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瘀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

2022-11-15冯美娜王忠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运化血瘀月经

冯美娜,王忠民

1 天津市北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天津 300400 2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系常见病,涉及内分泌、代谢等学科。近些年来,PCOS随着女性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而增加,育龄期发病率高达5%~10%。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PCOS者同时伴有代谢异常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异常,具有中医所说痰湿、血瘀等脉证[1]。根据临床脉证,从化痰祛瘀入手,临床观察对恢复患者血脂正常指标、恢复月经周期、恢复生育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病因病机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观察到,PCOS合并MS除月经推迟、稀少、闭经、肥胖、不孕、黑棘皮病、痤疮、高雄性激素血症、多毛及B超可见双侧卵巢多囊等临床表现外,还同时伴有多种心血管代谢异常、中心型肥胖、腰围≥80cm、Ⅱ型糖尿病或耐糖量受损(TGT)、血清瘦素水平升高[2]、高血压等诸多病症,这些临床表现,与代谢异常有直接关系,有不少学者认为PCOS与MS密切相关[3]。不仅如此,PCOS还常常伴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C反应蛋白(CRP)增加与内皮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脉证与中医所说的痰湿、血瘀可能有关,笔者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这一规律,较早提出PCOS从活血化瘀论治的观点[4]。

PCOS合并MS,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比同龄健康女性较高[5],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甘油三酯(TG)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脂质异常与肥胖、胰岛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1]。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PCOS与MS具有内在联系,胰岛素抵抗是MS的中心环节,也是MS的多种代谢疾病的主线,是相关症候共同的病理基础。所表现的主要特征为血脂异常,MS可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同时增加罹患Ⅱ型糖尿病风险,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呈现促栓状态与促炎状态[6]。这些代谢危险因素,也是导致PCOS的病因,该病患者存在MS的各种组分,与其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显示[7],PCOS患者伴有MS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高达91%,其中有1项者为22%,2项者26%,3项者30%,4项者11%,5项者2%。说明PCOS发病与MS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PCOS与MS在症候的形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血瘀形成的病理基础[8]。患者所表现的脉证,大多与痰湿血瘀有关,究其原因,与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节、感受湿邪等有密切联系[9]。脾主运化,对代谢的影响举足轻重,运化失职则精微物质吸收、运化(代谢)异常,水湿则易发生停聚,生湿生痰,进而壅阻气机,导致血流运行障碍;肝主疏泄,对气血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疏泄功能异常,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既可因肝木克脾土引发脾的运化功能,又会因疏泄异常导致血流瘀滞;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与肝、脾均有内在联系,故有肝肾同源之说,肾水匮乏则肝阳上亢,肾不藏精则肝血无源,进而导致功能异常;肾对脾有温煦助阳作用,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肾气不足则脾的运化失职,容易导致脾肾功能失职,同样会发生痰湿与血瘀之症[10]。

《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内瘀”,血瘀既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MS症候群如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腹胀,肢体沉重,倦怠眩晕,头昏脑胀,胸闷不舒,舌苔厚腻等,与脏腑功能失调,痰湿血瘀有着内在联系。

瘀血、痰浊、气滞等因素,是胰岛素抵抗重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与MS的发生、发展关系尤其密切,有学者认为,胰岛素属于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一种“血气”[11],高胰岛素血症的病理过程的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与中医学痰涎形成过程“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相一致。

血液黏稠与中医血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发生血液黏稠时,具有浓、黏、凝、聚等基本特征,血流速度缓慢、淤阻、渗出,微血管扭曲打结,血管壁脆性增加,并伴有血脂、血糖升高[1]。这种病理改变,会直接引起灌注与血氧供应障碍,使组织与器官处于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状态[5]。这与中医所描述的痰湿血瘀对经脉、气血和脏腑功能的不良影响是一致的,血流变学异常,已被公认为中医痰湿血瘀证本质之一[9]。

PCOS合并MS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患者血脂异常纤溶功能降低等因素,又会改变血液流变性质,而且年龄越大脾肝肾等脏腑功能愈差,这种现象就愈加明显[12]。

诊断要点

PCOS代谢异常的诊断,主要具有PCOS基本症状而又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具有肥胖、多毛、痤疮、月经推迟或稀发、闭经、不孕症等为主要症状,且长期无排卵,雄激素征象,双侧卵巢增大,代谢失调。性激素六项检查提示黄体生成素(LH)高于卵泡刺激素(FSH)≥2倍,睾酮(T)>2.8nmol/L,雌二醇(E2)正常或略高,孕酮(P)无异常。B超检查卵巢可见10个以上直径1~10mm卵泡,或缪勒氏管激素(AMH)明显高于正常值,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生长因子-1结合蛋白(IGFBP-1)均低于正常值。基础体温(BBT)单相。相关内分泌检查符合PCOS,并可排除有关疾病。

PCOS伴有MS,须同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②高血糖FPG≥6.1mmol/L和/或2h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和/或空腹血HDL-C<1.0 mmol/L。

