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策略

2022-11-12李克勤

当代体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意志力初中生

李克勤

作为积极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初中生的意志力与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一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对于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并正视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行动力不足、缺乏竞争意识等意志力薄弱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意志力培养策略,如首先确定意志力培养目标,再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意志观、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激活学生高效行动力、巩固其意志意识让学生认知到何为意志力、意志力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并将教师教会的方法运用在自我意志力成长之中。

意志力也称为意志品质,是个体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定位前进目标,有意识的受到该目标的支配调动个人能动行为用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最终实现预定目标;其作为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具体要求行动者表现出自觉、果敢、自制、坚忍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培养学生成长中的非智力因素,其主要是源于意志力与积极人格教育的关系,需要学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主导有智慧的行为。而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学科教育中竞争性和力量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制能力、果决能力、独立能力和坚韧能力都有良好的培养作用,学生意志力成长也可以反过来带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在初中体育教學中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意义

1.1 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要通过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达到身心健康同步成长的目标;而学生的成长过程会面对来源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不同挑战,面临不同的挫折,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意志力、坚定的坚韧的意志品质,才能够更好克服困难,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而有了这一正确的意志品质也无形中达成了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在快节奏的整体社会环境中初中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和学习竞争,如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则会直接影响个体生活,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和德育教育;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志力培养活动、培养目标则能够让学生一方面生成正确的竞争心理,另一方面能够科学看待自我价值的成长路线,能够在竞技性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中看到勇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更能够锤炼意志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2 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2.1 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是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典型表现,具体为遇到失败、批评、责备时或难以振作精神,或难以较好控制个人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教师或家长给予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或心理教育较少,学生将困难等负面问题与失败。与压力等画等号,从内心深处抵抗该种情况的产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更为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放大问题。

2.2 行动力不足

行动力不足是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另一表现,具体是指学生或容易制定较高的目标,在看到目标与自己实际能力存在差距之后变得灰心丧气,不敢于挑战目标;或学生虽然制定了目标,但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将目标拖垮。初中生产生该类意志力问题的原因其一,在于初中生仍以在校学习为主要生活内容,较少参与体育锻炼或劳动活动,本身并不具备较强完成既定目标的技巧或能力,也没有通过长期参与该类活动生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导致学生意识层面缺少压迫感;其二,在于体育等学科教育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坚韧意志等的培养,没有刻意去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没有督促学生必须通过何种方法、在何种期限之内完成目标。

2.3 缺乏竞争意识

不具备竞争意识或竞争心理不健康也是学生意志力薄弱的重要表现,部分学生会回避竞争,只是单纯追求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成功,不想和他人做比较,也不敢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竞争意识相对消极;部分学生则无法面对自己竞争中的失败,认为竞争就是必须获胜,一旦失败则变得情绪暴躁。该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一是来自初中生现阶段相对闭锁的心理,不愿与他人倾诉,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害怕接受他人异样的目光;其二是教师并没有建立起班级内良性竞争的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机制,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其三则由于部分教师或家长自身更加重视竞争的结果,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长期的外部刺激也改变了学生的竞争心理、竞争行为,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坚韧意志品质。

3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策略

3.1 确定并践行意志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让学生在目标带动下进行努力行动的过程,对初中体育教师而言,首先应当确定学年、单元、课时上的意志力培养目标,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又无形之中带动学生的意志力成长过程。如在跳高、跳远等体育运动中教师考虑到部分学生害怕畏缩的心理,可以将意志力培养目标融入到动作拆解、动作阶段性尝试之中,先让学生看拆解视频,再逐步做起跑、助跳、原地训练、短距离训练和既定目标的训练活动,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是为了克服对现阶段训练的心理障碍,慢慢让学生在没有受伤且完成了体育运动之中积累自信,也通过小目标的达成促进大目标的实现,学生的意志品质被叠加、被拉动。或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运动小组,完成不同距离的长跑训练活动,每一小组的学习目标中都包含“不断尝试并挑战更高难度、更高长度的运动”这一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实际情况学着有方向的制定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3.2 培养正确意志观,激活行为意识

(1)学会分析利弊

部分初中生认为有意志力就是不论何种情况必须达成目标,但却忽视了过程中的利弊因素分析,盲目向前走,却忽视低头看,导致学的更累更苦,却不一定达成目标,意志力反倒容易受挫。针对该种情况,初中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意志观,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利弊,如同样是长跑运动,部分学生虽然身体疲惫但仍想超负荷运动,以达到目标,虽然意志精神可嘉,但运动结果容易带来负面身体和情绪压力,不利于持久意志力的培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放慢速度,将长跑运动中的放松训练方式融入其中,做下坡跑、大跨步跑,等身体肌肉和中枢神经经过喘息机会重新燃起“斗志”再进行后续训练,通过一张一弛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放松和合理的停顿是为了持久性的完成任务,从而带动学生正确意志观的生成,也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不同问题,分析利弊。

(2)加强多元交流

重视多元交流是让学生正确表达心理轨迹,获得良性情绪反馈,进而产生行动想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师,不应仅将“运动”作为交流的中介,而是应结合言语鼓励、放松训练、热身、拉伸等方式进行交流。如进行足球训练活动就可以在热身放松时和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了解学生都熟知哪些足球明星,观看过哪些足球赛事,是否有记忆深刻的运动员招牌动作,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了解学生的足球知识、兴趣爱好,以该部分讨论内容为切入点,从模仿经典动作开始展开足球技巧性训练,学生的兴趣成为了学生的目标,其参与体育运动中的意志力会被明显的调动和提高。

