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实习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的动态变化
——基于对13名实习生的深度访谈

2022-11-15杨文雅周桐帆滕婉琪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园所实习生师范生

祖 静,杨文雅,周桐帆,滕婉琪

(1.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辽宁 阜新 123007)*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教师专业认同和成长的基础。因此,“实习”被认为是学生身份转向职场身份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将实习生的表现视为实习生的职业潜能,也是考察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2]。高校通过实习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感受职场氛围,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对于实习生来说,这也是一个“成长蜕变”的过程,他们既是迈出校园的学生,也是初入职场的新人,在实习现场感受到的“震撼”更是会加深他们对未来从事工作的深刻理解。对于师范实习生来说,教育实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为师范生提供了未来从教的基本经验,能够有效加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师范生形成最初的职业承诺[3]。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因素是师范生学习的核心成分,影响着师范生的认知表现、学习动机、专业认同和学业成就[4];实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的课堂情绪情感体验会对教师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实践中遭遇困难、困惑却得不到及时的支持,他们会质疑自己“能做好”的能力,而职业情感也会在质疑和挫折中受损甚至消失[6];大四师范生的职业情感略低于其他年级,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师范生的职业情感逐渐弱化[7]。因此,提高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其教学效能感甚至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各成员国强调优秀师资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8]。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同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五部门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要增强教师师德教育,让教师综合素质、创新等能力有显著提升。这些新举措均说明我国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师资队伍。由此看出,优秀的幼儿师资队伍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构成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幼儿教师总体工资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较低,导致其离职率较高、流动性较大,致使高校所培养的大量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未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教育投入的损失,而培养优秀的幼教师资,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面对幼儿教师这样一个流动性较大、流失率较高的职业,高校在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实习体验,通过实习加快学前教育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9],为幼教行业提供新鲜血液、留住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幼儿师资队伍。实习体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是重要的,应有相关动态系统的研究和追踪报告,但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体验的汇报和结果分析,缺少对实习生实习体验过程的动态研究。访谈法可以深入挖掘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动态体验,有助于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的变化,为提升实习生积极情感体验和身份认同提供帮助。此外,对学前教育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职业身份认知的动态追踪,有利于人们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意愿与原因,为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启示,为高校制定幼教师范生的实习计划提供参考。

本文尝试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不同阶段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这不仅会对提升实习生职业认同、缓解学前教育师范生对口就业流失的现象等提供实证研究证据,为高校、实习园所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方法与工具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对选取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进行深度访谈:首先征求被访者同意,将访谈内容录音后转换为文本资料;然后采用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编码,提取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情感体验、职业身份认知动态变化的关键阶段中的编码建立相关模型。在编码和分析中使用的NVIVO 12.0是一款能够对文档、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料进行存储、编码和分析的质性研究分析软件,通过该软件的编码和可视化功能,快捷、直观地对访谈文本内容进行分类、分析与编码,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二)访谈对象的确定

经过预访谈发现,学生的实习大概持续3个月时间,实习园所由实习生和幼儿园双向选择确定,多数实习生会基于距离远近、是否考研、学长学姐或教师的推荐选择实习园所。结合各位实习生和各所幼儿园的特点,本研究从中选择了13名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受访者年龄为21岁的8人,22岁的5人;男生1人,女生12人;已保送研究生的1人,准备考研的3人,不准备考研的9人;公立幼儿园实习生8人,私立幼儿园实习生5人。

(三)资料获取与分析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对每位访谈者进行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在20~40分钟之间。在访谈过程中,首先介绍访谈的目的和保密性原则,并询问是否可以录音,征求同意后开始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实习不同时期(实习一个月、实习两个月、实习三个月分别对应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的情绪情感体验及职业身份认知。访谈结束之后,将录音内容转换为文本资料。使用NVIVO 12.0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反映不同实习阶段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的动态变化。

