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分析

2022-11-18王忠贵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竹荪覆土菌丝

王忠贵

(福建省浦城县盘亭乡农技站,福建 南平 353414)

1.引言

竹荪,也被称为竹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以食用的竹笙通常有4 种,即长裙竹荪、寄托竹荪、魂托竹荪和短裙竹荪。竹荪是一种寄生于枯竹根部的菌类,它是印花种类的一种。由于竹荪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同时它能够抗肿瘤,抗炎症,并且能够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在其实际的栽培过程中,我国已经利用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水提法,酸碱提法等将其中的糖分提取出来,进而能够对其精心加工处理,提取其中的精华成分,使得它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然而在竹荪的栽培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提升它的价值,竹荪种植业需要高度重视其栽培过程,同时也要针对它的生产量进行很好地分析,这样能够提升竹荪的营养价值和它的产量,进而提高竹荪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2.竹荪生长环境以及形态特征等概述

2.1 竹荪的形态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竹荪的幼担子通常为圆形,同时它有三层外皮包被,而且皮比较薄,通常呈光滑状,而且它的中间层是胶质粘液,其内部则是包裹着果肉。当成熟时它的包被会裂开,同时内部的菌柄会将菌盖顶开,并且暴露在外面。其外表皮会呈海绵状,并且由很多小孔组成。竹荪属于菌类的一种,它的菌盖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形状,同时它的盖下成白色网状。菌幕大小通常为8 厘米以上。竹荪的生长环境多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其中长裙竹荪通常在温度较高且湿度较高的地区,其产量较高。而短裙竹荪也通常生活在温室环境下。竹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标志,是它的孢子开始萌发成为菌丝,然后菌丝会分裂成为腐竹类的有机营养物,这就标志着竹荪进入了生长阶段。通常来说,当周边环境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大约一个多月,竹荪的孢子就会形成菌蕾,而菌蕾的形状与鸡蛋类似。当湿度大概为百分之九十五的时候,菌群的生长比较正常,而当温度较低或者湿度过低时,它的菌群生长会受到限制。

2.2 竹荪生长繁殖情况介绍

与担子菌的生长类似,竹荪通常是由担孢子开始萌发。然后通过菌丝发育,继而生长成实体,最后直到产生新的担孢子,竹荪才会停止生长。竹荪的担孢子通常是在菌盖的外表面上产生的,而当竹荪的菇蕾包被成熟后则会破裂,它的菌盖就会生出外表几个小时,进而菌柄就会生停止生长。在这种情况下,产孢组织就会消失,而担孢子就会生长出来。当担孢子产生后,它会产生初生菌丝,这时候的菌丝通常为单核菌丝,而带有不同因子的单核菌丝,相互结合,配对之后会形成二级菌丝,通常称为多核菌丝。多核菌丝与单核菌丝相比,它形状比较粗,而且生长比较旺盛,通常双核菌丝中的营养成分较高,而且通过繁殖。它的上表菌丝会不断壮大,同时形成具有组织的小菇蕾。形成的菇蕾还会再次发育,进而形成实体形状。实体成熟后还会进行分裂,进而分成合子,然后合子经过细胞分裂,然后会形成单倍体的子核。担子周围会产生担子小梗,而子核进入小梗内部也会发育成为担孢子,如此循环往复,以上就是竹荪的生长繁殖过程。

3.竹荪的栽培技术

3.1 传统的竹荪栽培技术概述

传统的竹荪栽培技术通常是采用发酵并且对土地进行翻土的形式。传统栽培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但是它栽培的整个周期比较长,而且工序也比较复杂,这极大地影响了栽培的产量。同时传统的栽培技术只适用于小型的栽培,而且工序多,这就导致栽培过程使用的人力物力也比较多,这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使得存储也比较困难。传统栽培技术通常流程要经过一次翻土和二次翻土,并且在翻土前还要备料、搅拌、发酵,然后在第3 次翻土以后,铺料播种,覆土培养,然后才会出土,然后还需要人工采收,这个过程极其复杂,而且其周期比较长,通常要40 天左右。从备料到第1 次采收需要100 多天,耗时比较长,而且产量也比较低。此外,它的存储比较困难,因为在一些山村采摘竹荪后需要进行晒干再销售出去。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的话,组织很容易变质。而且传统的销售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以晒干的竹荪进行售卖,而新鲜的竹荪销售渠道较少。

