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压的影响*

2022-11-07郑朝晖吴叶青朱方惠杨红艳陈慧玲喻艺梅

中医药导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耳穴收缩压穴位

郑朝晖,吴叶青,朱方惠,赵 琴,唐 娜,杨红艳,陈慧玲,喻艺梅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围手术期血压情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团队前期采用整体抽样法统计某三甲医院1个月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压情况,结果发现患者麻醉前30 min血压较入院时血压升高率达44.57%(41/92)。患者常因担心术后恢复情况、对手术的恐惧感,易出现紧张、焦虑的应激性反应,进而导致应激性血压升高。有研究提出,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有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和损害脑、心、肾等脏器的风险[1],从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安全、易操作、无副作用等优点。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干预,在降低患者术前血压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1)四肢骨折、膝关节炎患者,无出血,须进行择期手术;(2)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且术前3 d未服用降压药物;(3)意识清楚,能有效配合治疗;(4)依从性良好;(5)年龄18~70岁;(6)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有其他应激刺激因素者;(3)合并须手术治疗的紧急并发症;(4)有耳穴治疗禁忌证,如皮肤溃疡;(5)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3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3—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剔除未按规定治疗,或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本临床研究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018)。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术前护理及健康宣教。(1)术前病房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术前护理及健康宣教。(2)手术室护士准备:①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 h至病房,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等信息,检查患者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手术部位的备皮情况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手术室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室。②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三方核查,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③手术室护士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根据麻醉方式和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做好消毒铺巾、手术准备。④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及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经过中医技术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1)病房护士于术前一日15:00:00给予患者穴位按摩和耳穴压豆。穴位按摩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内关、合谷、劳宫,按照从上到下顺序进行穴位按摩,每个穴位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按摩,持续2 min,以患者感受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宜,如果患者上肢骨折,避免按摩患侧合谷、劳宫、内关。耳穴压豆选取耳穴:降压点,降压沟,心,神门,耳尖,肾,肝,交感。方法:先用探针找到各穴位的敏感点,然后用75%乙醇棉签消毒耳廓2次,待干,再将带有磁珠的胶布贴于相应的耳穴上,用拇指与示指指腹同时按压耳穴,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热感为宜。同时嘱患者自行按压穴位,每日按压3~5次,每穴每次按压20下。护士帮助患者按压耳穴时间:术前一日15:00:00,术前一日20:00:00。注意事项:如耳穴胶布潮湿,须及时更换,以防其脱落;按压耳穴过程中,避免揉搓,以免耳廓受损。(2)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内关、合谷、劳宫,按照病房护士同法每个穴位按摩2 min,再按压已经贴好的耳豆,每穴按压如下,注意按压耳穴过程中,避免揉搓,以免耳廓受损。

两组患者均进行同质化的人文关怀。

1.5 观察指标于患者入院时、术前一日16:00:00、手术前一日21:00:00、麻醉前30 min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麻醉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收缩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同时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均如此;其中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术前一日16:00:00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术前一日16:00:00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对照组患者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收缩压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麻醉前30 min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表2 两组患者收缩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收缩压比较(±s,mmHg)

注:F时间主效应=10.640,P时间主效应=0.000;F分组主效应=0.547,P分组主效应=0.461;F交互效应=46.854,P交互效应=0.000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麻醉前30 min F P对照组60 122.02±13.49 114.63±10.95 117.08±10.55 132.37±12.71 54.400 0.000治疗组60 124.92±16.11 126.25±12.72 122.12±11.88 118.12±10.04 57.000 0.000 t 1.069 5.362 2.455 -6.814 P 0.287 0.000 0.016 0.000

图1 收缩压交互效应轮廓图

2.3 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同时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均如此;其中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舒张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术前一日21:00:00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对照组患者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舒张压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麻醉前30 min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2)

表3 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 (±s,mmHg)

表3 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 (±s,mmHg)

注:F时间主效应=14.674,P时间主效应=0.000;F分组主效应=2.946,P分组主效应=0.089;F交互效应=11.815,P交互效应=0.000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麻醉前30 min F P对照组60 77.07±9.92 73.48±7.24 72.33±8.13 74.97±8.43 5.804 0.001治疗组60 79.57±10.79 79.02±9.23 76.33±8.13 71.03±3.58 19.365 0.000 t 1.321 3.653 2.504 -3.327 P 0.189 0.000 0.014 0.010

图2 舒张压交互效应轮廓图

3 讨 论

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变在清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2]。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应激源的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源主要包括内外环境、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刺激。骨折后的患者常因为疼痛、担心手术是否顺利而出现应激性紧张情绪,进而产生应激性高血压,是围术期常见的应激反应[3]。术前血压异常升高[4-5],可增加手术风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内分泌细胞在介导慢性应激的自主反应中起关键作用[6]。术前应激性血压升高的控制以服用降压药物为主。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若各种应激源刺激引起情志不和,郁怒伤肝,则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行不畅,或肝气上逆,导致血压升高。中医遵循“治未病”原则调控血压[7],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8-10];此外,灸法、针刺、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足浴等中医外治法亦能有效降低血压[11-13]。

近年来,中医药成为防治高血压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干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患者术前血压的影响。穴位按摩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内关、合谷、劳宫。其中百会穴具有定眩降压、平肝潜阳的功效。周小玲等[14]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可有效降低血压。太阳穴为经外奇穴,能止痛醒脑,缓解疲劳;风池穴有调节诸阳、泻肝胆之热、清利头目的功效,可降低血压;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合谷穴可泻阳明之火以降逆、安神、止头痛;劳宫有息风降火、通畅经络之用,可降低血压[13,15-18]。穴位按摩采用揉法、推法、搓法,按摩上述穴位对体表进行物理刺激,可疏通经络、平和阴阳、通达气血,调节微血管的舒张及收缩,从而降低血压[19-22]。

耳为宗脉之所聚,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临床耳穴贴压常选用耳背降压沟、心、肝、肾、神门等耳穴[23]。本研究中耳穴压豆选取耳穴为降压点、降压沟、心、神门、耳尖、肾、肝、交感。刘必文[24]研究发现耳穴电刺激降压沟、降压点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在5~15 min内随着电刺激时间的延长,降压效果越明显。神门穴有降压、宁心安神的功效;肾穴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心穴有疏通气血、宁心安神的功效;肝穴有疏郁缓急、疏经通络的功效;交感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功效;刺激以上穴位可平衡机体阴阳、调节脏腑机能、疏通经络,从而降低血压[25-26]。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降低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0 min血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术前一日16:00:00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舒张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麻醉前30 min达到最低值;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别在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术前一日16:00:00、术前一日21:00:00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麻醉前30 min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降低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压。但本研究未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后期可进一步探讨其降压机制及围术期血压管理临床路径,探索更多的中医技术用于控制术前血压,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耳穴收缩压穴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撞树养生不可靠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耳穴压豆功效多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