保存是将制作好的药液静置在干燥通风处蒸发水分成膏状,使用时用药勺挑出指甲盖大小的药膏,加入适量白酒或冷开水进行稀释。弩药针在苗族民间医师中历经多代传承,弩针形式多样,弩药秘方也各有特色。在“疗顽疾、起沉疴”的醫疗实践活动中均能收获良好疗效[14]。现代研究表明,弩药针外治安全性高,可抑制机体内炎症因子高表达,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15]。弩药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猫头风、竹节风、寒湿痹痛风及风疹瘙痒等风类顽固性疾病[16-17]。该疗法将针、药巧妙结合,通过针具刺入皮肤经络加速药物被人体吸收,同时兼有疏通经络,排毒拔毒、止痛抗炎等功效。其常应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AS、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且均可收获明显的疗效。

4.1.2 火针法 使用时,将针具消毒后蘸上牛黄粉末(也可视病情需要,加入其他药物),在煤油灯或酒精灯上熔化,迅速将针具点刺患处,以针尖刺入患病部位拔出白色黏丝尤佳,根据疼痛部位大小点刺一至数针不等。在临床上,火针可以治疗偏瘫、手足麻木、四肢肿痛、阴虚热毒证,或冷毒、湿毒、风毒等所致疾病[18]。该疗法因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显著,得到民间广大医者和患者的青睐,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曾文璧等[19]临床以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与火针针刺背俞穴联合塞来昔布(试验组)治疗AS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1.31%,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何蕾[20]火针治疗AS患者48例,在阶段疗程完成后,显效11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高立新[21]将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肾虚督寒型AS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仅为67.74%;试验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彭庆珊等[22]观察AS患者在火针疗法后的脊柱疼痛程度及僵硬症状,发现患者平均晨僵时间由(30.75±

3.13)min缩短为(3.15±0.60)min,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由(5.50±0.33)分降为(1.25±0.25)分,说明火针疗法对改善AS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晨僵时间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4.2 蒸浴疗法 民间苗医根据病情分为全身或局部熏蒸洗浴,将药物煎煮后,通过药物的热蒸汽熏蒸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苗药熏蒸法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按熏蒸方法3倍浓度进行熏蒸,家兔未出现死亡和明显的中毒情况[9],表明苗药熏蒸验方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对于AS可用苗医蒸浴疗病方[6](马尾松叶、樟木叶、水羌蓬叶、柏树叶、白蒿、吊柳叶、酸筒、毛毛蒿、柑橘叶、芫荽)在蒸汽治疗箱内进行腰背部薰浴治疗。熏蒸疗法适用疾病广,药物取材便捷廉效,苗医多用于治疗风冷水气毒症及诸风痛等。该疗法将药疗与热疗相结合,利用蒸汽的热度扩张人体毛孔及毛细血管,促进药物的吸收,加速血液运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将体内毒素排出,从而帮助机体恢复。赵彦等[23]采用中药熏浴方(海风藤、徐长卿、冰片、川芎、苏木、姜黄、独活、细辛、防风、羌活、桂枝)治疗AS患者

45例,结果疼痛缓解16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袁庆忠等[24]以苗医民间验方熏蒸治疗脊痹,其方法是将药物置入锅内煎煮,将药物蒸汽导入特制的熏蒸箱内,让患者熏蒸15~30 min,共治疗117例,结果治愈68例,显效29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与熏浴疗法原理相同的还有敷药热疗法,将消风赶毒散等30多味药与药酒拌炒至45 ℃左右,装入大小适宜的布袋内,扎紧袋口,趁热将药敷于以上相应部位;亦可将药物鲜品捣碎用黄酒混匀敷于患病部位,再用艾枝点燃烘烤,以皮肤潮红为宜。此法具有良好的活血脉、祛风湿、通经活络、利节止痛之效。此外,苗医将新鲜草药煮热捣烂后覆盖于脊背疼痛处,对缓解疼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5]。杨晓东[26]报道,应用苗医热敷疗法,临床轻症宜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若欲持久以治疗内脏病变和深层病灶则使用热袋敷,利用热的穿透力而达到治疗作用。