3.2 竹荪栽培技术的改良方式

首先,针对栽培工艺较多的情况,可以从减少其栽培工艺数量入手,从原来的十三道工序减少为九道。

其次,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来缩短栽培的周期。采用装袋灭菌的方式能够降低竹荪栽培的周期。同时,通过灭菌能够更加有利于菌丝的分解和生长,而且其繁殖速度比较快,能够缩短一个月。

再次,针对产量低,效益少等情况也可以通过技术方法和栽培方式来提高它的产量。通常可以采用熟料进行栽培,既能够缩短栽培周期,同时还能提高它的产量,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不同作物套种的方式来进行收益的征收。此外,在竹林或者树林中栽培竹荪,也能够解决栽培场所受限等问题,不仅能够对林木业的土壤进行改善,同时还能够合理利用树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林业和菌业的相互发展。另一方面来说,针对传统的销量较少且销路单一的情况。种植人员可以采取盆栽销售的方式,把竹荪直接栽培在花盆或者其他容器里面,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礼品进行销售,这样能够提升竹荪的销售量。

最后,也可以对菌蛋进行销售。将菌蛋放在冷库里冷藏,并且装入无菌塑料袋中封装,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售卖。或者将新鲜的竹荪直接供应给相应的食堂和餐厅,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派送,进而拓展竹荪的销售途径,同时提高竹荪的销售效益。

4.竹荪栽培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从生长环境以及栽培季节上进行合理改善

竹荪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开始栽培。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各不相同,在栽培时要注意当地气温。因为竹荪的菌丝通常在28℃左右生长比较旺盛,而其出菇的气温也不能太低,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菌丝生长的温度和出库的气温,进而使得菌蛋能够更快地分化成实体。其次,也可以采用温控的方式进行栽培,这样能够提升栽培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高竹荪的市场供应率,进而能够达到高产的作用。

4.2 竹荪原料的准备

通常竹荪栽培的原料有毛竹的根、枝、叶子或者是农作物的秸秆。以上原料除了叶子可以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其他的原料均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将它们加工成比较适宜播种栽培的形状,比如颗粒或者是小段状。同时在对原料进行处理后,还需要对它们用水进行浇灌。此外,也可以将含有油脂的原料用2%到3%的石灰水浸泡,进而能够杀死病虫害。经过处理后还需要用流水进行清洗。此外,在播种前一个月需要开始对原料进行发酵。可以在原料栽培场地中挖出一条水沟,并且排除有害物质对原料的影响,然后将尿素等放在田地上,再加水搅拌,直到水沟流出水为止。在相关处理完成后,还需要将发酵的原料进行薄膜保温,这样处理能够高效地进行原料发酵。在播种前一周需要将薄膜去除,这主要是为了排出发酵中的氨气。

4.3 对竹荪进行装袋,并注意接种发菌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并且放在高温的栽培袋或者栽培筐中进行栽培。利用高温塑料筐时,将内部铺一层薄膜,然后再将原料装入其中,随后将薄膜向筐内对折,进而使得原料被充分的盖住,然后将装满原料的塑料筐放到灭菌炉内进行灭菌,灭菌的时间通常是12 个小时,而且其温度要达到140 度,这样能够充分地对原料进行灭菌。此外,通过灭菌后的原料还需要放到28℃以下才能够进行接种,因为28 摄氏度是竹荪原料产生菌丝的最佳温度。其次,还需要利用酒精对菌种表面进行消毒。栽培时需要把塑料袋打开,在两边对它进行菌种的接种,然后再把塑料袋扎紧。此外,塑料袋需要把薄膜打开,让菌种能够在培养场所表面上覆盖,然后再将它放到薄膜内部。接种后需要将包在塑料袋里的原料放在培养室内进行培养,温度通常为22 到26℃,湿度为70%以上,而且每天都需要对栽培环境进行通风换气,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料的产出菌丝程度。

