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雕在出版领域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07陈惠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出版木雕传承

摘要:木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兼具文化和技艺双重属性。木雕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振兴传统工艺,加强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木雕作为文化产业与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与技艺在出版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也十分必要。文章分析研究木雕文化和技艺在传统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大众出版以及现代融合出版领域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通过融合、深挖、体验,兼顾木雕文化和技艺,使木雕文化和技艺以更好的内容和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从而实现木雕在融合出版领域的有效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知木雕、懂木雕、爱木雕。

关键词:木雕;木雕文化;木雕技艺;出版;传承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215-03

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木雕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技艺和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阳木雕、泉州木雕、潮州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等艺术价值高、极具地域特色的木雕均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推动木雕文化及技艺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木雕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实现传统工艺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部署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传统工艺项目保护、促进传统工艺发展振兴、加大传统工艺宣传推广、建设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2]。推动木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重要的表征和组成部分,木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息息相关。木雕不仅体现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造物智慧,也是人们长期以来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的承载体。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现存部分木雕在传承和保护上面临着材料保存、干燥、防腐、运输等多方面的制约,部分木雕技艺也濒临失传。为此,要呼吁整合更多的行业力量,对木雕文化和技艺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保护与应用,以期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二)有助于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十四五”發展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这是解决资源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材,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酸枝木、龙眼木等珍贵木材[3]。然而,珍贵木材存量愈发减少,进口木材管控严格,木雕材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亟须实现物尽其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保护资源。

通过调研发现,业内普遍存在“懂材料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对材料一知半解”的现象。不少木雕从业者对木材的特性了解不深入,用不合适的材料制作木雕,不能以材取形,这既浪费了珍贵木材,又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和正确的技艺传承,将木雕造型、选材、用材、技艺等知识整合成系统、实用的出版物,在行业进行线上线下的专业指导,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大大提高木材利用率,促进木雕技艺的科学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4]。

目前,虽然部分木雕列入了非遗保护,但仍有很多木雕分布在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村地区,其传承与发展十分迫切。

木雕可作为文化产业,通过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文化演出等形式,带动乡村木雕产业的完善与发展;木雕也可作为林业产业,通过发展手工艺品、家具木雕、建筑木雕等形式实现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充分挖掘木雕本身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价值,构建符合当地特色的木雕产业体系、文化体系、经营体系,使木雕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带动乡村经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让木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二、木雕在出版领域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传统出版缺乏系统性、大众性

传统出版一般可分为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以及大众出版三个方向。

在教育出版方面,我国一些木雕相关的教材教辅多以专题形式出现,且存在品种数量较少、内容资料不够全面、规划程度较低等问题。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古建筑木雕工》,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雕塑专业基础教程《木雕》等,内容比较单一。

在专业与学术出版方面,多数出版物以木雕技艺和装饰为主题,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木雕修复与保护、木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现代化木雕工艺与设备、古为今用的木雕技法传承等专业性内容极少,未能体现出该领域出版要求的内容细分化和思想性、前沿性等特点。例如,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木雕法式》只侧重于木雕用材与技法,中信出版社的《天工开悟:中国古建装饰 木雕》只侧重于木雕艺术装饰等。

在大众出版方面,多数出版物侧重于木雕手作指导与木雕鉴赏,品种较少,科普性和应用性较低,且非遗木雕等优秀传统技艺的挖掘不够。例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木工雕刻全书》,定位为木雕学者工具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慢木雕:雕刻里的时光质感》、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硬木头雕出软萌感木雕小物手作自学教程》等,主要是现代木雕工艺品的鉴赏和手工教学。

(二)融合出版缺乏创新性、实用性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融合出版渗透各个专业领域。木雕作为文化性、艺术性和应用性极高的领域,可以适用于各种融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然而目前仍存在创新性不足和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

在创新性方面,木雕在融合出版领域与新技术的结合较少,如AR、VR等,这些技术与木雕材料、工具、特色技法等方面都可以较好地融合开发,特别适合木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另外,很多木雕类的视频内容仅限于非遗木雕传承人的生平和木雕作品的介绍,在大众传播和专业传承上的界限模糊,如《非遗中国》《手艺》中的木雕内容等。

在实用性方面,目前一些教学类木雕图书数字化程度不足,仍以单一的图文形式展现,缺乏视频、教辅等数字资源的融合。例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传统木雕工艺与技巧图解:跟着东阳木雕大师学技艺》等,仅有图文介绍。而且,在大众传播度较高的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木雕的内容也存在多点散发不成体系、难易程度混杂、传统文化融入度不够、平台推广不重视等问题,导致人们对木雕文化和技艺的了解走马观花,流于表面。

三、木雕在出版领域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教育出版应注重系统全面,融合木雕文化和技艺

教育是将人类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文明进行选择、保留、传播和再生产的主要途径,这种方式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浓缩成果,是人类独特且高效的文化传递方式[5]。现阶段,我国木雕技艺的传承多为师徒制,以口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缺乏较为系统的教育体系和全面规划的教材教辅。