3.3 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激励意志行为

(1)激发运动兴趣

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初中女同学,认为体育运动就是挥洒汗水,是辛苦的无趣的,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动力,也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想法,意志力更无法被锻炼,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当重视如何借不同教学素材、运动材料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如考虑到女同学爱美的心理,从运动与健康、运动与身材管理的角度切入教学活动,组织健身球平衡训练、简单力量训练、体育舞蹈、健美体操等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感觉新奇有趣,并能够收获实效。或多给男同学讲体育明星的赛场故事、体育名人的运动故事,增强体育教学的底蕴。

(2)树立学习榜样

学习榜樣既是一种有形的意志力行动目标,又是无形的教育牵引方式,教师可以用同龄人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学习典范,也可以用学生喜爱的运动明星作为榜样与方向,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如组织山羊跳训练活动时请运动基础较好或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分组训练的巡视员,帮助胆小的学生克服障碍,用同龄人之间易接受的帮助性语言或方法既分解教学难度也让学生有了就近想赶超的目标;或可让该名学生配合教师完成示范动作,请其他学生向该名学生学习。也可以分组搭配的方式由一名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带一名运动基础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山羊跳,用多种榜样激励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3)善用激励手段

正确的激励可让胆小的学生敢于挑战运动困难,可让粗心的学生关注运动技巧,更可让运动兴趣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产生挑战运动难度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要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如在课上教学时播放与体育运动精神、体育精彩赛事有关的视频资料,渲染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教学氛围,达成精神激励的目的。或可以通过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的言语激励、眼神激励、手势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可以收获积极情绪反馈。针对不同教学环节还可设计简单的物质奖励模块,如颁发奖状、奖牌,或用体育人物模型、健康手册等作为小奖品。

3.4 激活高效行动力,转化耐力、压力

(1)教师示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之一,本身就应当具备较强的行动能力,既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又可以带动学生与自己共同进步,可以强化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想法。如除正常教学之外制定课间锻炼或课后锻炼计划表,给学生分享教师的计划,目的是通过每日完成多长距离的跑步、多少次数的跳绳达到强健体质或减脂增肌的目的,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制定类似的运动计划表,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计划,过程中教师不应言苦言累,要用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并让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言出必行、肯为目标付出努力的真实行动,形成班级之内决心坚定、行为明确、敢于拼搏的良好环境。

(2)耐力锻炼

耐力锻炼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考验其意志持久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意志力问题和表现,教师应经常开展专项的耐力锻炼,并使得耐力引导融入在其他综合体育运动活动中。如定期组织篮球、足球等高强度的耐力训练活动,或开展长距离的跑步运动,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任务,从而训练学生的耐力素养。也可将大的耐力运动目标拆解为小的耐力训练活动,为学生布置家庭体育运动作业,让学生每日坚持做若干俯卧撑、平板支撑,或在一个月时间之内将重力负荷提高到多少程度,通过训练时间的延长和单一时间单位内的运动强度持续性增加锻炼学生的耐力。

(3)全程考核

考核是让学生认清自我意志力实际情况、调整后续运动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意志力成长的时间性需求,教师在考核中应坚持全程考核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变化,综合评价学生的意志力表现。在单一课时或单一训练中通过随从跟练、即时评价、语言动作鼓励的方式实时告诉学生自己已坚持了多久,距目标还有多远,在前半程训练中自己的哪种状态较好、可以继续保持,用即时评价给产生懈怠心理的学生供给意志力营养。或定期开展综合性评价反馈活动,用一人一册的体育运动手册帮助学生回顾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体育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变化,鼓舞学生,肯定学生,再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客观审视自己的变化,积攒学习自信,升级学习动力。

(4)合理制造压力

压力产生动力,压力也可转化行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运动基础合理给学生制造压力,让其产生“被迫”前进行为,具体可通过限定时间和限定目标两种方式制造压力。如明确学生完成短距离、长距离跑步运动的时间,规定学生需要达到哪些数量的投篮;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进一步可以变为同一时间之内需要达成怎样的运动标准。而该种压力的制造其合理性表现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压力标准,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或不同性别学生的时间指标、强度指标、韧性指标是不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同一压力标准下的学生组别也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3.5 巩固意志意识,践行体育精神

(1)小组合作

体育是合作中的竞技、竞技中的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更有益于学生巩固自己的意志品质,摸索践行意志力的方法,教师应以随机分配小组或分层分配小组为主要教学模式,如篮球教学活动之中按照运动水平将学生均分为若干小组,要求组内学生有明确的分工角色,是负责团队协调还是负责力量对抗,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配合团队活动达成团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练习活动,要求练习之后共同展示训练成果,学生互相指导、互相帮助,完成投篮、运球等技巧训练,过程之中又磨合自己的运动能力,为团队而战,为荣誉而战,意志力被信念所调动和强化。

(2)小组竞赛

作为竞技活动,体育教学自然离不开竞赛,教师所组织开展的竞赛活动为更好巩固学生意志品质则应当以小组竞赛为主要形式,用团体参赛的方法避免学生依靠他人、依赖既得学习成果。如设计4*100m的团队竞赛,但可以适当更改规则,如团队中某一成员掉队或出现接棒失误,则由其他成员替代该名成员,用打乱的规则和节奏强迫学生要认真热身、放松肌肉,要调动自己的潜能,避免拖团队的后腿;或用正向竞赛的激励方式将获胜小组的团队照片、竞赛故事张贴在班级宣传板中。

4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的意志力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具体表现,从意志唤醒、意志力目标确认、正确意志观培养、意志行动激活、意志意识巩固等多方面入手,用教学示范、合作竞赛、鼓励牵引等不同方法让学生逐步生成优秀的意志品质。

(作者单位:天水市秦州区苏城中学)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意志力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Willpower 意志力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