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08周美玉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奥尔夫声乐教学法

周美玉

(湖南女子学院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了小康,全面发展成为教育主题,幼儿艺术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声乐教育是幼儿接触音乐最常用的渠道,用幼儿理解并喜爱的方式培养幼儿对声乐的兴趣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专业的师范认证也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声乐技能学习和声乐教学能力的结合问题。如果侧重于学生自身声乐技能的提高,会使得学生缺乏教授幼儿声乐的教学经验,导致“只会自己唱,不会教幼儿唱”的能力表面化的后果。如果侧重于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则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影响学生之后的专业发展。另外,如今的大部分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和声乐教学法是分开的方向课程,虽彼此都有涉及,但是因为没有相结合,会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学习到的内容脱节,无法做到教学能力和声乐技巧的统一。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如今的学前声乐教学法课还是以如何教授幼儿歌唱这一主题为主,幼儿的声乐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且幼儿的声带还处于发育阶段,不能过度使用,因此幼儿的声乐教学虽然还是以唱为主,但是其他音乐教学手段,例如听赏、律动也不能少。如今的学前教育的课程中大部分有这些教学内容,但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分开讲授的,有些时候课程之间的教学方式还会有一定的冲突,导致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时无法形成一个规整的系统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单一

在教学内容上,《学前教育师范认证标准》曾提到要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特色化的课程文化。在现如今声乐课堂中,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还是较少,特别是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涵盖的歌曲类型较为狭窄。除此之外,还应增加课外教导扩展教学内容,教师可在课外多给学生分享优秀的声乐表演、示范课程视频、讲座视频等,在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调整课程结构

如今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教师在艺术方面的技能,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面试中,即兴弹唱成为必考的一门科目,而绝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是音乐技能几近“零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音乐基础低于“3+2”模式的专科学生,后者由于经过了中专阶段三年的音乐技术技能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演唱和弹奏的知识与技能。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生源,充其量就是在现行“三位一体”招生政策下发现的少量具备一定音乐技能的苗子。

因此,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艺术专业课和艺术实践课的比例,将声乐课列为必修课,采用融合式教学法,将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多门艺术融合在一起,将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多种综合型艺术教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在艺术实践上,各类专业课可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一、二学期教专业知识,后几个学期让学生分组模拟上课,例如声乐课前两个学期可以类似于艺术专业一样,教授专业的演唱技能,后几个学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一节或者每两节课布置一首歌曲,由学生组内协商扮演教师或者幼儿的,模拟幼儿园课堂,并把此种形式作为期末考试内容。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里提出:专业教师必须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熟悉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才能最快速地了解现今幼儿园的各类需求,学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每年轮流分批进入本市各个幼儿园专职或者兼职一段时间,在不耽误学校专业本身课程的情况下,熟悉不同幼儿园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学模式、艺术类基础设施等情况,根据现今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出幼儿教育最需要的人才。

(二)完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声乐课程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要教学生如何教授幼儿学习声乐,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确定之后,以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为依据,对满足其特性的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制订。

学前教育的声乐课程不能像艺术类专业的一样,采取一对几的小课模式,应当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分组模式,上课的内容不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而是应该由教师教会学生演唱一首歌曲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教授幼儿这首歌曲,并编排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在学生展示后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改进。

(三)改进教学方式

儿歌弹唱教学应在教师教授完基本乐理知识、钢琴基础启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基础的歌唱技能之后进行,在教授儿歌弹唱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分析谱面

解读分析每一首歌曲的曲谱是学习歌曲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学习儿歌弹唱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乐理知识,教师可以先从曲谱开始,引导学生学会从谱面上分析歌曲的情绪情感、旋律走向、强弱记号、节奏特点等信息,且在配伴奏之前一定要学会如何演唱歌曲,不能伴奏都配完了还不会唱。

2. 配和声和伴奏音型

给每一首歌配和声时,需要先划分歌曲的曲式结构,儿歌的曲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一小节或者两小节一句,最开始学配和声时应要求学生在每一句下写上和弦级数,和弦伴奏的形式可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在弹唱之前先检验伴奏织体是否配奏和谐,没有不和谐的部分之后,再根据歌曲的特点选择伴奏音型,例如《大海啊故乡》是3/4 拍,可以用类似于小步舞曲式的三拍子加上右手波音和弦来伴奏,体现出海浪翻涌不断、潮起潮落的特点;而《我是一个粉刷匠》可以用分解和弦加跳音来体现歌曲活泼可爱的特点。

3. 有感情地范唱

儿歌弹唱最重要的是唱,钢琴伴奏起的是艺术指导的作用,配完伴奏之后学生还需要有感情地边唱边弹,从方法上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气息和横膈膜力量的练习,想象身体两则向外无限延伸,发声点放在胸口位置才能保证。就算身体运动幅度很大,气息也不会起伏不定,声音才能站稳,不会唱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其次是有感情地演唱,每首歌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大海啊故乡》唱出的是对故乡的怀念,《我是一个粉刷匠》唱的是一个活泼可爱又顽皮的小朋友的形象,因此在弹唱的时候需要通过乐句的强弱对比、跳音和连音运用以及面部表情来演唱每一首歌。

(四)融合多元文化

幼儿教育要随着时代和世界变化而变化,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达到促进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另外,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推动作用。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融入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工作后的幼儿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学中,从小培养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方面,教师可以从教授外国优秀音乐教学法和引导学生鉴赏学习外国优秀声乐作品两个方面入手。现今得到大量认可的优秀音乐教学法包括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各自开设选修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外国优秀声乐作品除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外国儿歌,例如《雪绒花》《哆来咪》等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编排表演外国优秀的音乐剧作品,音乐剧的门槛是可高可低的,学习专业音乐剧唱段对于入学时还是零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音乐剧的表演方式和一些偏向于通俗唱法的音乐剧歌曲,如迪士尼动画中的Let It Go(《随它吧》)、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等插曲都是较为容易学习的。学生可以开展幼儿模仿表演这些动画中的音乐片段的音乐活动,给幼儿编排音乐剧表演,从幼儿喜欢的动画入手,引导幼儿喜欢音乐剧表演形式,从而激发幼儿对声乐的兴趣。

在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方言是一个最常见、最贴近生活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本地或者学生祖籍所在地的各类方言民歌,例如湖南的《浏阳河》、客家童谣《月光光》等,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来模拟教授本地的地方民歌,既锻炼了学生教授幼儿声乐课的实践能力,也拓宽了班级里所有学生包括教师在方言歌曲方面的知识面,还达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五)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Carl Orff(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理论提倡把语言、音乐、舞蹈、律动、肢体动作、乐器演奏等结合起来,形成各个方面都可以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教学。学校可以将奥尔夫音乐课程放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声乐演唱技能之后,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艺术形式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游戏来填充自己的声乐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前声乐教学能力的目的。

学校可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进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或者招聘学习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尽可能地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无论是学习幼儿声乐教学方向的学生还是舞蹈教学、器乐教学,甚至是美术教学等艺术类教育方向的学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都能融入其中,配合专业课程的进度,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能力教授幼儿的、能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人才,与重视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艺术类专业并不是同一个培养目标,因此教学方式就会有一定的区别,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要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声乐专业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打基础的教学可以按照声乐表演的教学方式来,进阶阶段就需要加入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调整教学结构、改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融入多元文化、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五个教学策略及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希望能给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们一些可以探讨的建议,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发展,培养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兼备的幼儿教师。

猜你喜欢

奥尔夫声乐教学法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