辨证施治

1 化痰祛瘀法

在PCOS合并MS疾病中,年轻肥胖女性属于痰湿血瘀者较为普遍。笔者认为,痰是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质地稠厚,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也是导致气血瘀滞、经脉受阻、脏腑功能失常的常见因素。《景岳全书·杂症谟·痰饮》云:“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痰湿不仅引发代谢功能紊乱,还会导致气血瘀滞。血与津液同属周流全身的液态物质,同源于水谷精微,在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津可入血,血可成津,二者相互交会,互为影响,故有“津血同源”之说。痰系津液输布失调所致,瘀则有血液凝滞而成,二者既可相互转化,又可相互渗透,其结局往往为因痰致瘀,也可因瘀致痰,临床辨证务必知晓[13]。

症见肢体肥胖,血脂异常,腰围超标,神疲倦怠,四肢沉重,腹部作胀,动辄气喘,有时泛恶,月经延期,或稀发,或闭经,月经来潮时经色紫暗,有块,小腹刺痛,或见局部黑棘皮病,舌质暗红,或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或沉涩。临床检验指标具有MS症候群指标。证属痰湿凝聚,气血瘀滞。治以祛湿化痰,活血祛瘀。药用化痰活血汤(自拟方):姜半夏、陈皮、茯苓、荷叶、决明子、生山楂、丹参、泽兰叶、益母草、川芎、香橼皮、紫苏梗。若伴有胸闷烦躁,胸闷不舒,精神抑郁,上方加柴胡、降香、玫瑰花;如肢体不温,小腹发凉,喜欢温暖,增桂枝、砂仁、乌药。

2 益脾祛瘀法

PCOS合并MS患者见有脾气虚弱脉证者并非少见。笔者认为,由于患者脾气运化功能不足,导致水湿停聚,久聚生痰,阻塞气机,影响气血畅通,出现以肥胖腹满、月经不潮等症候[13],并伴全身脂肪堆积,体重超标,腹部脂肪过多,表现为代谢异常,其主要病机为脾气运化功能失职。脾气运化功能失职类似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充分转化,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脂类代谢紊乱。《张氏医通》云:“膏粱过厚之人,每多痰”。《石室秘录》亦曰:“肥人多痰”。脾主运化,不仅仅是吸收水谷精微物质,同时也会完成水谷精微物质的输布与转化,当脾气虚弱时,这一转化能力下降,聚集体内日久则变成痰浊等有害成分,久则影响气血正常运行,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气血瘀阻,最终引发月经异常,生殖功能丧失,形成脾虚血瘀症候,阻塞胞宫,影响受精而致不孕[14]。

症见四肢乏力,面色晄白,倦怠嗜睡,头晕而沉,食欲不振,情绪低沉,或见肢体肿胀而痛,月经量少,色暗有块,或见经行腹痛,白带偏多,舌体胖大,舌质暗红,或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而涩。临床检验指标具有MS症候群指标。证属脾气虚弱,气血瘀滞。治以补益脾气,活血祛瘀。药用:人参、白术、茯苓、苍术、姜半夏、陈皮、丹参、益母草、泽兰叶、生山楂、荷叶、决明子。若伴有胸闷烦躁,精神抑郁,两胁不舒,上方加柴胡,炒枳壳、佛手花;见腰膝痠软,夜尿增多,性欲淡漠,增仙灵脾、巴戟天、续断。

3 补肾祛瘀法

代谢异常具有明显的血瘀特征,而血瘀形成原因众多。笔者认为,久病血瘀为患,脏腑功能必受影响。《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云:“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精生血,血生精,精血互生,血瘀日久则肾失血液充养,导致藏精不足,易致肾虚病症,难以维持肾之正常生殖功能。血瘀络阻,经脉失畅,冲任二脉首当其冲,胞宫气血乏源,月经自然难以正常[15]。《傅青主女科》曰:“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成娠”。而肾气之旺,本于气血充盈流畅,若有瘀滞,肾主生殖则易失职。临床但见瘀血兼见肾虚脉证,则可通过补肾化瘀之法加以调理,据笔者多年临床研究证实,如斯之法,对恢复气血流畅、促进排卵、调节紊乱失调的内分泌功能与代谢系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16]。

症见腰膝痠软,面色暗淡或见黄褐斑,或足跟疼痛,性欲淡漠,夜尿增多,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月经稀发,或见闭经,经色紫暗或暗红,经质稀薄,经行不畅,或见小腹刺痛,或见黑棘皮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涩。临床检验指标具有MS症候群指标。证属肾精不足,胞宫瘀滞。治以补肾填精,化瘀活血。药用鹿角霜、巴戟天、熟地黄、枸杞子、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丹参、桃仁、制香附、玫瑰花、川芎。若伴有胸闷烦躁,精神不悦,两胁不舒,上方加柴胡、枳壳、香橼皮;如四肢乏力,头晕而沉,舌苔厚腻,增炒山药、白扁豆、陈皮。

