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特质分析

2022-11-04刘佳鑫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压特质射击

刘佳鑫

(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学校,四川 成都 610065)

射击后备人才培养对射击运动发展至关重要,而射击运动项目人才培养是集技术与心理特质为一体的孵化。深入分析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质,对形成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培养的系统性,保证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高质量选材、科学训练、竞赛稳定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1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特质概述

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心理特质的培养包含先天层面和后天层面。归根结底,需要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表现中有效地甄别与培养,从而提高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培养质量。

从射击项目技术本身出发,将射击单枪发射技术过程分为举枪、瞄准、击发,这3个步骤都需要精准的思维程序,即注意力的执行力和连续性,也可称为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持续性。从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出发,其对完整竞技技术过程的情绪需求,就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情绪把控,以此避免其他无关的思维干扰,产生思维缺位(注意力失控),影响注意力的集中以及情绪稳定,而思维抗干扰性将支撑技术的有效执行。因此,可将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质概括为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持续性和思维抗干扰性3大类。无论是在选材阶段、运动训练培养阶段,还是竞赛发挥阶段,都需要有效甄别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持续性、思维抗干扰性的具体表现力。

2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选材阶段心理特质分析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选材阶段的心理特质是以客观形式对个体心理特质的判定,是个体心理特质的先天表达,特别是在注意力集中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的心理素质,其先天的表达能力更为重要,而后天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有时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在射击项目选材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对青少年的心理特质进行有效甄别。技术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心理特质的后天培养更多表达为引导与呵护。如果在选材过程中,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特质表达不够充分,会出现2种运动训练培养不理想的结果:一是基本技术难以形成;二是高水平人才培养进程中后期能力提升匮乏,同时无法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技术水平。

2.1 注意力集中能力

从笔者多年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选材中可以发现,注意力较集中的青少年基本技术的掌握能力也较强。注意力集中度,也叫思维沉浸度,在先天的表达中较为明显,在短时间内难以较好地培养。每一名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培养都将经历基本技术积累的枯燥阶段,而注意力集中能力不足的青少年会将这样的枯燥性放大,还未坚持到掌握基本技术就已经疲惫不堪,无法建立扎实的技术基本功。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选材中,可以运用传统的方式分析青少年的注意力情况,如青少年左手握住特制的乒乓球拍(乒乓球拍表面平整,但是有比较立体的图案,干扰视觉的判定),右手依次堆放子弹壳,这是眼、手在相对时间内的协调配合,更是注意力集中度在短时间内的表现,青少年的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堆叠3~5个子弹壳,较为优秀的青少年可以堆叠6~8个子弹壳。

2.2 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当其技术在非实战表现中已经形成较高水平后,最终需要通过竞赛得以检验。若是青少年的抗压能力较弱,其在竞赛中可能无法稳定发挥训练中的正常技术水平。而抗压能力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选材阶段是一项较为隐性的心理特质,通过多年的探索,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在心理特质中可以视作一种心理情绪的应急表现,教练员可以通过对已知失误情况的情绪表达判断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抗压心理特质,因此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控制力体现了其心理抗压能力。抗压能力同样可以采用堆叠子弹壳进行选材测试(测试规则:青少年反复测试10次,堆叠子弹壳最多的1次作为最终成绩),青少年前面5次的测试基本能确定其相对的能力水平,而后面的5次测试主要是青少年对自己能力的突破。当测试中产生失败时,青少年心理情绪的应急反应也会随之产生,而产生的情绪表现会呈现2种不同的结果:一类是叹气、沮丧、放弃;另一类是微笑、立即重启。通过细致的观察,教练员可以判定青少年在堆子弹壳失败瞬间的情绪表现,能够有效识别定青少年先天心理抗压能力的储备。

3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运动训练培养阶段心理特质分析

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人才周期的训练过程可以分为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基本功、专项技能)、技术水平提升训练阶段(整体技能、竞技水平)。

3.1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基础能力训练阶段的心理特质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强调注意力的专注度,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应专注于举枪、瞄准、击发过程,专注度较低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将无法识别核心技术感知,更难以激发其生理感知系统与思维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这是射击基本技能实现提升的重要环节。例如,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必须进行的持续举枪练习训练课程(持久练习),是通过持久练习快速提升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射击持枪稳定性,当持久练习到达时间极限时,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还能屏蔽其肌肉酸痛等杂念的干扰,专注于感知当前机体的状态,完成技术感知积累,建立射击技术基本功。

3.2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技术水平提升训练阶段的心理特质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技术水平提升训练阶段主要是集中注意力保障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除此之外还应重点提升训练中注意力的持续性,因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若想在射击运动中赢得比赛需要连续命中10环,因此在此阶段,同时需要强调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注意力的连续性。例如,每一次成绩的突破性提高,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均会受到成绩的干扰,阻断注意力的集中,而注意力的涣散将直接终结良好技术的表达,因此培养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注意力持久能力需要有意地提升其在训练中屏蔽成绩信息的能力,此时拦截信息能力培养成为锻炼注意力持续的有效方式。

4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竞赛发挥阶段心理特质

稳定的竞赛发挥是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培养的终极目标。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竞赛中的稳定发挥需要稳定的注意力心理特质予以保障,所以心理抗干扰能力尤为重要,是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竞赛稳定发挥的重要心理特质,心理抗干扰能力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思维干扰,内部干扰主要体现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自身思维产生的认知变化,如对于环值高低成绩的思考所引发的干扰。而外部的干扰主要体现在自身以外的信息干扰,如比赛场地出现的特殊情况引起的关注;教练员的指挥;现场成绩排名等。

教练员可以采用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提升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抗干扰能力,如当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技术状态混乱情况时,教练员应做出的必要性干预,形成阻断干扰的有效心理干预手段;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出现对技术怀疑的思维状态而盲目继续射击时,教练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引导其重塑注意力质量。

猜你喜欢

抗压特质射击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画与理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打靶训练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抗压能力不是举重表演,而是抗洪工程,要疏导
预制方桩抗压抗拔性状对比分析
测测你的智力