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手教师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

2022-11-08纪文轩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权威型新手课堂

纪文轩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兴起,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也纷纷主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然而,在真实的中小学课堂互动中,学生的课堂地位受到关注的同时,却时常出现学生活跃、教师沉默的“不同步”现象。对于经验相对匮乏的新手教师而言,这种沉默出现得更为频繁。新手教师是否应该在课堂上选择沉默?如果出现沉默,这段时间又该怎样把控、调节?因此,帮助新手教师巧妙地打破并利用这种沉默,推进正常的教学也变得尤为 重要。

关于沉默的研究最早由莫里森(Morrison)和米利肯(Milliken)提出,在组织管理领域中,他们认为组织中的员工沉默具有普遍性:员工本有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而发表观点的能力,却总是选择保留、过滤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心理学的沉默主要关注求助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将心理咨询中沉默的表现分成了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与反抗型六类,不同沉默含有不同的意味。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认为,沉默并不仅是没有声音,而是与说话一样的重要交流的一部分。

在教育学中,学生与教师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因此按照促成课堂沉默的主体划分,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沉默三种类型,在关于课堂沉默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将目光投向学生主体,对学生的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影响学生沉默的因素。在少数教师沉默的研究中,则多对课堂中教师的有意沉默开展研究,将沉默视为一种独特的隐性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更为真实的课堂实现的手段。一方面关于课堂沉默的研究聚焦于其内含本质、理解误区等,认为,课堂沉默并不都是消极的、无意义的,这种刻板印象影响了人们对于其本质的理解,正确恰当的课堂沉默也有可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话语权,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学习的更深层次参与;另一方面关于课堂沉默研究聚焦于教师在其他工作场域中的沉默行为,例如教研活动中边缘化参与而导致职场孤独感、负性情绪等。

毋庸置疑,在课堂这样一个“微观情境”中,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言语信息传递,也需要情感交流与缓冲。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课堂中教师沉默的类型具体有哪些,教师的沉默代表着什么,产生教师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设计

在研究对象上,本研究所选择的学校是一所于2019 年成立的新学校,因为在师资组成上,该学校的新手教师占据很大的比例,并且通过了较为严格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目的性抽样原则,选取了不同年级的2 名新手教师,原因是通过前期交流发现,他们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课堂沉默,也对于沉默有着个人的理解,因此研究试图观察了解他们在课堂中对于沉默现象及其应对状况。

个案研究最适合于解决具有以下特征的问题:第一,研究的问题类型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第二,研究的对象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第三,研究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能进行控制或仅能进行极低程度的控制。因此,笔者选择了个案研究的路径,进入研究现场之后与研究对象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进行信息收集。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沉默的表现类型

排除新手教师自身的性格因素,在确保新手教师对其所在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在此,按照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程度,将教师的沉默划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教师沉默、思考型教师沉默与无奈型教师沉默。三者相辅相成,彼此联系。

1. 权威型教师沉默

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是新手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如今的背景下,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系列文件,为教师惩戒权指明了方向。但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不知所措,在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惩戒程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以沉默的方式与学生“对峙”。权威型教师沉默多应用于课堂违纪行为。例如,当新手教师面对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时,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以达到“镇得住”的效果。

在与L 教师的访谈中,她提到:“我一开始会选择批评、说教,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也不怎么听我的,还不如自己省点力气,直接瞪着吓唬他们,让他们感到害怕。这种‘瞪眼’的方法,起初还算有效,因为课堂突然变得安静,他们自己有的时候就会尴尬,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刚才干了啥,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同时,W 老师也产生了相似的感受:“现在这时候,我们根本都不敢罚,体罚学生也是罚了自己,现在的孩子都是宝,有的时候说两句都不行,我们很害怕学生家长告状,原来老师那种在课上扔粉笔头的方法更行不通,那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有意识地停顿,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因为现在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所以瞪两眼,学生自己就会害羞了。”

可以看出,在有关部门及学校的管控政策下,为了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尚未形成高度权威的新手教师在言语批评与沉默等待中会选择较为保守的后者,他们试图通过课堂中的非语言互动对学生起到震慑作用,并且这种方式在前期的阶段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与其他职业相比,这种权威型的沉默在互动性、复杂性较强的教学中具有更为独特的意义。

2. 思考型教师沉默

教师不仅需要管理学生,还要担负起教授知识的责任。课堂中师生良性互动的形成也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在这种停顿间隙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互动往往是关注学生的专注程度、知识水平等,因此需要有意地预留出时间供学生思考。这种知识水平层面的关注需要新手教师对于教学事先有所规划,在短短的一堂课的时间内,计划安排好相应的提问时间并做出假设。

经过观察,新手教师的教案设计中也出现了这些对于时间的规划设计,他们会在教案中标注出每堂课预留出的大概时间。例如,通过收集并观察L 教师与W 教师的课堂与教案,发现两者之间并未出现太大的偏差,在哪个课堂片段抛出什么问题,期望获得怎样的回答,计划与实际情况仍然是基本匹配的。

