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2022-11-15肖梅兰朱羿霖史俊俞曼殊盛梅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机疗程有效率

肖梅兰,朱羿霖,史俊,俞曼殊,盛梅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uremic pruritus,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伴或不伴有皮疹,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不等[1]。UP临床发病率高达70%以上[2],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还易引发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3]。UP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皮肤干燥、血浆组胺水平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离子代谢紊乱、免疫炎症、血中阿片样物质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糖基化产物及透析因素相关,西医大多针对症状和诱因进行对症治疗[4-6],近年来中医在治疗UP方面有所进展,在缓解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病名及病因病机

根据UP的临床特点是以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瘙痒为主,可归属于中医学“痒风”、“风瘙痒”等病症范畴[7]。如《诸病源候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外科证治全书》:“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妄投风药”。

关于瘙痒的病因病机,古籍中多有阐述。《金匮要略》云:“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指出痒与风邪密切相关。《百病问对辨疑》云:“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指出血虚是痒发生的原因。《圣济总录》云:“风瘙痒者,乃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也,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则瘙痒”,认为痒是由体虚邪侵、血液运行不畅致瘀所致。《难经》中提到:“痛为实,痒为虚”,阐述痒是由正气不足、体虚邪侵而成。

现代医家对UP的病机观点不一。阮诗玮[8]根据临床经验,认为UP病因病机是以内生浊毒之邪、津气血亏虚为内在因素,四时六淫邪气为诱发因素,将其病机概括为浊毒内蕴、毒邪外发、津血亏虚、肌肤失养。沈宏春[9]认为UP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痰湿瘀毒互结,合内外之风侵于肌腠而发病。卢跃卿[10]则认为其病机为浊毒内郁,气血瘀滞,壅于肌表,营卫不和,或风邪外袭,或血虚生风发为瘙痒。综合各家观点,UP其病位在脾、肾两脏,与肝、肺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瘀为标。

证候学研究

近年来有学者对UP中医证候进行了研究,为治疗本病提供了参考。谭雪秋等[11]研究了94例非透析期UP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显示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为主,所占比例达67.0%;标实证以湿浊证和湿热证为主,占比为72.1%。王海烨[12]对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UP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血虚风燥型所占比例最多(40.5%),湿热下注型居中(37%),瘀血阻滞型占比最少(22.5%)。林悦芹[13]通过对100例血液透析UP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发现,临床上以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膝酸软、腰痛、口干咽燥等症状最为常见,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所占比例高达65%,其中脾肾阳虚证最多,其次为气阴两虚证(14%)、阴阳两虚证(16%),兼证中瘀血证(41%)和湿浊证(39%)最常见,其次是热毒证(26%)和风动证(17%),湿热证最少(2%)。

中医内治法

1 辨证论治

余承惠[14]概括UP病机为肾虚毒盛,认为肾气亏虚、湿毒蕴于肌肤是其发病的关键,将其分为风阳挟毒证、血瘀毒蕴证、阴虚燥毒证、湿毒走窜证、禀赋畏毒证5型,分别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防己黄芪汤、活血祛风汤、地黄饮子、苓桂术甘汤合萆薢解毒汤、参苓白术散合消风散加减治疗。杨栋[15]辨证分为血虚生风证、湿毒浸渍证、肝胆郁热证、营卫不和证、瘀血阻络证5型,分别予四物汤、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李明权[16]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型、浊毒蕴结型、血虚风燥型、脾肾亏虚型、瘀血内阻型,基于“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理论,重视从瘀论治及虫类药的运用,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酌加赤芍、丹皮活血化瘀;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通络散结之品。湿热下注型,予龙胆泻肝汤;浊毒蕴结型,加黄芩、栀子、大黄等清利湿热浊毒,白蒺藜、徐长卿、防风等祛风止痒;血虚风燥型,加当归、生地、玄参、防风、蝉蜕等药;脾肾亏虚型,加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杜仲、牛膝等药。

2 分期论治

鉴于UP不同病程阶段具有不同的病机特点,阮诗玮[8]将UP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慢性迁延期。急性期以开泄达邪、清热利湿为主,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若外感风寒,重用麻黄,兼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若风热偏盛,重用连翘,辅以薄荷、荆芥、蝉蜕等辛凉开泄;若风湿为盛,重用赤小豆,佐以车前草、土茯苓等清利湿热。慢性期以滋阴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方选荆防四物汤或当归饮子加减;若夜间瘙痒尤甚,伴心烦失眠,方选四物消风散加减以滋阴润燥、清热凉血。慢性迁延期以补益气阴、泄浊解毒为主,方选清心莲子饮或参芪地黄汤加减,佐以大黄、六月雪、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白鲜皮泄浊解毒。

