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格局下山西省红枣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14高鸿燕

商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枣山西省山西

高鸿燕

(山西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枣树原产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达7000多年之久,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树种,世界上98%的红枣都是在我国种植和生产,同时贸易额也占到100%。红枣在山西被作为是红铁杆庄稼”,具有极高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山西红枣因其独特的特点而成为我国五大红枣主产区之一。山西省地形特殊,主要地形为山区丘陵,而且山西省有部分地区处于黄河流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区是种植红枣的极佳用地,全省红枣种植面积约为20.67万hm,产值可达40亿元,红枣已成为山西省农民增收的重要传统依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山西省红枣产业呈现逐步衰退的趋势。

一、山西省红枣产业供需现状

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山西红枣产量2010年为421167吨,之后逐年增加,2015年产量达到最大值为766246吨,增长将近2倍,但从2016年开始有逐年递减的趋势,2019年降到657084吨,呈现下降趋势。在山西红枣产量下降的同时,全国红枣产量却在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在全国有五个红枣主产区,2019年主产区红枣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新疆49.9%、陕西13.4%、山东 8.5%、河北 10.5%、山西 8.8%,共占 91.9%,山西红枣产量在五个产区中是最少的,非主产区的河南红枣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4%,远低于山西省,但是河南却有“好想你”这个品牌,而山西比较出名的品牌却只有汉波、丰滋等,名气不高。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估计,2005年我国红枣消费总量为248万吨,人均消费量为1.9公斤;2018年消费总量达735万吨,人均消费量5.3公斤,红枣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山西省红枣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亟需实现转型发展。

二、山西省红枣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价格机制不健全

山西红枣价格低廉,枣农手中红枣收购2毛钱一斤,红枣卖不了高价,导致年轻人大多告别山村,出外打工,村里剩下的大多为老人,劳动力严重缺乏。并且红枣价格波动频繁,2011年新疆红枣价格为41.02元,全国红枣市场处于鼎盛时期,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红枣,结果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红枣价格又下跌。2021年山西红枣批发价格3-5元,新疆为10元。从2015年开始,红枣价格稳定在较低水平,为10元一斤,十年时间,红枣供给增加较多,导致红枣价格下降较多,种植户无法及时掌握价格信息,种植出现明显的滞后性,供需不一致,从而导致损失惨重。主要种植区农户乃至政府缺乏科学的红枣监测预警体系,不能较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紧跟市场变化。

(二)出口贸易发展缓慢

山西省红枣基本是自产自销,全国红枣的出口量仅占产量不足1%,因此山西省的出口量也是如此,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近些年红枣出口有逐渐增长的趋势。2019年以来,山西柳林红枣已出口印度、南非、英国、美国、巴西等国。2021年前8月,运城出口鲜枣达到106批次、434.56吨、273.8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9%,246.5%,360.7%,占山西鲜枣出口的100%。出口国家新增菲律宾、荷兰、法国3个国家。2020年7月,运城冬枣代表中国首次出口美国。但整体情况仍然不够乐观,山西吕梁地区红枣出口量仍然落后于其他地区,出口贸易较少。

(三)科技水平低,品质没有保障

红枣一度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但是由于近些年山西省气候条件的限制,导致红枣丰收季节下雨,受灾减产。红枣裂果情况发生较频繁,红枣种植者对于红枣进行投资后却损失严重,红枣容易有病虫害,种植红枣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因此枣农对于连年裂果已失去了信心,红枣价格低廉也打消了大家生产的积极性。枣农开始大量砍伐枣树,红枣产业市场出现萎缩的状况。枣农对于防护技术严重缺乏,加上大多数为老人,学习能力较差,技术基础为零,对于技术的推广有较大的难度。2019年山西省农业领域科研机构6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987个。机械化程度低,在2019年吕梁市农用拖拉机为15241台,联合收割机为1518台,在山西省11个地市排在末位,而吕梁市是山西省红枣主产区之一,可见红枣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四)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主要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的比例比较低。一般红枣在初加工阶段能达到20%的利润,而深度加工的利润能到30%以上。红枣进行干制就是初级加工,进一步做成枣片、枣泥、枣醋、枣加核桃等就属于深加工。枣夹核桃价格接近30元,初加工价格不到10元。但整体上来说加工企业规模小且比较分散,如柳林县现有120余家中小规模型红枣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转化原枣1.2亿斤,可加工生产蜜枣、贡枣、滩枣、空心枣、玉枣、脆枣、珍珠枣等二十余个初加工产品,。但没有什么大型的加工企业,品牌定位较模糊,占有市场份额较少,不能形成产业化集群,竞争力较弱。