4 调肝祛瘀法

PCOS合并MS患者发病因素较多,一些医学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因素是具有一定诱发PCOS的诱因之一[17]。笔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复合体,心理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不可低估。肝具有疏泄情志的功能,当过度紧张的生存环境、诸多压力的生活方式,对女性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肝主疏泄,疏理全身气机,气机不畅,则导致气血瘀滞,形成闭经之疾[18]。肝气郁结,亢盛横逆会导致脾土受伤,又会影响脾气运化功能,进而加重气血瘀滞。女性以血为用,肝对女性生理病理具有重大影响,肝疏泄藏血功能正常,是保持正常孕育的生理基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朱丹溪语)。正如唐宗海在《血证论》所说,“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月经自可复常。临床可见,一些肝郁气滞日久患者,常常伴有痰湿与气滞血瘀脉证,从肝调治,气血条畅,胥有事半功倍之效。

症见肢体肥胖,精神抑郁,心情不悦,胸闷心烦,头痛头晕,两胁胀痛,易生闷气,平素少言寡语,食欲不振,或有呃逆,口苦口干,目赤肿痛,时而腹胀,月经推迟,经色紫暗,有块,经行腹部刺痛,或月经稀发甚则闭经,舌质暗红,或见瘀斑瘀点[19],苔薄白,脉弦涩。临床检验指标具有MS症候群指标。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用:柴胡、玫瑰花、月季花、郁金、制香附、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佛手、香橼皮、炒麦芽。若伴有肢体肥胖,痞满呕恶,舌体胖大,上方加陈皮、茯苓、砂仁;如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增巴戟天、菟丝子、五加皮。

治疗技巧

中西医结合调理PCOS,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同时,常常根据病情需要,同时运用西药调理,实施综合性治疗,可大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PCOS合并MS控制体重尤其重要。患者务必科学饮食,加强锻炼,使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不主张服用减肥药物。如斯,对改善代谢异常,促进内分泌功能,缓解PCOS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PCOS合并MS应以治本为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不必刻意用西药建立月经周期,而应注重使患者代谢功能恢复正常,在代谢正常的环境下,生育能力会自行恢复,且病情不易反复。

PCOS合并MS辨证分型并非一成不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初辨证分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型往往发生变化,复诊时应根据其具体脉证,进行适合病情的用药调整,以求对症。

PCOS合并MS可配合西药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血脂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用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药理研究证实,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与肌肉,有效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减少内脏脂肪,降低体重明显;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大幅度下降[20]。TZDS类药主要为环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曲格列酮,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并具有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肾脏等作用。降低血脂主要以降低TC、TG、LDL-C,升高HDL-C为主。常用的药物为贝特类与他汀类,前者常用的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可降低TC、LDL-C,升高HDL-C;后者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TC作用较强,也可降低TG,升高HDL-C。

病案举例

杨某,女,已婚,30岁,2016年4月27日初诊。月经稀少近1年。因婚后两年余未孕就诊。近年来月经逐渐减少,大多2~3月月经来潮,量极少,1~2d净,色紫暗,可见小碎块,伴有小腹刺痛。婚后体重明显增加,四肢沉重,头晕目眩,神疲倦怠,腹部作胀,动辄气喘,时而泛恶,胸闷烦躁,两胁不舒,精神抑郁,体毛增多,颜面痤疮,颈后部可见黑棘皮,舌质暗红,可见多处瘀斑,薄白,脉沉涩。身高162cm,体重84.5kg,腰围超标。性激素六项:LH 12IU/L,FSH 5.2 IU/L,T 1.1ng/mL,E2107pg/mL,P 1.39ng/mL,PRL 7.53ng/mL;AMH:9.36ng/ml;SHBG:51.26nmol/L;IGFBP-1低 于正常值;BBT单相;FPG:6.9 mmol/L,2hPG:8.7 mmol/L;SBP/DBP:142/95 mmHg;TG:2.6 mmol/L,HDL-C:0.81 mmol/L。B超提示双侧卵巢增大,可见10余个2~7mm小卵泡。根据脉证属于痰湿凝聚,气血瘀滞。法用祛湿化痰,活血祛瘀。处方(颗粒剂):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30g,荷叶30g,决明子30g,生山楂30g,丹参20g,泽兰10g,益母草20g,川芎12g,香橼皮12g,紫苏梗12g,柴胡12g,降香12g,玫瑰花12g。1剂/d,开水冲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g,2次/d,分中、晚饭中服。嘱加强锻炼、科学饮食。中药以上方加减,西药连续服用,治疗3个月后,体重降低15.2kg,之后连续用上法加减,治疗7个月时月经基本每月1次,量增多,体重降至62.6kg。LH 7.1 IU/L,FSH 6.2 IU/L,T 0.7nmol/L,E2115 pg/mL,P 2.23ng/mL,PRL 9.65ng/mL;AMH:6.72ng/ml;SHBG:78.62nmol/L;IGFBP-1在正常范围;BBT大多双相;FPG:5.6 mmol/L,2hPG:7.1 mmol/L;SBP/DBP:126/83 mmHg;TG:1.5 mmol/L,HDL-C:1.17 mmol/L。之 后进行促排卵治疗,先后治疗287天后怀孕,随访1年母女健康。

猜你喜欢

运化血瘀月经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主运化浅议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
月经带的改朝换代产品:月经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