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自贸区语言服务助力对外经济发展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2-11-14韩士媛郭丽莉

商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种黑龙江省毕业生

韩士媛,郭丽莉

(黑河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19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涵盖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的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黑龙江省自贸区秉承制度创新,力求可复制、可推广,深化产业调整,创建针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中心,建成向北开放窗口,以期打造称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的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园区。

黑龙江省自贸区是对外开放和拓展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的重要窗口,其国际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及建设优良的国际营商环境的定位促使语言服务成为自贸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自贸区战略与语言服务相辅相成,语言服务水平能力高低是衡量语言生活良好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语言文字事业向前发展的第一要务。黑龙江省自贸区的成立带来了巨大的语言服务需求,专业的语言服务是黑龙江省对外经济的发展的保障之一,语言服务水平也必须与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曾提到,语言服务是行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和活动。语言服务的产生是建立在语言需求基础上,以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目标的。语言服务在满足个体、企业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语言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区域内语言服务特色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黑龙江自贸区成立以来,语言服务与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在面对对外经济机遇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制约黑龙江省自贸区对外经济发展的语言服务问题

(一)语言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是以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为基础的,以包含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在内的公共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发布的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开放性语言资产。

目前,黑龙江省涌现出一批语言翻译企业,兴文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翻译质量可满足俄语国家项目的国家鉴定和技术审查要求、天狼星电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能够翻译全世界近320个语言。语堂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世纪语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阿里合作商,专业提供笔译、口译翻译服务。卓语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涉外翻译机构,致力于为各级政府机构、中外企业、科研院所及个人,量身定制专业翻译企业。虽然省内这些公司在对外交流中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些语言服务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从业者多为兼职加上生存环境不佳,表现为企业发展受限、人才流失严重。

此外,在自贸区范围内,单语语言景观分布较为广泛,语言服务语种类型欠缺,自贸片区对外语言服务语码单一,难以体现出自贸区语言服务国际化和广泛化的特征。例如在哈尔滨、黑河和绥芬河三个自贸片区,对于革命遗址名牌及介绍、文物名牌及介绍、特色景观标识语中,皆以汉语为主辅助俄语介绍,“一带一路”以来中蒙韩日交流日渐增多,但语言服务类型欠缺,成为对外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同时,重大突发性事件显现出黑龙江省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无法及时交换非商业化的应急语言资源平台信息和标准化的平台共享,无法开启有效的多国间的方言和手语沟通任务,以至于在新冠疫情、洪水和台风等突发事件时,黑龙江自贸区与邻近国家或组织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语言资源共享,导致对外经济活动开展受到负面影响。

(二)对外语言服务人才储备不足

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按照经济区分布统计,生源数量前三位的是东北区域1548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79%,而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122328人,留省比例为55.94。在留本省毕业生中,博士占比仅为0.64,硕士占比4.28,本科占47.96,高职和高专占47.11。其中2019年有37%的黑龙江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东北工作,其中留在黑龙江本省的人数则更少,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去往一线城市工作。近年来黑龙江能为本科毕业生提供的高薪岗位较少,因此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选择离开本省就业。在同一年度毕业生的生源地方面,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区域流失占比高达70.79%。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外生源加上本省生源,有近1/2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省外就业,约9.6万人。对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前,黑龙江省自贸区各片区都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才流失问题,特别是中高端人才流失问题严峻。首先是企业人才留不住,骨干创新人才大量外流。其次,高校院所人才属地就业比重低。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本省高校及科研院所毕业生在省内创业就业的比重低下。哈工大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东北就业的人数占比为29%,该校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东北就业的人数占比仅为10%,牡丹江市年均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数为7800余人,毕业生回归率不足20%;黑河市爱辉区2000年以来流失6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省内扶持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制定的人才措施缺乏针对性、实施力度较小,上述问题导致本省人才储备不足,造成对外经济发展语言服务人才缺口。

(三)对外语言服务语种有限

目前,从黑龙江省37所本科高校招生简章上可以看出,小语种科目开设最多的高校为黑龙江大学,语种科目数达到10种,其中包括英语、满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和朝鲜语,而在这些高校中开设外语门数最少的只有一种。在开设外语语种中,英语居首位,依次是俄语和日语,而其他的小语种只有很少的学校开设.朝鲜语有八所高校进行招生,而韩语有两所高校。

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大多数高校外语招生主要集中在英语、俄语、日语这三种语言上。省内所有高校共开设的小语种数目仅有11种,与之相邻蒙古国的蒙古语并没有开设。蒙古虽然不与黑龙江省接壤,但在推进蒙中俄经济发展和黑龙江自贸区建设中,蒙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蒙语人才的缺失,势必造成黑龙江省在与蒙古经济交流中的极大障碍。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自贸区未来发展对语言服务的强劲需求,更无法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黑龙江省自贸区对外经济发展的语言服务需求相匹配。