三、双循环格局下山西省红枣产业转型发展优化路径

(一)国内大循环下山西省红枣产业转型路径

1.建立红枣价格监测系统

山西省需要建立红枣价格监测系统,及时将各地区的红枣价格信息传递给枣农和企业,使他们能够根据信息从而合理的安排红枣的生产及加工,避免出现实际与预期滞后的情况。目前全国红枣市场有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有山西省一些大型区域批发市场的红枣价格有所显示,可作为红枣企业的参考信息,但是对于较少上网,对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的枣农来说,此类信息对其参考价值不大。因此,山西需要建立山西本地的红枣价格监测系统,更加全面和详细,同时能够有专业人员对价格信息进行分析后指导枣农安排红枣的生产和种植。

2.提升科技力度

山西省应制定红枣振兴规划,依托相关科研机构,与山西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校地合作,以较高标准打造科技示范园区,以枣树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的遇到的技术问题为导向,从而加大优良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品种改优的管理技术研究,解决红枣病虫害和裂枣等技术难题,实施红枣品种的改良,嫁接一些优良的红枣品种,如冬枣、大雪枣以及临黄一号等,红枣的市场供应期也会进一步延长,品质也更好,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从而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

在柳林、临县等红枣主产区建设培训基地,基地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政府对于科研人员需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山西省红枣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需要通过研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改善此种情况,运用机械化生产提高红枣产量。

3.发展多元红枣林下经济

对于出现的灾害导致的问题及价格波动,需要政府引导枣农树立信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枣品牌。优化种植模式,掌握全面农业复合经营模式,特别注意林下经济的发展,地上种植红枣,地下种植饲草、三叶草、百麦根以及鸭茅等植物的种植,也可以养育土鸡等动物,使得红枣和粮食可以同时丰收。做到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枣树之间的空隙进行动植物的养殖,构建包括菌类、药类、粮食、牧业为一体的林下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开发枣树的多种用途,如做成枣叶茶、茶树做成根雕艺术品,利用废弃枣木培育食用菌,这些产品的价格都会比初级加工红枣高,可增加枣农的收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

4.加强宣传和营销活动

积极发展红枣电商,借助新媒体,如抖音、快手、微博等,或者是本地的具有影响力的官方红枣平台,如直播可将红枣的整个种植、生长、采摘等环节全部展示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也可与当红直播主播如薇娅等合作在各大节日进行直播,与官方媒体合作做公益行动,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量。

(二)国际国内双循环下山西省红枣产业转型路径

山西可推动品牌升级,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从而塑造良好的形象。山西根据自己的地理区位特征,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对外开放战略,其中南部可承接国际市场,西部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而与外部进行连接,北部同蒙古、俄罗斯进行合作。山西已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合作省份之一,山西可通过与国外合作地区举办展销会等形式形成长期化合作,也可通过政府积极组织,举办互联网+红枣产业论坛、山西品牌思路行等活动,展示农产品,举办红枣文化节,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展示当地特色美食和传统节目,如柳林县的碗团、羊杂割、木板年画、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为游客设置红枣采摘活动,开展摄影活动、马拉松、自行车赛等活动,最终目的是提高红枣的销售,增强其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外建立红枣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基地,为山西红枣走向世界搭建起畅通的桥梁。

同时为了延长山西红枣的产业链,山西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高技能的人才,实现山西红枣的深度加工,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打响山西红枣的名气,提升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红枣山西省山西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女性吃红枣有哪些误区
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