在注重系统全面的基础上,木雕的教育出版更应不断融合其文化和技艺双重属性,便于构筑专业、全面的知识体系,其教育出版传承与发展途径包括:对木雕本身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分类别进行专题规划,如木雕文化、木雕材料、木雕工艺、木雕工具、木雕设计、木雕产品经营等;对涉及木雕内容的相关学科分专业进行系统规划,如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专业;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分类分级,量身打造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材体系,如普通高校侧重于文化、技艺的全面型教材,职业院校偏向应用、实践的应用型教材。

(二)专业与学术出版应注重领域細分,深挖木雕文化和技艺

专业与学术出版的内容一般由该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其专业性和学术性强,对出版的要求极为严格,其受众群体也往往是该领域学术研究相关人士。专业出版涉及专业知识服务,需要专业出版机构提供[6]。木雕涉及文化、材料、工具、设计等专业领域,其专业与学术出版应注重细分各专业领域,深挖木雕文化和技艺专业领域内容。

根据木雕的专业特性,其专业与学术出版传承与发展途径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文化类,包括木雕的地域文化、流派文化、非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木雕考古、木雕纹样的历史演变、木雕与宗教等;二是技艺类,包括木雕材料的鉴别、选用,木雕纹样的追溯与研发、手工木雕的工具演变、技法流派的比较分析、机器木雕的新设备工艺(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除此之外,技术的进步、设计的革新等都是木雕专业与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出版行业肩负着全过程、全方位、多视角展现这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行业使命。

(三)大众出版应注重普适趣味,体验木雕文化和技艺

大众出版面向大多数普通读者,满足大众日常生活信息获取、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需求,具有普适性、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是最活跃、最丰富、最多元化的出版领域,与其他两类出版有较大差异[6]。木雕可以大到建筑木雕,小到文玩木雕,其中蕴含的大众文化和技艺也应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木雕的大众出版在追求普适性、趣味性的同时,其传承与发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上,不应局限于目前较多的现代小木雕手作和木雕鉴赏类,还应开拓与大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木雕(非遗)文化、木雕纹样与图案、木雕手作(包括材料、工具、设计等)、彩绘木雕、木雕陈设、木雕选购与收藏等,内容呈现上要注重通俗易懂、与时俱进;二是形式上,不应止于传统的图文并茂的普通纸质图书,还要拓展到融媒体出版,如木雕文化的演绎节目、木雕技法的视频教学、木雕纹样的软件传承设计等其他出版形式。深度挖掘木雕文化和技艺的普适性、趣味性、通俗性,让更多人“知木雕、懂木雕、爱木雕”,也是木雕的大众出版不断发展成熟的内在要求。

(四)融合出版应注重多元创新,兼顾木雕文化和技艺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要求引导出版业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系统性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巩固网上出版主阵地,为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贡献新的力量[7]。融合出版是指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8],木雕拥有极高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度,开展融合出版势在必行。

木雕领域的融合出版不仅要注重多元创新,还要兼顾其文化和技艺的双重属性。首先,要与教育、专业与学术、大众出版这三大传统领域紧密融合。例如,教育出版上要多开发教材的数字资源,不仅要有木雕作品、文献资料、课件等数字资源,还要搭配木雕技法、人物纪录片、收藏鉴赏、生产经营等视频资源。专业与学术出版上可以开发木雕材料、技法、流派等专业资源库等内容。大众出版可结合多种融媒体技术手段,不局限于电子书,还可以有游戏、短视频、知识服务平台、智能终端跨界传播等多元化的出版形式。其次,木雕领域的融合出版也应随时代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迭代,时下新兴的文创产品、数字藏品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出版不仅是文化、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更是历史、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木雕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其传承与发展应充分发挥出版的价值与功能,要持续深耕教育、专业与学术、大众这三大传统出版领域,同时要不断深化拓展其在融合出版领域的影响力,极大地丰富木雕传承与发展的内容与形式,扩大知识、文化服务范围,使木雕这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技艺得到文化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广泛性、创新性的多维度、多层次推广与普及,让木雕不止于手工技艺的传统烙印,更有技术性、创新性的现代标签。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 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2021-03-13.

[2] 新华社.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xinwen/2022-06/28/content_5698282.htm,2022-06-28.

[3] 黎琼.中国木雕:创新力推动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3-07-06(011).

[4]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5] 刘雪,马知遥.中国木雕艺术发展现状及可续性发展研究[J].山东艺术,2020(4):50-61.

[6] 许洁,汪琨禹,马青青.基于三大出版领域的出版学基础理论构建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9(10):104-111.

[7]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EB/ OL].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6041.shtml,2021-05-18.

[8] 尹琨.专家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1-25(002).

作者简介 陈惠,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图书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木雕传承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木雕鱼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