5 其 他

5.1 推拿按摩疗法 用苗族独创的㨰法、揉法等手法在颈、胸、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夹脊穴和骶骼关节周围进行按摩治疗,每次约30 min。以手下有微热,局部肌肉有柔软感为度,以活血通脉、强筋壮骨、通利关节、温通督脉。赵敬军等[27]采用推拿按摩法结合针刺治疗AS患者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4%。王凡星等[28]运用推拿按摩联合针灸拔罐综合治疗早期AS患者4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5.2 药熨行气法 辣蓼草(或柚叶、柑叶)、水羌蓬、鸡屎藤、松毛、樟叶,各取适量,舂烂,加水少量煮开,以布袋盛装,趁热熨脊柱疼痛部皮肉;或以解柔止痛散、白蜜涂剂等适量与陈酥油或动物油加热调成糊状,均匀涂于腰背部脊柱两侧、骶骼关节部位,可起到舒经活络、软化肌腱、行气止痛的功效。

5.3 睡药法 用草药铺在床上或塞于枕头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睡药术[29]。如用巴岩香、大威灵仙藤、岩防风、草乌叶等铺于床上作睡药,可治疗钻骨风、钻皮风、冷骨风、脊痹等;用蜂案草、白芷叶、川芎叶、香菊花、水羌蓬叶等灌于枕头内做药枕可治疗闷头脑症、眩晕、高血压病、脑力衰弱等[29],具有除湿排毒、营养肌腱、壮筋骨、滑利关节、通经活络、开窍醒神等功效。

6 小 结

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在国内外的治疗与研究较为广泛,但目前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仅是运用内服药物缓解症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苗医外治法治疗AS在缓解症状同时,也能控制骨关节破坏、促进骨修复及恢复骨关节功能。通过临床验证,对早、中期AS患者有满意的疗效;对晚期患者能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①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统一;②前期研究多以短期临床疗效为主,研究观察样本量小,缺乏长期疗效观察;③苗医各种外治法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后续的民族医药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探究苗医外治法的作用机制,制定规范的临床诊疗操作,充分发挥苗医外治法治疗AS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WALKER J.Ankylosing Spondylitis[J].Nurs Stand,2006,20(46):48-52.

[2] TAUROG JD,CHHABRA A,COLBERT RA.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axial spondyloarthritis[J].New Engl J Med,2016,374(26):2563-2574.

[3] 蔡鑫,马武开,唐芳,等.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8):38-44.

[4] 潘彩彬,劉献祥.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57-59.

[5] 王昊,阎小萍.阎小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5):376-378.

[6] 田兴秀,关祥祖.苗族医药学[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72-218.

[7] 马武开,姚血明,徐晖,等.基于苗医“痹毒”理论探讨痹病的治疗[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2(6):47-48.

[8] 杜江,刘向阳,何康,等.苗医治毒法方法概说[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16(7):25-26.

[9] 潘彩彬,刘献祥.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7):74-76,80.

[10] 隋聪,卜海富.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 ,2010,13(2):217-220.

[11] 张海峰,李立红.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镇痛效果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6.

[12] KEBAPCILARL,BILGIR O,ALACACIOGLU A,et al.

Impaired hypothalamo-pitultary-adrenal axi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J Endocrinol Invest,2010,33(1):42-47.

[13] 李旅萍,陈小凯,蓝月兰,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3):1916-1918.

[14] 杜江,刘向阳,何康,等.苗医治毒法方法概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7):25-26.

[15] 刘向阳.苗医弩药针疗法的实验研究[D].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09.

[16] 杜江,邓永汉,杨惠杰,等.苗医绝技秘法传真[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10.

[17] 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48.

[18] 裴凌鹏,蒋沐林,依香叫.苗族针疗及其社会作用探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60-961.

[19] 曾文璧,罗岚,李文纯,等.毫火针刺背俞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2):40-42.

[20] 何蕾.火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2)34-35.

[21] 高立新.火针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22] 彭庆珊,向开维.火针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136-137.

[23] 赵彦,宋林萱.宋林萱名老中医工作室中药熏蒸治护强直性脊柱炎60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78-179.

[24] 袁庆忠,云忠祥.苗医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痹证177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4,3(11):3-4.

[25] 杜江,鲁道旺,刘亮,等.苗医用药的特点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7,3(1):35-36.

[26] 杨晓东.苗医热敷疗法的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2):16.

[27] 赵敬军,卢国清.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18-19.

[28] 王凡星,王广思,曹淑芹. 针灸拔罐按摩综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48例[J].中国针灸,2003,23(9):518.

[29] 尚文豪,朱星,崔瑾,等.论中苗医外治法在促进养生保健方面之异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7):10-12.

收稿日期:2022-05-18;修回日期:2022-06-2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X线特点与发病年龄和HLA—B27的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化程度和后凸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关于益赛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