二、黑龙江省自贸区语言服务助力对外经济发展策略

(一)加强语言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黑龙江省自贸区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是其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征决定了到黑龙江省自贸区的跨国联系,对提升其对外经济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政策方面分析,创造和提升有利于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和经贸交流的语言服务将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黑龙江省自贸区应基于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制定科学可持续的语言环境规划,将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融人经济生活中。

从微观角度分析,语言基础设施规划在黑龙江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更是具有关键作用。建设国际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各省市范围内重复翻译产生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损耗,促进语言服务行业的资源共享,加快语言服务管理水平的规范化进程。

在语言规划的基础上,黑龙江自贸片区应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语言文字测试站,促进语言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黑龙江省自贸区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城市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产生了新需求,这在公共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拓展语言咨询、语言保护、语言信息化、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评估,避免对外经济中语言障碍。

分步实施自贸区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在建设中主体地位。调动全社会力量,有的放矢,狠抓重点,提高黑龙江省语言服务行业水平,确保自贸区内对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了保障疫情、自然灾害后对外经济的稳固开展,可以建立多国语对、手语符号等专业化和标准化术语库,建设黑龙江省自贸区开放性通用应急语料库和术语知识库,增加语言景观中使用语码多样性,确保在特殊时期接收和发布以统一标准应急预报和应对信息数据、确保沟通顺畅、保障自贸区外贸竞争优势。

(二)引进和储备高质量人才

202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9所,招生3.6万人,在学研究生8.9万人,毕业生2.3万人。普通高校80所,招生24.4万人,在校生82.6万人,毕业生19.6万人。数据显示,我省在高等人才培养上人数并不少,但致力于本省自贸区发展建设的人才却并不多,人才流失明显。黑龙江省自贸区获批时间不长,对外经济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各种网络平台,搜寻、吸引人才。在此基础上发,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平台,利用自媒体平台,呈现适合人才发展人文环境,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资金投入力度。深入宣传“重知识,惜人才”思想,形成特有的社会风尚。各片区需要根据自己的长期发展方略,做好语言服务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前期储备和开发,为人才自身提升和对外经济发展做好政策上的扶持和经济上的保障。

黑龙江省自贸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必须树立人才为本、改革创新的观念,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养、留住三方面,合理配备人才,设立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选择岗位最优人才,重才不重亲。同时,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建立起以骨干人才为塔尖的、差异化、个性化、持续发展的创新型薪酬分配。针对不同岗位,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策略,切实推行岗位工资。在注重薪酬的同时,切实按配好福利待遇,制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多种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高质量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人才良性循环和自贸区对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小语种语言服务水平

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入省的境外游客数量,但随着疫苗注射产生的群体免疫和特效药的研发,未来旅游业将仍然是拉动黑龙江省自贸区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从黑龙江省高校外语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最多,英语专业人才的过度培养不但影响到英语学生就业,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其他小语种的招生和发展。小语种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提升黑龙江省的国际形象的同时,也将获得国际游客的认可,从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面对小语种人才数量缺少的困境,黑龙江省需要合理地对高校小语种招生计划进行调整。根据相应国家贸易交流和自贸区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小语种招生类别和人数,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小语种人才发展的高强度需要。

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要密切相关。随着黑龙江省自贸区的建设和对外经济发展,高学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小语种毕业生成为了稀缺人才,决策部门可借鉴其他自贸区的经验,结合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现状,鼓励黑龙江高校开设具有自贸区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制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打造出服务龙江对外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外语类、复合型学科进行整合,建立小语种人才动态数据库和小语种语言智库,科学动态评估小语种人才市场,实时掌握黑龙江省自贸区对于各语种人才的需求量,精准把握招收人数,合理管控小语种人才的培育量。全力配合自贸区企业和高校间合作,满足市场供给,不断向自贸区输送高水平高标准的小语种人才,服务于自贸区对外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三、结语

语言服务是组织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之一,它可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黑龙江省自贸区的成立时间不长,语言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尚未凸显,这为省内对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

为此,职能部门应深入剖析语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言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抓好语言服务需求与供给侧精准对接。一方面重视政府、企业、高校联动,创新高效地做好自贸区语言服务人才的协同培育工作,另一方面保障自贸区语言服务顺利开展,助力黑龙江省自贸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赵世举.从服务内容看语言服务的界定和类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

②崔启亮.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展望,2019[EB/O L].http://www.yeeworld.com/article/info/aid/11952.html.

③黑龙江省统计局.202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4月8日[EB/O L].http://tjj.hlj.gov.cn/tjsj/tjgb/pcgb/.

猜你喜欢

语种黑龙江省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