编码过程分以下步骤:第一步,使用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深入分析访谈对象所陈述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由两位研究人员对内容的关联性的可信度进行交叉评估;第二步,研究者逐字逐句对原始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并注重每个实词和句子的分析,获得93个自由节点,以这93个节点为编码参考点,对原始文本进行编码,形成三级编码;第三步,对这些节点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将意思相近的自由节点进行合并、归类,得到40个二级节点,对二级节点进行编码,形成二级编码;第四步,将40个二级节点进一步归为实习初期情感体验(陌生焦虑期)、实习中期情感体验(疲劳倦怠期)、实习后期情感体验(深刻反省期)、实习初期职业身份认知(现实观察:幼儿教师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又辛苦)、实习中期实习身份认知(思考未来:幼儿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实习后期职业身份认知(形成认同:幼儿教师应当全面发展)6大类,得到6个一级节点,对一级节点进行编码,形成一级编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的转变

通过深度访谈,运用NVIVO 12.0软件对13名实习生三个月的实习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的录音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形成过程框架(见图1)。在实习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实习生的情感体验经历了陌生焦虑、疲劳倦怠、深刻反省三个时期;实习生的职业身份认知经历了现实观察、思考未来、形成认同三个时期。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在实习期内不断发生变化:在公立幼儿园实习、不考研的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较多,而同时兼顾考研与实习的同学情感体验偏向消极;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不舍,说明三个月的实习经历确实能够建立实习生和儿童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实习生深切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在实习的三个阶段中,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认知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实习初期,大多数实习生的职业认知局限在幼儿教师的具体工作上,例如有的实习生提到“幼儿园老师太卑微了,每天都要向家长说明孩子在幼儿园的发生的事情,稍微有点磕碰,就要报告家长”“幼儿园老师特别辛苦,既要管纪律又要照顾孩子的生活饮食”等问题;在实习中期,实习生的职业身份认知开始发生转变,开始关注自己未来是否要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例如有的实习生提到“我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不要干这行,感觉太累了,挣得也少”“如果自己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话,可能也会变得倦怠吧”等想法;实习后期,多数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产生敬畏感,认同幼儿教师是一份责任重大且具有价值的职业。

图1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形成过程框架

(二)影响实习生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转变的因素

访谈发现,影响实习生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转变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实习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类型与强度,高校指导教师提供的支持,实习生自身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等。实习生在实习前是充满焦虑和担忧的,例如,有的实习生提到“突然将我们放到幼儿园,直接和孩子接触,有点焦虑,和见习完全不一样”,有的实习生表示“感觉实习很辛苦,比上课要累,没做好心理准备”。可见,实习前无论高校指导教师如何讲解,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与实习任务时仍充满担忧。但多数同学也在访谈中表达了对实习的期待,比如一些同学提到“学了快四年学前教育,终于要和孩子面对面接触了,非常期待”“很喜欢小朋友,希望这次实习和小朋友们愉快度过”“我觉得实习就是检验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行的机会,也是检验四年的学习成果,所以还是很兴奋的”等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实习生虽然对即将到来的实习工作有些迷茫和焦虑,但同样充满期待。在实习初期和中期很多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发生了重要改变:从陌生焦虑变为疲劳倦怠,由刚开始的无所适从变为日复一日工作的倦怠感。这可能和实习园所分配的任务类型与强度有关: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有些实习园所给实习生分配的任务一般是打扫班级卫生、擦桌椅、分餐盘、打饭等保育相关工作;有些实习园所刚好赶上运动会或者亲子活动,需要实习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类工作直接与幼儿接触的机会较少,有时工作强度较大,这导致实习生从实习初期到中期的情感体验偏向消极。也有实习生在实习园所教师、高校指导教师的培养下体验到了积极情绪,就实习生提及的“我班的老师特别厉害,小朋友都听她的,我希望也能成为像我们主班那样的老师”“我的实习指导教师会及时和我们沟通联系,和我们讲实习中的任务,也给我们疏解不好的情绪”等情况证明了此点。第二,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也影响着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如有的实习生谈道:“听我们的任课老师说,他们现在的薪资也不是特别理想,我也挺担心这个问题,不知道以后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学前教育师范生目睹了幼儿教师工作辛苦,薪资待遇较低等现实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10],而职业认同的弱化则会影响实习生职业认知的形成。第三,有实习生表示:“身边人听到我在幼儿园实习,都觉得我们哄哄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很容易,理解我们的很少。”社会上存在的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偏见,也影响着学前实习生的职业认同,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体验。可见实习任务的性质、幼儿园和高校指导教师及职业认同感对实习生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一)把握积极情感体验契机,提升实习生职业认同感