3 复方治疗

李嫱楠等[17]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31例UP患者,与炉甘石洗剂对照,2周为1个疗程,采用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结果治疗组皮肤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0.3 vs 2.8±0.4,P<0.05)。于金令[18]将53例UP分为2组,在肾衰饮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n=25)加药用炭片及炉甘石洗剂,治疗组(n=28)加四物消风散,药用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蝉蜕、苍术、白鲜皮、土茯苓、紫草、荆芥、地肤子,疗程4周,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有关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2.86% vs 64%,P<0.05)。陈佳[19]在血液透析、氯雷他定片等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UP患者30例,药用熟地黄、当归、丹参、大黄、黄芪、防风、地肤子、海螵蛸、制首乌、甘草,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比,观察BUN、Scr、PTH、Ca、P水平变化,并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在降低BUN、Scr、PTH、P水平上更具优势。王红军[20]在血液透析基础上予升阳泄火汤(柴胡、生黄芪、白芍、羌活、升麻、党参、当归、熟大黄、丹参、怀牛膝、黄连、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治疗UP患者40例,与口服药用炭片治疗作对照,疗程1个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标准评估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75% vs 67.50%,P<0.05)。

4 中成药治疗

胡天法[21]在血液透析等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养血润肤饮治疗UP患者39例,与氯雷他定片等治疗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uo's瘙痒评分及肾脏病相关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Duo’s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88±5.24 vs 24.59±6.13,P<0.05),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坤多姿[22]在低磷饮食、血液透析等西医治疗上加尿毒清颗粒治疗UP患者23例,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9.57%,治疗组的皮肤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4.73±1.41vs 6.28±2.19,P<0.05)。葛杰[23]在血液透析、氯雷他定片治疗的基础上加消风止痒颗粒治疗UP患者45例,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比,2周后评估皮肤瘙痒积分、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为91.1%,对照组为73.3%,同时治疗组皮肤瘙痒积分、血磷、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中医外治法

1 针灸

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疏通气血,达到止痒作用。马玲玲[24]将46例U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血液透析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及血液灌流治疗,取穴血海、合谷,16周后观察两组Duo’s瘙痒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3% vs 5.3 %,P<0.01),Duo’s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5±4.74 vs 20.21±8.48,P<0.05)。胡天才[25]将100例U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取穴足三里、血海、曲池、三阴交、百虫窝,采用毫针刺法,留针时间为30min,每周3次,共50例患者,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 vs 72%,P<0.05)。朱良哲[26]在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n=20)加氯雷他定片口服,观察组(n=20)加针灸治疗,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百会,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 vs 65.00%,P<0.05)。范一超[27]将50例UP患者随机2组各25例,对照组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予针灸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取合谷、曲池、尺泽、血海、足三里、膈俞等穴位,疗程10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00% vs 64.00%,P<0.05)。

2 中药外洗

中药外洗是用药物煎汤,取药汁加温水淋洗患处以排毒止痒的外治方法。赵岩[28]将60例U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滤过加司维拉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桑枝、白鲜皮、防风、当归、荆芥、川芎、薄荷各10g,地肤子、蛇床子、白芍各15g,金银花20g)外洗,以DirkR.Kuypers瘙痒评分评估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结果治疗组瘙痒 评 分 低 于 对 照 组(11.86±1.94 vs 18.87±2.06,P<0.05),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67% vs 76.67%,P<0.05)。朱江涛等[29]将46例U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加中药外洗,由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防风、蒺藜、白鲜皮、土茯苓、花椒、火麻仁、冰片组方,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73.9% vs 39.1%,P<0.05)。刘雯[30]将60例U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地黄饮子加味外洗,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外涂,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2.76% vs 53.33%,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中药熏蒸

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对肌肤进行熏蒸,经皮肤渗透将药液透入患者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作用的外治方法。张平侠[31]选取UP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口服活性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熏蒸(处方:生姜、麻黄、桂枝、大黄、皂刺、当归、地肤子、苏叶、益母草、黄芪、六月雪),每次熏蒸30分钟,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 vs 54.29%,P<0.05)。高玄[32]在血液透析等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由蛇床子、苦参、紫草、丹皮、赤芍、野菊花、黄柏组成)熏蒸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45例痊愈2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许艳丹[33]将40例U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中药熏蒸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5% vs 55%)。

4 中药穴位敷贴

张明欣[34]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UP患者50例,中药由当归、白芍、生地黄、黄芪、川芎、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组成,取穴肾俞,每次敷贴3h,隔日1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 降(2.28±0.42 vs 5.22±1.64和26.74±6.14 vs 36.64±7.25,P<0.05)。闫翠娜[35]将U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血液透析、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清组胺水平及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VAS评分、血清组胺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3.875±1.497 vs 5.367±1.903和0.9245±0.9445 vs 1.685±1.748,P<0.05),认为耳穴贴压改善UP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组胺含量有关。

5 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是指浴水里添加中草药材,以适宜的温度洗浴全身或局部,以做到减轻病症的中医外治法。张丽芳[36]将40例U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予血液透析及并发症处理,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实验组加中药洗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 vs 50%,P<0.05)。余燕娜[37]将30例U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2组均予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予清水洗浴,治疗组予疏风祛湿止痒药浴,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15.17±1.42 vs 27.54±1.32,P<0.05)。

其他的外治法还有中药足浴、脐疗、中药保留灌肠等。

小结及展望

UP在慢性肾脏病中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缓解UP症状有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内治、外治等方法治疗UP,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关于UP的研究大多针对透析患者,对非透析患者UP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临床无统一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加强对UP中医病机的探讨,在临床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开展有效方药的基础研究,是今后主要的中医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病机疗程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很有效率
My Father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