4.4 覆土出菇管理

覆土出菇通常是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保湿或者是防水处理。如果遇到雨天,则通常在土壤内部会有更多的水分,而且其湿度和场地的空气温度等相对比较高。这时需要将水分进行清理,这样能够避免菌丝窒息。覆土前需要先整理好周边的环境,通常要在周边挖一个深沟,大约20 厘米宽40 到60 厘米的通道来进行操作。覆土的时候需要把具有菌种的袋子取出来,然后放在土地上。然后再将其栽培在土壤中,覆土以后需要将树叶覆盖在土层以上,这样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覆土材料通常采用透气性和保湿性较好,并且富含腐殖质的大颗粒酸性土壤。通过20 天的培养,其菌丝大概一个半月会长满。覆土完成以后,菌丝在正常温度下繁殖3 到5 天,其生长会从营养阶段到生殖阶段。这时候营养成分比较高,能够形成菌蛋,然后再开裙。

5.提升竹荪产量的有效方式

5.1 提高培养原料的质量

培养原料是竹荪的主要营养来源。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组织培养成品的产量。在培养原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栽培的数量要充足,通常来说一亩地要用料6 到7 吨原料,这才能够达到高产的目的。此外,在栽培原料中可以采用混合栽培原料,并且原材料的含氮量要足够高。因为在竹荪的培养过程中,氮素如果不足则会导致阻塞,直接导致其产量偏低。因此,需要选择氮素较充足的原料,这样能够促进竹荪的高效生产。其次,还需要注意原料要先发酵再栽培,因为经过发酵的原料能够有助于竹荪菌丝的分解,同时还能够使得它的菌丝营养成分较多,进而提高整个竹荪的产量。与此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进而能够保障菌丝的健康生长。

5.2 提升栽培管理方式

任何产品要想得到高产量,则需要在其各环节内进行精细管理。而合理的管理也需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进行。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对于竹荪的需求量。竹荪栽培的管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湿度的管理。湿度通常包括空气湿度、培养原料的湿度以及覆盖在其上面的土壤的湿度,而且还有空气的相对湿度等。发菌过程中对于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严格控制湿度,这样才能够保证菌丝的健康生长,进而能够为它的产量提供帮助。通常来说培养原料的含水量大概为60%到65%。由于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培养原料的内部水分,如果出现湿度较高情况,要及时对内部的水分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注意土壤的湿度。土壤的湿度适合才能够有利于菌丝更快地进入到土壤内部,然后长出竹荪实体。其次,是对温度的管理,竹荪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温度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在不同的季节,温度条件不同,因此需要人工来对温度进行控制。

首先,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需要在栽培环境内贴一层薄膜,进而起到保温效果,进而使得培养原料的温度要达到15℃以上,同时在当温度特别高的时候,也需要对整个培养环境进行遮阳处理,这样能够避免菌种和菌丝由于温度过高而被晒死的情况。

其次,在出菇的情况下,如果温度较高,则需要对太阳光进行更严格地处理,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这样能够避免菌种由于高温萎缩而死亡的现象。

6.结语

综上所述,竹荪的栽培技术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栽培竹荪的工作人员需要从各方面研究栽培高产技术。在栽培过程中对栽培工序进行合理地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工序的繁杂情况,进而能够缩短周期。此外,要对栽培的温度以及湿度以及周边的土壤环境积极合理地控制,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对栽培环境的影响。能够从多方面考虑,保护竹荪的栽培过程不受影响。与此同时,竹荪供应商还需要对竹荪的整个栽培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的生长过程,进而提升它的产量。

猜你喜欢

竹荪覆土菌丝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竹君”食疗菜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一碗竹荪汤
蚯蚓堆肥在双孢蘑菇覆土中的应用试验
不同覆盖物对水稻钵苗育秧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食用菌覆土栽培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