因此,可以说思考型沉默是一种教师知识能力的体现,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这种“被设计好的”沉默在更为正式的教师公开课中出现得更多。例如,教师在公开课中引出一个问题,经过适当的时间,学生完成了对于问题的思考,举手发言,教师脑海中也迅速产生对学生回答评价的构想。通过这种间隙完成对于教学的缓冲。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影响到了教师思考型沉默,W教师认为:“虽然我教的是小学一年级,这都是些简单的汉字、拼音,但我就是教不会啊,我觉得教小孩儿比我自己学习考试要难多了。有的时候,那些小孩儿无厘头的问题把我问得一愣一愣的,他们非要追问一些为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到了这种时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如何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尤其是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低年级儿童,要如何把教师的语言进行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仍然至关重要。

3. 无奈型教师沉默

综合两种基于教师管理能力的权威型沉默与基于教师知识能力的思考型沉默,新手教师也很容易产生第三种无奈型的沉默。如果说以上两种都属于教师的有意沉默,那么第三种含有更多的无意成分。如果有意的沉默没有得到教师所希望的回应,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陷入僵局。

首先,以权威型教师沉默为例,长时间的“沉默管理”无法达到L 老师的预期:“一开始,这种办法的确可行,但之后,这些小孩儿摸清了我的脾气,越来越不怕我,我也管不了了。我一停下来瞪他们,他们估计都明白我这是在吓唬他们,不痛不痒的,有的调皮蛋反而闹腾得更欢了,继续他们的活动。咱们之前也不都这样嘛,小孩儿们都这样。”

其次,以思考型教师沉默的发展为例,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提问得不到回答时,课堂上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自我怀疑。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事先没有了解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时候我觉得碰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会有人举手回答,我觉得是不是我提问的问题有些难了,还是没有表达清楚就开始提问,怎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只好选择等待,有时等待的时间过长,还没有学生回答,我甚至尴尬地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可以发现,基于教师思考型沉默而产生的无奈型沉默又呈现出了三种特点:第一,问题的难度与深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第二,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供学生思考;第三,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公平 竞争。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及新手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无论是基于权威型沉默还是思考型沉默,都引发了教师无奈的情绪,甚至导致了他们对于课堂、学生的放纵,因此也有研究将这一阶段的沉默叫作放任型沉默,即当教师长期的教学无法获得满足于成就感的时候,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都会采取默许的态度。这一阶段,课堂环境和学生态度与预期相悖,教师不得不打破固有的计划,重新调节自我。

(二)产生教师沉默的原因

综合以上三种类型,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中的沉默表现与学生的态度等外在因素有关,也离不开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及教学机智等自身要素,二者相辅相成。“听话的学生”更容易引发与教师的互动,“调皮的学生”往往会获得教师的眼神震慑。

四、讨论与启示

基于以上对于教师沉默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教师知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权威等方面获得启示,以改进教师自身的教学。

第一,教师要更充分地掌握学生学情、合理把握沉默时间。综合以上教师沉默的类型,虽然思考型沉默与无奈型沉默对于教师控制的依赖程度不同,但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与知识水平的了解。在短短的45 分钟之内,教师不仅要学会留白,更要学会适当地留白,把握住沉默的时间,形成教学机智,以应对学生复杂的表现与回应,以防止“尴尬时间”的延长而打乱自身的计划。

第二,教师正确理解课堂沉默。教师不可过分地惧怕课堂沉默,因为沉默不是双方哑口无言的绝对静止状态,有时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另外一种表现。学生虽然看似沉默,但作为教师,仍要用心呵护、尊重学生个体。教师要了解到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不能仅通过知识水平的单一维度去评判学生,而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挖掘性格、思维方式、思维时间等沉默的深层因素,在课堂中共同打破学生的孤独感,通过构建一种更为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与环境,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更好地参与课堂,树立新的认知。

第三,制定班级、课堂管理规范。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规定,约法三章,与学生共同商议课堂规定,以避免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

第四,构建有趣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可参与性。权威的沉默与教师的纪律管理相辅相成,而挖掘深层原因可以发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无法专注的行为多是由教师教学的枯燥而导致的。因此,教师需要构建有趣的课堂,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通过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帮助学生摆脱无聊,试图从根本上减少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第五,树立权威,提高个人魅力。良好的教师形象离不开教师个人的权威,教师自身权威与个人魅力的提高,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震慑力,甚至无须通过冷处理、体罚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也是以爱为本质的教育的体现。

第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根据教师思考型沉默的产生原因可以发现,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素养与能力也至关重要,扎实学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这种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应对学生疑问的一种信心来源。

猜你喜欢

权威型新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初探班级管理模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非认知能力培养
权威型父母对于青少年早期吸烟的影响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新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