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实习生的情感体验从总体上说是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一直在影响实习生的职业身份认知。本研究发现,在实习后期,大多数学生在实习结束与幼儿告别的时候潸然泪下,依依不舍。而这个时候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达到最高水平,职业身份认知也从琐碎的工作任务层面转变到工作价值的体现上。高敬的研究发现,教育实习提高了师范生的总体职业认同及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倾向三个一级维度[11]。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可通过教育实习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表明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把握实习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契机,多去了解实习生情感体验发生转变的关键性事件,利用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契机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二)促进实习生的幼教职业身份认知

在职业身份认知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身份的初步认知来自工作职责。在实习初期,实习生目睹了幼儿教师既要完成集体教学活动,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既要与家长沟通,又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对于这些琐碎的工作职责,实习生在实习初期会感到茫然,认为幼儿教师特别累、特别辛苦。但在实习后期,当实习生感受到与幼儿的浓浓不舍之情时,他们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身份认知会发生了改变,他们感受到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富有意义,感受到职业成就感和使命感。

(三)实习生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相互影响

实习生的情感体验与职业身份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在实习初期,实习生可能会遇到工作任务单一、接触孩子机会较少、对陌生环境焦虑等情况,这导致他们对职业身份的认知局限在幼儿教师的外在表现上,即通过观察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来认识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而到了实习中后期,实习生的职业情感体验从消极逐渐向积极转变,从疲劳倦怠到感到轻松自在,这个时候他们认识到了幼儿教师兢兢业业付出后的工作价值,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认可。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提升也反过来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可见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与其实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相互影响的。实习生多与幼儿接触可以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感悟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和意义。

(四)建议

1.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提升育人的成就感

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越高,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会越高,主动性也会更髙,并且会更加积极地在工作中创造价值[12]。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实习生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积极情感体验最多,就如被访实习生谈到的一样,“和小孩子在一起最开心,工作再辛苦也觉得值得”“看到小朋友成长了或者有了一个好的习惯之后,自己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节的时候,我班小朋友也送了我一颗糖,还叫我老师,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好像自己就是一名老师了”。从中可以看出,缓解实习生压力和焦虑的是幼儿的童真和成长。当实习生眼中有儿童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变得更丰富,在获得育人的成就感的同时,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认知也更积极、全面,这有利于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因此,实习生与幼儿多接触,更多地聆听和观察幼儿,可以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

2.高校和幼儿园应引导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认知

本研究发现,积极情感体验和职业认知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当实习生体验到积极情感的时候,他们对职业身份的认知也更加偏向积极;反过来,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有更加积极、乐观态度的实习生,积极情感体验也较多。因此,实习园所和高校应当密切关注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身份认知,在他们职业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用好的榜样去影响他们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认知,促进实习生在实习园所中积累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同时,需要注重大学期间师德的培养和教育,因为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建立起神圣的职业使命感会对师范生的学业投入、生活满意度和未来的职业选择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13]。

3.指导教师应及时疏导实习生情绪

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个具有胜任力的实践导师能帮实习生轻松解决一些问题[14]。一般来说,实习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教师是最直接影响实习生情绪情感和认知的人。在实习中,高校理论指导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应当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情感体验和职业认知,及时疏导实习初期实习生的陌生焦虑和实习中期实习生的疲劳倦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儿童观。

猜你喜欢

园所实习生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